京都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带着爹妈穿七零 > 220-230
    第221章 飞鸽(修

    信息中心和首都研究所不一样,前者在郊外,为了保密,一般人不让靠近,后者大隐隐于市,从外面看,和其他单位没什么两样。

    在首都研究所那边,三五不时给家里打个电话,只要注意保密条例,不要泄露研究所里的工作就行。

    像苏长河他们有时候有啥急事找闺女,还可以打电话过去,请里面的负责通讯的同志帮忙传达一下。

    在信息中心就不行了,苏长河他们不仅不能像闺女在沪市一样,经常过去看她,还没办法经常打电话,只能等着闺女打电话回家,忒被动了。

    在苏长河的预期里,闺女至少一周打一次电话吧?第一个月还打得勤,现在可好,一个月都不一定打一次电话。

    苏长河可不就念叨了起来?他跟马蕙兰说:“人家孩子要飞,好歹是二三十岁,咱家闺女倒好,十岁就扑扇着翅膀飞没影了!”

    苏长河坚决认为上辈子是上辈子,这辈子要按这辈子的年纪算,所以,他闺女就是才十岁,比人家一般孩子出去上学工作的年纪小了十来岁呢。

    这不就相当于闺女在他们身边的时间少了十年嘛。

    “谁有咱俩可怜?咱俩正值壮年,都快成空巢老人了!”

    这回马蕙兰也没否认,她也挺想闺女,还担心闺女去了这么长时间,给带的衣物药品各种东西够不够用?

    他俩在这儿长吁短叹,觉得自己可怜,首都研究所内,季教授也觉得自己可怜。

    收了个宝贝学生,他才带了多久?先是去了沪市,后又去了江城,现在人还没回来,军区某保密单位又打电话来了。

    打电话干什么?

    借人!

    去年苏月不是在汽车厂搞了个发动机吗?今年春天,国内搞交流会,沪市汽车厂的发动机一枝独秀,国内各家汽车厂都申请过去学习,也有个不是汽车厂的人注意到了发动机。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回家探亲的某军区保密单位的人员。

    季教授之前让苏月写一篇论文,她写的就是飞机发动机,这不正中某单位的心?

    他们找到首都研究所这儿,借了论文去看还不够,还想借人!

    季教授当时就说:“不好意思,苏月不在首都研究所。”

    “不在?那人在哪儿?”

    “人在江城信息中心学习,至今未归。”

    那边就问什么时候能回来?

    季教授说:“那就不知道了,苏月正在参与一个项目,项目可长可短,时间不定。”

    保密单位的人让季教授说退了,季教授也不是不给好脸色,可是你说说,论文资料都给你们了,非要叫我学生去干吗?

    我学生论文上都说了只是设想、假设、可能性,你们那么多专门研究这个的人,还缺我学生一个?

    苏月并不知道有单位要借她,也不知道季教授气哼哼地拒绝了,此时,她的全部心神都放在了眼前的实验桌上。

    不止她,实验室的所有人都一样,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等看到桌面上信号接通时,众人的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成功了?咱们成、成功了?”

    结果就在眼前,大家还有种不真实感,他们真的成功了吗?不会是自己在做梦吧?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苏月身上,苏月举起手,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成功了!咱们做出来了!”

    刹那间,实验室内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有人重重地拥抱前些天才因为工作吵了一架的同伴,以发泄心中难以抒发的高兴之情。

    也有人看着桌上那个丑陋的、线路裸露在外的机子,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就差抱着亲一口了。

    还有人躲在后面,摘下眼镜,偷偷地抹了抹眼泪,太好了,飞鸽一号的出现,意味着在通讯方面,华国终于赶超了一步!

    苏月看看面前的手机,又看看兴奋、喜悦、激动不一的同伴们,内心酸酸涨涨。

    她以为她并不会为这个粗糙的、和后世相比十分落后的手机激动,可是到了这一刻,看着这个,大家耗费几个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成品,她的心绪也久久无法平静。

    祝教授摸摸她的脑袋,眼神欣慰,嘴角含笑,他们的苏月小同学做得比他想像得还要好啊。

    不仅是飞鸽手机这个成果,还有实验室里,刚开始大家拿她当孩子,现在在大家眼里,她也是主心骨了啊。

    很快,就来了一队荷木仓实弹的警卫员,将实验室里的成品及资料全部封存,以防万一,连实验室都不让随便进了。

    其实,现在只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要想实现像后世那样,人手一部电话,随时随地接听,还有很长一段路。

    起码,眼下想让飞鸽牌手机走上市场,就要先做好两点:一是手机走向生产,二是加紧建设基站。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这些事就不用苏月操心了,据祝教授说,国家早就想实现无线通信,之前特地建了这个信息技术中心,目的之一就是这个,另外还在考虑要不要花大价钱从国外购买。

    现在好了,他们自己做出来了,且比国外的还要好,国家省了一大笔钱,那些钱完全可以用来建设基站,建立生产线。剩下的钱,还可以给国家的一些重点项目分一分,有了钱,他们的设备材料都能宽裕些了。

    等飞鸽牌手机走向市场,说不定还能从国外赚回点钱。

    只要一想到这些,上面的人就恨不得今天搞基站,明天搞生产,后天就卖到国外去!

    国家兴冲冲地开始忙碌,而苏月这边却迎来了阔别已久的假期。

    她终于赶在年底回家了。

    去年已经错过一次过年,今年苏月卯足了劲儿干活,就是想早点结束,早点回家过年。

    “没空打电话也是因为想早点回来……”

    苏月也是这么跟她爸妈解释的,她回来才一下午,她爸都冲她哼哼十三回了,再不哄哄,她爸真要生气了。

    她坐到她爸身边,跟她爸挤到一起,咬耳朵道:“爸,明年给你个大惊喜……”

    “什么惊喜?”

    “现在还不能说,要保密,哎呀过完年你就知道了,我保证,肯定是惊喜……”

    这叫哄人?把我的好奇心都勾出来了,又不说,气人还差不多!

    苏长河冷哼一声,特傲娇地昂着头走了。

    苏月看着他的背影:“哎哎哎爸——”

    苏月扭头想找她妈告状,她妈呼噜呼噜她脑袋,笑眯眯地点了点她脑门:“该!”

    说罢,也走了。

    苏月左看看右看看,喊道:“我还是不是你们宝贝闺女了?”

    苏长河从正房回道:“不是,你个臭闺女,不宝贝你了!”

    “爸——你再这么说,惊喜没有了啊……”苏月哒哒跑正房去。

    坐在院子里的张若男看着苏月和她爸妈的相处,眼里流露出一丝羡慕。

    苏月同志的爸妈真不一样,怪不得在研究所里那么厉害的苏月同志,在家里跟个小孩一样。

    爹妈两人联手整治了一番闺女,让她保证以后至少半个月打一次电话回来,苏月连连点头,都答应了。

    晚上苏月赖在她爸妈房间聊天,她爸突然问:“闺女,白天你说那惊喜不会是手机吧?”

    苏月本来是趴在床上,一下子直起身体,瞪大了眼睛。

    这个反应,不打自招。

    苏长河惊讶:“还真弄出来了?”

    马蕙兰也来了兴趣:“真是手机?”

    要说来到这个时代,有哪些不方便,一是交通不方便,二就是通讯不方便。

    有个啥事,还得人亲自跑一趟,远距离的,打个电话都得提前商量好几点在电话跟前等着。

    马蕙兰从前工作忙,玩手机也不多,来到这个世界,都开始想念手机了。

    苏月对上两双兴冲冲的眼神,她盘腿坐了起来,正经道:“我们可是有保密条例的,不能说。”

    “行,我知道了。”苏长河和马蕙兰讨论起来,“按咱闺女这性子,懒是真懒,但干起事来,不干完不歇息,估摸着有□□成了。不知道跟咱以前用的差多少?唉,也没得挑,能打电话就行……”

    马蕙兰道:“你还想像以前一样,能拍照能看电视还能上网?能打电话就不错了,比去街道打电话不是方便多了?”

    苏月在旁边听着,一头黑线,知不知道他们这个手机已经是最先进的了?她爸还嫌弃功能少?

    “小心没惊喜了。”苏月凉凉道。

    苏长河和马蕙兰对视一眼,两人眼里都带着笑,算了,算了,别欺负孩子了,等着孩子的“惊喜”吧。

    次日,一家三口又和好了,吃了早饭,苏长河说:“闺女,走,带你看热闹去!”

    苏月问:“去哪儿啊?”

    “厂里。”苏长河言简意赅道,又问其他人去不去,“走吧,都去逛逛。”

    于是,一大家子跟着苏长河来到了盛世食品厂……的后门处。

    苏月看着马路对面,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有一个词叫“日新月异”,有一句话叫“万丈高楼平地起”,以前只是在书上看到这两句,今天在现实里看到,才知道什么叫震撼。

    盛世集团的家属楼,盛世嘉园小区第一期竟然建好了!

    第222章 新房

    十二月初八是个好日子,天气晴朗,无风无雪,连温度都好像上升了几度。

    今天也是盛世的职工们入住新房的日子。

    赶在年前,盛世嘉园第一期终于完工。

    房子是在大家眼皮子底下建造的,为了安全着想,工地四周都围了起来,外人难以看到内部情况,厂里的人站在楼上却能看到。

    建造的这段时间,食品厂的工人们每日的保留节目就是站在楼上看小区的施工进度,想一想自家的房子会在哪儿,有没有建好。

    工地杂乱,不是钢筋水泥,就是沙石砖块,实在称不上什么好景色,可是工人们每次看了,都跟吃了十全大补丸似的。

    要不是厂里工作时间有要求,他们都恨不得一天干二十四个小时。

    到年底,小区建好了,绿化还没做完,但是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搬进去,苏长河就说:“那就挑个好日子吧,年前搬进去,正好在新家过年!”

    小区门口竖立着一块黑褐色的石头,上书四个大字“盛世嘉园”,在石头的上方绑着一个大红花,像石头身上戴了朵花一样,分外喜庆。

    石头前的空地上,两挂鞭炮蜿蜒摆放,两个伶俐的小伙子点燃鞭炮,捂着耳朵退回人群,鞭炮声噼里啪啦,红色的纸花飞扬,好不热闹!

    钥匙提前发了下去,等到宣布可以进去了,大家便高高兴兴地去看房。

    葛二蛋手里抱着儿子,他媳妇拉着闺女,一家四口昂首阔步地往小区里去。

    刚才有“盛世嘉园”四个字的大石头那儿是整个小区的入口,到一期门口还有段距离。

    葛家四口沿着平整的水泥路往前走,外面是预留出来的商业街,能看到一个个还没开张的商铺,走到门口,左边是门卫室,右边是花坛,中间留出了五六米宽的入口。

    此时许多人就站在入口处,葛二蛋看到了熟悉的同事,他刚要问为啥大家都不进去,下一秒顺着大家的视线看向里面,也成了傻站着中的一员。

    葛二蛋是炸鸡店的保卫人员,不在厂里上班,但知道厂里能看到小区后,他也跑过来看过。

    从楼上看,能感受到他们的小区很漂亮,可是当他站在这里,才知道不是简单的漂亮,是……是……

    葛二蛋掏空了脑子,也没想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此时此刻,他分外懊恼在厂里的学习班上没好好学。

    只见里面一栋栋整整齐齐的楼房,楼房外墙红白相间,颜色亮眼又漂亮。

    在楼房四周散落着各种树木,因为是冬天,只有少数还呈现绿色,大部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树枝上堆着前几天下的还没化完的雪。

    在褐色的树枝与白色的雪之间还有星星点点的红色,那是悬挂的一个个小灯笼,让光秃秃的树枝也热闹起来。

    小区里面从门口到一栋栋楼房前是水泥的主道,在这之外,还有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石子小路,或是通向凉亭,或是通向长廊,或是通向摆着一个个像是玩具的地方。

    整个小区干净整洁,一条条路上都仿佛纤尘不染。

    怪不得大家都不敢进,葛二蛋脑子里冒出这个想法。

    进城几年,葛二蛋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没见识的乡下汉子,可是要是现在碰到这样的地方,如果不是他们小区,他肯定也不敢进去。

    葛二蛋的闺女拉住他的手:“爸,这是咱家吗?”

    闺女的问话让葛二蛋回过神来,他一手抱着小儿子,一手拉着大闺女,示意媳妇跟上,道,“是!走,咱们去看咱家的新房子!”

    葛二蛋家的房子在三栋,三室一厅,一厨一卫,进门右手边是厨房,厨房旁边是厕所,再往里,左手边三个卧室,右手边接着厕所后面是客厅,客厅后面就是大阳台。

    光从阳台照进来,屋子里面明亮又宽敞。

    盛世嘉园这一批房子没有公摊面子,说八十平,房子内部就是八十平,三室一厅,别说一家四口住着,就是翻一倍,八口人也能住下。

    苏长河考虑到大家的情况,一是不懂,二也是没时间,索性把装修也包了,没有搞太复杂,就是简单地刷了墙,把水电搞好了。

    这样呢,想尽快住进去的,买些家具床铺就能搬进去,要想装修得再细致点,也不妨碍。

    厂里拿到房子的大部分工人已经很满意了,这比其他厂子的家属院好了不知道多少!

    葛二蛋家就打算尽早搬进来,他们家现在租的房子在一个大杂院里,家里没有厕所,只有外面有公共厕所,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队上厕所倒痰盂。

    院子里人多,各家的杂物就往外面放,东一堆西一堆,有天晚上,葛二蛋他媳妇陪着闺女出去上厕所,回来的时候没注意,就差点摔了大马趴。

    院子里还脏乱,家家户户用了水,都习惯了顺手往院子里一泼,搞得院子里的地面成天湿漉漉的,夏天招蚊虫,冬天天一冷,容易上冻,一不留神就摔一跤。

    现在可好了,厕所、厨房都在家里,用了水往下水口一倒,顺着管子就流下去了。

    葛二蛋的媳妇从这个房间转到那个房间,简直不要太满意!

    牛婶子也很满意,她家买的是六十平的房子,她家比葛家人多,家里一共七口人,老大年初嫁人了,家里就还剩下六口人。

    六口人住六十平,听起来好像很拥挤,可是她家以前的老房子才三十平啊,就那么点大的地方,一家七口住了十几年!

    这个房子对他们来说,好得不能再好了!

    牛婶子家的几个孩子一会儿从厨房跑到厕所,一会儿又从卧室跑到阳台。

    小儿子趴在阳台上,兴奋吱哇乱叫:“哇哇哇,爸,妈,大哥,二姐,三姐,咱家住六楼,能看见厂里哎!”

    牛婶子没空搭理傻乐的小儿子,她正和她男人指着客厅这一块计划:“……这么大的地方,折出来一间屋子完全够,要不了多大,能放一张床就行,吃饭的地方厨房对面还有位置呢……”

    她男人也很赞成,折一间屋子出来,家里就有了三个房间,正好够住。

    牛婶子就指着两个卧室道:“咱俩就住这间,那间大一点的放两张床,给二妹三妹住,老小就住折出来这间……”

    牛婶子一共生了五个孩子,三女两儿,老三老四都是闺女,上面有大哥大姐,下面有小弟,两人容易被忽略,性格就比较安静,这时候听她们妈这样安排,也不由兴奋起来。

    两人挽着对方的胳膊,进入她们妈说的她们的房间,一个说:“床靠墙放,这边还可以放个桌子……”

    另一个说:“咱俩那件旧衬衫,可以拆了做窗帘……”

    两个小姑娘兴冲冲地计划起来。

    牛婶子家大儿子看看弟弟妹妹们,都想说他先不结婚了,他也想进来住一住,他长这么大,还没住过楼房呢。

    牛婶子可不答应,他们搬过来,家里的老房子正好给大儿子结婚,三十平的婚房,儿媳妇家要是再有话说,她家就不要这个儿媳妇了。

    反正她家现在有房子,她儿子不愁找媳妇!

    如牛婶子一家一样计划新房怎么住的人不少,有人想着今年过年回家,正好把媳妇孩子接过来;

    也有人想着干脆把老爹老娘叫过来,今年就在城里过年,老爹老娘一辈子还没来过京城呢;

    还有人谈好了对象,就等着房子下来结婚,现在房子下来了,带了对象过来一起看,小两口正商量年前还是年后结婚。

    这个新年,盛世嘉园别提多热闹了,大部分买了房子的工人都把家里人接了过来,在京城有房子,对于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大事。

    这些家属们过来也不用发愁在城里没人说话,小区里大部分都是退伍兵哥,互相之间,要么是战友,要么是战友的战友,有时候,战友比亲戚之间还亲密,各自的家属来了,互相一介绍就认识了。

    苏长河听说有很多家属过来,索性在厂里给大家安排了一个联欢晚会,让盛世旗下各个部门准备节目,到时候上台表演,第一名奖励一百块钱!

    又让人给家属们安排了个京城旅游路线,让家是本地的员工带队,带着家属们去长城啊、故宫啊、广场啊这些有名的地方转一转。

    难道来一次京城,怎么也得见识见识。

    这些家属们早就听自家男人/儿子/孙子/兄弟听说过厂里的福利待遇,这次更是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厂里的好,心里十分感激,再三叮嘱自家人:“一定要在厂里好好干啊!”

    厂里的工人们不用家里人说,他们早就有这个想法,只要厂里要他们,他们一定好好干活。

    两三年前,他们还在老家或是种地,或是帮工,努力养家,那些身有残疾的,更是生怕成为家里的负担。

    现在,他们却已经在京城有了房子,每个月还有大几十块的工资,吃穿都有厂里,省着点,根本花不了几个钱,一年就能攒下几百块。

    放在几年前,他们哪能想到会有这样的好日子?

    这都是之后的事了,眼下,大家还在兴奋地看房子。

    这只是第一期工程,房子也不多,一共才十二栋,为了收回成本,其中有两栋是对外销售的,给职工们的只有十栋,每栋六层,每层四户。

    也就是说,第一期房子只有两百四十户是给自己人的。

    而盛世旗下一共有多少人呢?

    除了炸鸡店等,光厂里就有近八百人,约莫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分到了房子。

    可把剩下的三分之二人给羡慕坏了,他们跟着战友一起看房子,楼上楼下地乱蹿,不时发出一声惊呼。

    太好了,这房子也太好了!

    有人看见厂长,哒哒跑过来问好,支支吾吾地问:“厂长,第二期啥时候开始啊?”

    “眼红了?”苏长河笑着问。

    这人重重点头,承认道:“嗯!”他也想把爹娘接过来过年!

    “明年吧,年后开会商量,争取在上半年开工。”

    周围的人都兴奋地叫了起来:“太好了,太好了!”

    温老太太他们感受到这帮年轻人的喜悦,也不由笑了起来。

    张若男是个负责人的警卫员,苏月放假,她也坚持跟在苏月身边,今天也一起过来了。

    从见到盛世嘉园,她的惊讶就一直没停,厂里的大部分工人身上的特质太明显,她一看就知道是从部队出来的。

    更明显的是,其中一部分人身上带着各种残疾,但他们并不像她印象中那些战友们那样颓废窘迫,反而面色红润,满脸笑容,一看就知道一定生活的很幸福。

    张若男内心有很多疑问,此时看着大家这么高兴,终于忍不住问出来:“他们都是厂里的工人吗?都能分到房子吗?”

    苏月和张若男在信息中心时,龙城闲了下来,他就跟在了苏长河身边,有些事他也知道,他就道:“是,长河同志说不能保证一下子都分到,一批一批来,尽量让大家有地方住。”

    张若男感叹:“长河同志真不愧是苏月同志的父亲啊!”

    苏月以前说过,希望有一天别人提起她爸妈是“苏月的父母”,她还不知道在张若男这儿,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

    她正好奇地问她爸:“剩下那两栋房子能卖出去吗?”

    苏长河道:“小瞧人了吧?从开售到现在,早已经卖了个七七八八,有人之前定了一套,交房的时候来看了一眼,非常满意,转天就带着亲戚朋友来了。”

    他们这一批房子外人买是需要提前付定金的,当时房子还没影儿,说得再好,也是空口白话,舍得花钱买的人不多。

    房子建好之后,能看到实际的样子,买的人就多了,眼下也就只剩下几套了。

    “除了房子,商铺也有人租了。”

    “谁啊?”苏月问,他们从后世来,当然知道像这种小区外面的商铺,只要小区人多,做一些跟日常生活有关的生意,还是很赚钱的。

    可是别人不知道啊,现在小区带商铺的应该还是头一家吧,谁这么有眼光?

    “你那个《金牌习题》还记得吗?两个经销商。”

    苏长河还记得那个叫谭国富的经销商,那小子有眼光有胆识,当初三中的《金牌习题》还没开始对外卖,这小子就偷摸倒卖了起来。

    后来被他收编了,成了三中教辅资料的正式合作经销商。

    盛世嘉园对外卖时,这小子是第一个响应的,还拖着他那朋友一起,房子建好后,他来收房,看到外面的商铺,就问他们能不能买,苏长河说不能买,只能租。

    谭国富当即就定下了,租,他一个人要两间。

    苏月道:“他可真有经济头脑啊。”

    “是啊,这小子以后估计不简单。”

    “阿嚏!”谭国富打了个喷嚏,他没当回事,他正美滋滋地打量自己的房子,果然,他没买错!

    买房之前,他可都打听了,以前找过他合作的那位是厂里的厂长,据说他对员工们一向好,非常受员工们爱戴。

    谭国富就猜,他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坑员工,那就买呗,一样的小区,不至于给员工的人质量好,给他们的房子就差吧?

    更何况,他相中了这个小区安全,一个小区里七八成都是退伍兵哥,多有安全感啊。

    而且,小区还有那什么物业哎,负责小区的安全、卫生各种工作,这么专业的小区,现在不买更待何时?

    第223章 新时代

    年底这段时间,盛世的员工们忙着搬家,国家信息产业部的人也很忙,他们忙的正是搭建基站。

    为了早日实现无线通信,寒冬腊月也在继续搭建工程。

    基站的搭建是从京城开始,向四周的主要城市辐射。

    华国领土面积大,不可能一下子实现全国无线通信。

    国家的计划是一年以内,完成重点城市基站建设,三年以内,囊括中小型城市,五年以内,范围扩大至绝大多数城市。

    京城郊外,工人们穿戴着保护绳索,攀爬到高处,进行作业。

    附近生产队的人好奇地问:“同志啊,这是在干啥呀?”

    下面的工人道:“国家的重点工程,帮助打电话的,有这个以后打电话就不用线了……”

    不要线怎么打电话?老人家不明白,不过“国家的重点工程”几个字,他听懂了。

    老人家招呼生产队里的小子们来帮忙,又叫家里的女人们去准备热水,对工人们道:“甭跟咱客气,一点热水而已,我看你们干活手套都没戴,不喝点热乎的,手还不冻掉了?”

    下面的工人还好,上面的工人是真受罪,因为安装设备的活细致,不能戴手套,天气冷,在高处就更冷了,忙一会儿,手都冻僵了。

    工人们也没有推辞,再三谢过。

    全国各地都在发生着类似的事情。

    大年初一,新年的第一天,京城及周边的基站先一步建设完毕。

    一号领导手里拿着一台飞鸽一号,在旁边人的指导下,按下号码,点击拨号。

    “嘟,嘟,嘟……”

    另一间办公室,二号领导的手里也拿着一台手机,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铃声响起时,办公室里的几人都惊了一下,唯有二号领导含笑地接起电话。

    “喂?”

    一号领导的声音通过电话传过来,略有失真:“喂,是仲卿同志吗?”

    “是我,大领导。”

    “仲卿同志,新春快乐啊!”

    一号领导一本正经道,说完两人一起笑了出来。

    随着新年第一通电话的接通,华国无线通信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83年开年,京城便有了一件新鲜事——百货商店多了一个新柜台,一个专门卖手机的柜台。

    手机是何物啊?众人不解。

    只见干净透亮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四台巴掌大小的小盒子,分别是黑、白、红、蓝四种颜色,小盒子正面能看到一块小小的屏幕,下方是几排按键。

    售货员拿出一台黑色的手机,托在手中,一边向众人展示,一边解释道:“所谓手机,就是手提电话机,不用电话线,可以直接拨打电话,随时随地,方便快捷。”

    不用电话线拨打电话?

    那不就跟大哥大差不多吗?

    “不,飞鸽一号手机比大哥大的功能更加完善、更加全面。”

    售货员从几个方面介绍了手机的优点:

    第一,信号强,通话质量清晰稳定;

    第二,耗电省,充满一次电,最长可待机十天;

    第三,重量轻,整个手机的重量只有大哥大的四分之一重,机身轻巧,便于携带;

    第四,功能多,除了能接打电话,飞鸽一号手机还能发短信,啥叫短信?和寄信、发电报差不多,手机一按,对面就能收到,比寄信、发电报可快多了。

    国家对手机寄予众望,负责手机销售柜台的售货员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此时他们夸飞鸽一号手机时,就暗戳戳地拉踩了R国“连通”牌大哥大。

    不过,大家没听出来,主要是没注意,大家的全部注意力都在眼前的这个叫手机的东西上。

    这玩意儿真有这么厉害?

    能打电话,还能写信、发电报?

    有人问了一句:“这个手机多少钱一台啊?”

    售货员道:“一万块,前十名购买者,免交入网费。”

    围观众人惊了一下:“这么贵?!”

    售货员笑着道:“你们想想,大哥大多少钱一台?售价两万块,加上其他费用,大概在两万五左右。我们的手机功能比大哥大多,性能还比大哥大好,价钱却只有大哥大的一半,这样算起来,还贵吗?”

    “其实要是真卖,和大哥大定一样的价钱,也能卖出去,之所以定价一万,是因为这是咱们国家自己研发的,当然要给咱们自己人实惠。”

    众人议论纷纷,觉得说的有道理,要是真有那么好,卖一万确实不贵。

    不过,问题的关键就在,是不是真的像这个售货员说的那样好?

    毕竟是一万块钱的东西,一般人可舍不得买。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时髦、头发梳成大背头的大哥上前:“要是买了,有问题可以退吧?”

    “当然,”售货员道,“我们可以现场帮您试。”

    大哥豪爽道:“那就给我拿一台!”

    他伸出手指,在柜台上移动,四种颜色,除了白色太素净,他不喜欢,剩下的三种颜色都好看,也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颜色又亮又干净。

    大哥最终还是选择了黑色,这颜色大气,适合大老板。

    售货员给他拿出一台新的,指导他开机、办理入网。

    百货商店的其他顾客基本上全都围了过来,这时候看这个大哥慢慢摆弄,也没有人离开,都很好奇,这手机到底能不能打电话。

    大哥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下,拨通了售货员手里的样机。

    “嘟,嘟,嘟……”

    售货员接通电话,按了外放键,于是围观众人都听到了两声重复的“喂?”

    一声是从大哥口中发出的,而另一声正是从那台小小的手机里传出的!

    “哄”地一声,围观人群登时就炸开。

    “哎呦喂,真的接通了!真的能打电话!”

    “声音传出来了,我听到了……”

    “这么小,没有电话线,也没有天线,到底怎么打电话的……”

    众人又是惊讶,又是好奇。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打电话的功能,大哥又拨了一次街道上的电话,售货员帮他操作,设置了外放。

    于是,众人都听到了手机那头的声音:“喂?这里是解放路杨柳胡同电话局,您找谁?”

    几乎在听到声音的一瞬间,百货大楼围观众人爆发出一阵热闹的声音。

    如果说刚才还有人怀疑这个大哥是不是和售货员做戏,这下子也真的相信了。

    百货大楼售卖比大哥大还好的无线电话的消息传出去后,很快手机柜台就迎来了销售的高峰期。

    随着南边的开放,万元户越来越多,一些有远见有见识的人也很早就意识到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之前大哥大买要条子,现在手机不要条子,价格还便宜,不买白不买!

    还有很多单位消息灵通,知道这是国家推出的产品,有国家背书,还能有假吗?

    既然是真的,那还不买等什么?留着钱支持R国的大哥大吗?

    除了真正有需要去购买的人,还有很多人不买,但是好奇,便呼朋唤友地一起去百货商店看,人太多,都造成了拥挤,以至于手机柜台不得不请公安同志来维持秩序。

    第一批飞鸽一号手机一共两百台,很快,便售卖得干干净净。

    起先,别人来买时,还慢条斯理地挑选颜色,到后来,别说颜色了,捧着钱来,都买不到了。

    飞鸽一号手机四个颜色中,黑色是最受欢迎的,毕竟买手机的大部分还是工作使用,黑色看起来正式一点。

    其次就是红色,红色的手机实在是耀眼,有一些自己做生意的人就首选红色的,新年用红的,开门红嘛,多吉利。

    白色是最不受欢迎的,太素净,华国人民之前压抑太久了,现在还是更喜欢鲜艳的颜色。

    不过白色的也都卖光了,最后一台还引起了两个人的争抢,前一秒两人还聊得称兄道弟,后一秒听说只剩一台,瞬间“拔刀相对”。

    还是售货员说先来后到,后来的那位可以留下联系方式,等到货,第一时间通知他。

    这才避免了一场争斗。

    在百货商店的手机已经售罄时,苏月拎着两个盒子回来了,张若男一路上都紧紧地盯着苏月手里的东西,生怕从哪里冒出来一个人,把国家机密给抢走了。

    苏月听了她的担心,哈哈笑了起来:“若男姐,咱们的手机都开始卖了,国外要是真想要,直接就买了,哪用得着抢呀?”

    张若男听着更忧心忡忡了:“万一被国外买去了,他们会不会也研究出来?”

    苏月道:“研究出来肯定是迟早的事,不过不用担心,他们破解咱们的技术需要时间,这段时间里,说不定我们的飞鸽二号、三号、四号都出来了。”

    “只要咱们不断创新,永远追求进步,就能一直走在他们前面,不怕他们跟后面模仿,有句话叫‘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张若男默默地思考着她的话,进了家门,终于想通,苏月同志比她聪明,她说没事,肯定没事。

    苏月拎着盒子找到她爸妈:“当当当当……惊喜!”

    苏长河和马蕙兰早猜到了是啥,此时也配合地表演:“是啥?我来瞅瞅。”

    两人打开盒子,真觉得惊喜了。

    盒子里两支手机,一支黑色,一支红色,轻巧纤细,有一种低调的奢华感。

    两人之前嫌弃手机功能少什么的,那都是逗闺女,实际上,他俩真没想到闺女能做到这个程度,除了不是智能屏,从表面看,这个手机的审美放在后世也不落伍。

    苏月得意道:“这可是专门定制的,比外面卖的飞鸽一号功能更多,除了能打电话、发短信,里面还有音乐播放器、计算器、日历……”

    苏月一边说,一边给他们演示,她道:“再给我一段时间,我争取把照相的功能弄上去,看电影还不行,目前的技术还支持不了……”

    苏长河一把抱起她:“哎呦我闺女怎么这么厉害!”

    张若男听到苏月的惊呼,急急忙忙跑过来,就见苏长河同志抱着苏月同志试图把人抛起来,她忙伸出胳膊保护。

    “长河同志,注意首长的安全啊……”

    马蕙兰在一边哈哈笑。

    “连通”牌手机是德川财团旗下英成电子科技公司的产品,英成在京城有个办事处。

    华国有个比“连通”更好的无线电话在售卖的消息才传到办事处的时候,英成的办事人员是不相信的。

    英成驻华办事处处长私下里还轻蔑道:“比‘连通’更好?他们华国不会以为无线电话就是一个小盒子吧?”

    “我大R国的通讯技术才是世界顶尖的,区区华国想超越我们,简直是在说梦话。”

    可是随着手机的售卖,大批的华国人挥舞着钞票奔向百货商店,在没有货的情况下,宁愿选择预定,也不到办事处来购买“连通”,甚至还有单位本来有意购买他们的“连通”,现在也改变主意了。

    英成驻华办事处终于意识到了不对。

    办事处处长咒骂了一句脏话,叫来手下,吩咐道:“想办法购买一台手机,记住,悄悄滴。”

    第224章 港城

    有国家在背后推动,手机很快就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其中,广城及特区等地更是重点区域。

    南方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了无数的商人,手机这样好的东西,光卖给国内的人有什么意思?

    港商和外商那才是有钱人呢。

    天鹅酒店坐落于广城,是华国的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港商和外商来内地,多半会居住在此地。

    赵安康是一名港商,这是他第一次来内地。

    赵安康对内地的印象很不好。

    一方面,六七十年代,港城经济腾飞,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全世界都属于发达地区,而那时候内地大部分地方还吃不饱饭。

    港城人看内地,自带一种优越感,就跟一些城里人看乡下人一样,觉得后者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穷酸气。

    另一方面,有许多内地人偷渡到港城,这些人走的不是正规渠道,在港城就是黑户,有些人认为这些黑户给港城的治安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赵安康就是这种观点,因此,在内地实行开放政策,建立特区,不少港城商人都来过内地考察,他却一直没来,还对内地抱着抵触的心理。

    这次要不是朋友强力邀请,他也不会来。

    到了广城,虽然和他想象中的略有不同,但是和港城还是没得比,赵安康不懂他的朋友为什么非要拉他过来。

    他的朋友郑浦笑道:“内地虽然还有些落后,但是潜力还是很大的,咱们是生意人,总不能跟钱过不去吧?”

    赵安康道:“那也不必亲自过来,安排人来不就行了?在这儿住两天,我真是浑身不自在,也不知道他们的床上用品干不干净,餐具食品为不卫生?”

    赵安康是港城赵家的人,赵家是港城的一个大家族,他们家最有名的生意就是船运。

    赵安康虽然只是赵家一个不起眼的子弟,但是从小到大,过的那也是大少爷的生活,从来没吃过苦。

    即便是被他妈逼着要干一番事业,他也没想过自己吃苦。

    没错,在他看来,在内地的这几天就是受苦。

    吃穿住行,他都抱怨了一遍。

    现在抱怨的是内地人的素质,他道:“这是酒店,不是大街上,知不知道什么叫公众场合?你听听,又是不知道谁在走廊上说话,声音都传进来了!”

    “就这么个酒店,还号称是五星级酒店?跟港城的差远了!房屋不隔音就算了,也不知道提醒客人,注意安静……”

    赵安康说着,听外面还在说个不停,忍不住起身拉开门:“喂?先生,能不能安静点?”

    赵安康他们住的房间在最里面,顶头就是窗户,一个个子不高,穿着西服外套、花衬衫的男人就站在说话。

    男人听到赵安康的话,转过身来,捂住电话的话筒,笑呵呵地道歉:“对不住,真对不住,有个着急的电话,我这就挂了……”

    他说着,跟电话那头说了两句:“……好的,那就先这样,您客气了,回头我去找您……哎好,再见,再见。”

    赵安康本来是满脸不悦,现在却变成了好奇,他看着那个男人手里巴掌大的小方块,心生疑惑,这是什么?电话?

    郑浦知道他脾气不好,怕他跟人吵起来,赶忙过来拉,却见赵安康站在门边不动,他不由挤过去,也朝外看,嘴里问道:“你在看什么?”

    赵安康没说话,眼睛一直看着那个男人,就见他把小方块从耳边拿下来,伸手摁了一下,然后就抓在手上。

    “对不住,先生,对不住啊……”

    男人又道了一次歉,赵安康叫住他:“哎?你手上那个是什么?”

    男人举起手里的黑色小方块:“这个啊,手机,手提电话机,打电话的!”

    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骄傲。

    手机?打电话的?

    内地竟然有了这样的东西?

    哪儿来的?哪个国家的?为什么内地有港城没有?

    赵安康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大少爷,郑浦却不是,他是白手起家,全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因而更放得下身段。

    一听到这人的话,立马意识到这是一样港城还没有的新东西,热情地邀请道:“相逢就是缘分,这位先生,您吃饭了吗?我们正打算去餐厅吃饭,要不咱们一起?”

    打电话的男人叫曹六,在家排行老六,爹妈没什么文化,从小就老六老六地叫着,大名就混成了“曹六”。

    名字虽然简单,但是他这个人不简单。

    曹六胆大心细,敢想敢做,在特区刚露出风声,就独自一人坐火车南下闯荡,这几年下来,成功积累了一笔资金,在特区盘下了一个厂子,做起了电子表、闹钟的声音。

    现在大小也算是个成功人士。

    不过,曹六的野心可不止一个厂子,电子表、闹钟刚开始用的多是港城的货,他对港城那边了解得不少,知道那边经济发达,好东西不少

    这次过来谈生意,特地住进天鹅酒店,也是想着能不能结识港商,找找其他的门路。

    这两人跟他说的是普通话,却带着口音,一猜就猜到是港城人,他们主动邀请,不就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吗?

    曹六欣然答应,饭桌上,知道他们对手机感兴趣,便围绕着手机展开话题。

    “……不是其他国家的东西,国内自己研究出来的……”

    “……京城、沪市等地方的百货商店就有卖,别提多火爆了!不瞒你们说,我这一台,要不是认识人,还买不到……”

    “……使用起来比大哥大好多了,不说别的,大哥大多笨重,手机就不一样了,用完往兜里一揣就行……”

    “通话?通话当然清楚,要不您二位试试……”

    赵安康和郑浦越听越惊讶,两人实在是好奇,也不讲究什么礼仪不礼仪了,当真就接过电话,试着拨打了一下前台的电话,几声之后,听筒里真的传来了前台服务员的声音。

    而后,两人又在曹六的指导下,试了一下发短信的功能,心里越发惊奇。

    “这个……手机,广城有卖的吗?”赵安康抱着曹六的手机,依依不舍。

    曹六道:“这我就不知道了,听说生产得不多,早前是从京城先开始卖的,不知道有没有传到广城来。”

    广城当然有啦,才到没多久,广城百货商店的经理正琢磨怎么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就有港商来问,那必然要热情招待了。

    要么说港商有钱呢,赵安康一个人就买了四台,跟不要钱似的。

    在赵安康看来,可不就跟不要钱差不多,才一万一台,老头子一台,他妈一台,他哥一台,他一台,四台加起来花的钱还没有他家车库里最便宜的一辆车贵。

    这才几个钱啊?

    即便百货商店经理再三说明,手机目前只能在内地的部分城市使用,港城没有建设基站,暂时使用不了,也没有让赵安康改变主意。

    他还道:“那你们怎么不去港城建那什么基站啊?”

    跟他一起来的郑浦心中一动,晚上回了房间,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最后把赵安康摇醒。

    “你说,咱们俩做这个生意怎么样?”

    赵安康揉了揉眼睛,反应了一会儿:“啊?”

    郑浦眼神中放着光,道:“你觉得手机要是在港城卖,有人买吗?”

    “当然有。”

    别的不说,跟他一起玩的那些少爷们肯定会买,大哥大他们都一人一个呢,早就有人嫌弃大哥大不方便了。

    这玩意比大哥大好,价格还便宜,不就是大家想要的吗?

    “可是……”赵安康挠挠头,“那人不是说港城暂时用不了吗?”

    “所以这笔生意我们来做啊!”郑浦道,“咱们推动港城基站建设,大陆把港城地区的代理销售工作交给我们。”

    “咱们可以成立一家通讯公司,专门销售手机,咱们和大陆签订协议,港城地区只能有咱们一家公司卖手机,你说赚不赚哪?”

    赵安康的脑子也转了起来,那不就跟卖大哥大那个驻港办事处似的?独揽手机生意,必须赚啊!

    两人展望美好未来,梦里都在数钱。

    华国对港城、赌城以及弯城的态度是明确的,这三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华国领土,早晚有一天要收回来。

    对于两个港商提出的合作,华国方面考虑得更多,赚钱还在其次,借由手机,是不是能与港城加强联系,打开一个沟通交流的渠道?

    有这个原因,他们很乐意与这两个港商合作,不过具体事由还需要商量,该争的权益也是要争的。

    最后商定,由华盛派遣团队去港城,协助两人组建飞鸽手机港城代销处。

    华盛是生产手机的厂子。

    明面上由华盛派人,实际上团队里的人当然由国家安排了。

    赵安康和郑浦一个有家世,一个有能力,两人还真把这事做起来了。

    那些以前经常和赵安康一起玩的纨绔少爷们很诧异,赵七说要干一番事业,他们还以为是像其他人一样,进自家的公司挂个职,或者搞搞报纸,拍拍电影。

    他们这些人头上有能干的兄弟姐妹,家里也不指着他们继承家业,只要别惹事,就是最乖的二代三代了。

    谁能想到,赵七去一趟内地,还真找到自己的事业了?还真干起来了?

    赵安康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他本来就是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能干成最好,干不成也是正常。

    他还邀请以前和自己一起玩的那些其他纨绔子弟:“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不好玩,爷送你!”

    那些少爷们最先是抱着看乐子的心理过去,等拿到手使用后——

    “赵七可以啊!我要了!”

    “给我再拿两支,不,五支……”

    还有人问:“你从哪儿弄来的东西?”

    这可是商业机密,赵安康当然不会说,此时此刻看着小伙伴们羡慕嫉妒恨,他心里分外感激好朋友。

    多亏了郑浦拉他去广城,内地虽然大部分都不好,但是还是有点本事的!

    飞鸽牌手机迅速风靡港城,赵安康和郑浦的公司赚的盆满钵满,连赵安康他爹,号称船王的赵老爷子都夸了自家这个一向不成器的儿子几句。

    赵安康越发来劲,把从前的吃喝玩乐都放下了,和郑浦越发地宣传起手机来。

    报纸、电影、电视,铺天盖地的宣传,竟然比内地还热闹。

    在这样的攻势下,手机很快挤占了大哥大的市场。

    第225章 末路

    R国,德川财团季度会议,气氛严肃。

    德川三郎年纪已经不小了,却还是牢牢掌握着德川财团的权柄。

    他翻阅着报告,眉头一点一点地皱了起来,在眉心形成了一个“川”字。

    坐在下首的英成公司负责人心如擂鼓,手掌攥成了拳头,手心一层湿漉漉的汗,内心真诚地祈祷,却还是被点了名。

    “吉田桑,我想你需要给我一个解释。”

    德川三郎的眼神像两把尖刀,直直地射向吉田苍介。吉田苍介早有预感,垂下头,第一时间请罪。

    英成是德川财团旗下最具潜力的新兴公司,每年都能为德川财团攫取大量利益,比德川财团旗下的几家老牌公司还要挣钱,堪称德川财团的一只聚宝盆。

    然而,近半年来,这只聚宝盆却仿佛失效了,业绩呈直线式下滑,利润足足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华国和港城两个地方的数据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德川三郎盯着吉田苍介,财团将英成交给他,是对他的信任,他竟然敢把公司搞成这个样子,真应该切腹谢罪!

    吉田苍介冷汗淋淋,他并不敢伸手去擦,而是快速地将早已打好的腹稿说了出来。

    “华国市场上出现了一款新的通讯电话,其性能优于我们的‘连通’,对‘连通’的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德川财团下的不同公司之间也有竞争,以前英成发展得好,吉田苍介春风得意,其他公司的负责人免不了受到责备,这次掉了个个,其他公司的负责人纷纷幸灾乐祸——

    “不可能!我们的‘连通’是耗费大量时间金钱研究出来的,是世界最顶尖的水平,华国那个地方,怎么可能有比‘连通’还好的电话?”

    “吉田桑,承认错误是我们R国人的优秀品德,英成出现问题,你应该积极地寻找原因,而不是随便找一个借口……”

    “伊藤桑的话我赞同,要是M国市场上出现还有可能,华国?呵……”

    说话的人发出一声嗤笑,其他人纷纷发出赞同的声音。

    吉田苍介就知道他们会落井下石,因而早有准备,他示意副手将手机呈上来,同时将还有一份对比的报告。

    副手当场演示了一番,在场众人的脸色从看笑话慢慢变成了震惊。

    事实上,吉田苍介第一次见到手机时也很震惊,英成有自己的研发部,一直在研究“连通”二代,乃至三代、四代。

    没想到他们还没有研究出结果,华国竟然已经有了成品,还进入了市场!

    知道这个消息时,吉田苍介便勃然大怒:“为什么现在才传来消息?驻华办事处的人都死了吗?”

    这事还真不能全怪英成驻华办事处的人。

    华国对英成驻华办事处早有防备,飞鸽手机本来就供不应求,华国方面又有意拖延,等英成驻华办事处拿到手机时,距离飞鸽手机第一次售卖,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英成驻华办事处一开始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方面,他们坚信,华国的科技不可能打败他们;

    另一方面,英成驻华办事处负责人想将事情查探清楚,再向总部汇报,到时候,他就不是罪人,而是功臣。

    然而,华国严防死守,英成驻华办事处负责人调查许久,也只知道了生产手机的厂子位置,那里防守严密,他根本就不可能混进去。

    甚至他和人稍微打探了几句,那人就以警惕的眼神看着他,质问道:“你是什么人?是不是间谍?”

    英成驻华办事处负责人无奈退走,只能将唯一的战利品——一支黑市里高价购买来的手机,送回了R国。

    英成总部的人也同样犯了傲慢的错误,他们认为驻华办事处的人传回的消息太过夸大。

    直到港城那边,手机的广告铺天盖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挤占了“连通”的市场,导致“连通”当季利润急速下跌。

    利润表上难看的数据让他们重视起这件事,也是这个时候,才有人注意到这个来自华国的包裹。

    电子产品讲究得就是更新换代,一旦有了更好的,次品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除非降价,以低廉的价格稳住一部分市场。

    英成的大哥大却不好降价,它的定价本来就比飞鸽手机高近一倍,现在要是想降价,至少要比手机的售价低,也就是说,要以原先的半价售卖。

    一下子降价这么多,原来购买的客户心态能平衡吗?

    英成还想做高端市场,真这样,不就是自降逼格吗?

    可要是不降价,根本竞争不过手机。

    英成进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到这个时候,也瞒不住了,只能向财团上报。

    作为一个资本家头头,德川三郎是不会体谅下属的难处的,他看到的只有财团投入了大量时间金钱,研究出来的产品,没有给财团带来应有的利益,反而被一个华国产品逼得狼狈败退。

    这是英成公司的耻辱,更是德川财团的耻辱。

    德川三郎冷冷道:“吉田桑,德川财团不需要无用的人,你要做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如果你不能做到,我想有人能做到。”

    吉田苍介忙道:“研发部已经在全力研究,相信很快就能破解华国的技术。”

    德川三郎从鼻子中发出一声轻哼,敲打道:“吉田桑,希望你不要辜负财团的看重。”

    吉田苍介双手平举,放在身前的地板上,深深地弯腰,恭敬道:“嘿!”

    现实和想象总是存在一定差距,吉田苍介计划的很好,等研发部破解华国手机的技术,生产出更好的移动电话,自然就能碾压华国手机,夺回移动通信市场。

    然而实际上,第一步就卡住了。

    他每次催促研发部,研发部的人都道:“正在破解,还需要时间。”

    接连几次后,吉田苍介等不及了,找到研发部负责人,让他给一个具体的时间:“到底什么时候能破解出来?”

    到这个时候,英成研发部负责人不得不承认,他们无法做到。

    吉田苍介“蹭”地站了起来:“你说什么?”

    研发部负责人试图让他明白,不是他们没有努力,是确实无法做到。

    “……他们用了很多的新技术,通信技术、芯片技术……连一块小小的电池,都是锂离子电池,是R国目前还没有的一种电池……”

    吉田苍介不想听他说那么多,他就想知道需要多长时间,他们能做出来。

    研发部负责人犹犹豫豫地报了个数字,吉田苍介登时就炸了:“你说什么?五年?!”

    研发部负责人抹了抹头上的汗:“至、至少……三年……”

    吉田苍介喷道:“三年?你知不知道三年代表着什么?让他们发展三年,‘连通’就成了一块废铜烂铁!你,还有我,一个都不用活,全都到社长面前切腹吧!”

    “一年时间,我最多给你一年时间,务必将华国手机的秘密,挖出来!”

    研发部负责人只能应下。

    一年时间,英成在努力破解,飞鸽手机也在继续发展,先不说飞鸽二号的出现,只飞鸽一号就已经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独领风骚。

    先华国内地,再港城,最后一步一步进入外国人的视线。

    对于利益至上的西方企业来说,能赚钱,他们很愿意先把对黄种人的歧视抛到一边。

    对华国来说,他们既需要外汇,又眼馋国外的先进的设备仪器,管你心里对我是什么态度,只要能帮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完全可以和你暂时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和在港城采取的方式一样,华国与国外公司合作,将手机销售到了M国、Y国等多个国家。

    随着手机的销售,连带着锂电池的出口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这种电池体积小、重量轻、能量高、使用寿命长,很适合用于小型的电子设备,比如相机、手电筒、剃须刀、MP3、掌上游戏机等等。

    想进一步发展的电子科技公司基本上不能拒绝这样的电池,比如M国的E.L公司,他们的主要产品无论是MP3、录音笔还是游戏机都很需要更轻便、使用时间更长的电池。

    即便和华国没有私下里的那条关系,只要他们自己暂时没有研究出来锂离子电池,就迟早要和华国华盛达成合作。

    就连R国也有企业进口锂离子电池,R国的家电行业发达,许多的小家电也很需要这种电池。

    某种程度上来说,和手机相比,锂离子电池其实为华国带来了更多的利益。

    而在德川财团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有一家R国公司和华盛合作,代理了R国的手机销售业务,让手机进入了R国市场。

    至此,飞鸽手机正式打入了他们的大本营,德川财团的这项产业最终还是走向了末路。

    这还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华国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除了手机以外,又陆续推出了华国生产的空调、冰箱、洗衣机,以及电子表、计算器、电饭煲等等各种产品。

    从家用电器到电子产品,甚至连汽车都出来了。

    要知道华国以前的汽车拿到外面来,可都是让人取笑的,现在他们竟然推出了不亚于德川财团旗下中档汽车的产品。

    这怎么不让人震惊?

    德川三郎甚至怀疑华国是不是在针对他们德川财团?要不然,怎么会这么巧,华国推出的这些产品有一半都与德川财团的产业重合?

    一个飞鸽手机几乎废了他们英成公司的半壁江山,紧接着,性能更好、价格更便宜的家电又对他们的家电产业造成重大打击。

    汽车一时半会儿倒是没有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影响,可是,华国她不讲武德啊!

    她自己干不过,她出口发动机,让其他国家的几个汽车牌子更进一步,间接地导致了他们旗下汽车销量的减少

    一个接着一个,简直像盯着德川财团精准打击。

    一年来,因为操劳,德川三郎显得愈发老态,在财团的会议上,他还维持了表面的镇定,等到私下里,看着惨淡的利润表,忍不住一伸手,将桌上的东西全部拂了下去。

    德川三郎喜欢喝茶,对喝茶也很讲究,桌子上放的是一套古董茶具,重重地摔在地板上,茶杯咕噜咕噜地滚动着,茶叶茶水淅淅沥沥淋了一地。

    干净整洁的茶室瞬间一片狼藉。

    德川三郎厉声咒骂:“八嘎!该死的□□人!”

    如果不是R国在华国的耳目被清理掉,他一定要找到那个研究出手机的人,将他碎尸万段!

    在德川三郎看来,德川财团的不幸都是从手机这样东西开始的,如果没有手机的出现,“连通”仍然会成为财团的支柱产业,会为财团带来大量的利益。

    有“连通”支撑,德川财团就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其他公司,让其他公司更快地发展,从而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占据优势地位,源源不断地产生利益。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偌大的财团在他的手里发展成R国第一,又在他的手里显出颓势。

    德川三郎心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他不愿意某些事情发生,可怕的是他无法拒绝。

    这也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咒骂华国人的原因之一。

    “阿嚏!阿嚏!”苏月连打了两个喷嚏,张若男立马紧张地看向她,“月月,要不要去医院?”

    前排驾驶座的龙城也从后视镜瞥了一眼,分分钟准备掉头。

    自从前段时间一鼓作气把飞鸽二号搞出来,因为熬夜没注意,不小心感冒了,身边人就差把她捧在手里了,来一阵风都怕把她吹化了。

    苏月额头三条黑线,她道:“不用,我一点事没有,肯定是有人在背后骂我。”

    张若男盯了她一会儿,见她没有再打喷嚏的意思,松了口气,道:“谁会骂您?”

    苏月同志做出的成果,领导们夸她还差不多。

    苏月揉揉鼻子:“那谁说得准呢?说不定就是被咱抢了生意的人。”

    比如某家生意都被抢完的R国公司,苏月暗暗偷笑。

    汽车从江城开往京城,从今天开始,苏月就不在信息技术中心了。

    她说要走的时候,祝教授宛若遭受了雷劈,飞鸽手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好消息都没能让他开心起来。

    “怎么就要走了?在这里待着不开心吗?”

    “不是的,”苏月道,“手机已经做出来了,接下来我也该回去啦。”

    祝教授差点忘了她原来不是他们的人。

    不过这不重要,之前不是,现在可以是!

    祝教授好声好气地劝,又是说江城风景好,有山有海还有美食:“咱们家属院多好啊,那叫什么?海景房!所里正打算给你分一套呢……”

    又是问:“是不是累了?累了给你放个假,休息个十天半个月!派个本地人带你出去吃好吃的……”

    还道:“手机不是说还要研究三号、四号吗?还没研究出来呢,就舍得走啦?咱们所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项目哦……”

    苏月道:“不用分房,我家在京城,我爸妈都在京城呢……手机三号、四号有没有我都能研究出来的,其他项目暂时没有兴趣……”

    祝教授想起来苏月身上除了学习能力强,还有另外一个标签“喜新厌旧”,曾几何时,他们信息通讯是新,现在他们也成了旧了。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呜呼哀哉啊。

    祝教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只好放苏月离开,不过临走前,他非常有心机地让苏月在这里挂了个闲职,房子也给她办了下来。

    这孩子吃软不吃硬,有房子和闲职在这里,她什么时候有想法了,不还得过来?

    祝教授心说,没错,我就是这么机智。

    让祝教授说中了,明明不是信息中心的人,却挂着闲职拿工资,还给她分房子,苏月心里非常不好意思。

    她单手杵着下巴,寻思还能做些什么,接下来,再发展,得进入智能通信时代了吧?

    说起智能通信,互联网时代也该开启了吧?

    苏月回京之后,先去了首都研究所报到,还没到季教授办公室,先见到了虞教授。

    虞教授在军区研究所待了好一段时间,终于将新型材料消化了,据说和军区研究所的人搞出来不好保密级别的好东西。

    虞教授看到苏月,便笑道:“总算是回来了,再不回来,老季可都要去江城接你了。”

    苏月笑着地喊了一声“虞教授好”,又道:“老师知道我忙完就回来,用不着去接我。”

    “老季等不及啊。”

    苏月不太明白,虞教授笑眯眯道:“好消息,要是让老季知道,我先说了,肯定要找我算账。去找你老师吧,让你老师告诉你。”

    神神秘秘的,苏月挠挠头,告别虞教授,办公室没人,她转身去实验室找季教授。

    苏月小心翼翼地推开门,把脑袋从门缝里伸进去,左右张望,没看到人,脑袋先被拍了一下:“哎呀——”

    季教授收回手,没忍住笑,道:“进来吧。”

    苏月看了看,道:“我没换衣服,老师,我在门口等您吧。”

    季教授没让她多等,叮嘱了研究员们几句,就出来了,苏月跟在他身边,往办公室去,两人边走边说话。

    实验室里进行的是一个小项目,有几个今年才进来的研究生,其中一个实在是好奇,问旁边的师姐:“师姐,那人是谁啊?季教授家孙女吗?”

    师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那是季教授关门弟子,苏月!”

    “哦——她就是苏月啊!”

    其余几个竖起耳朵听的研究生都恍然大悟。

    苏月人不在研究所,但研究所处处有她的传说,具体表现在——

    当他们老师给他们写了个书单,让他们去看书,几天之后,问他们看到哪儿了,他们报了个页数。

    老师怒吼:“看到现在才看这么点儿?空闲时间都干什么去了?要是苏月,用不了三天,人家就全看完了,还能出一篇论文!”

    当他们跟着做实验,频频出错时,老师或者是师兄师姐恨铁不成钢:“几次了?几次了?基础操作都能出错?想当年苏月也是第一次接触,人家怎么就一个实验用不着教两回?”

    苏月这号人在研究所里妥妥就是一个别人家学生,老师时常念念有词:“想当年科技赛也邀请我了,我为什么没去?我要是去了,就有苏月这个学生了。有苏月这个学生,就不会被这些蠢蛋气吐血了……”

    这些新来的研究生们对“苏月”两字都快产生PTSD了,有人不满:“她不就是一个学生吗?有那么厉害吗?”

    他们的师兄师姐听了,哈哈笑了,给这帮青瓜蛋子上了一课,课名就叫“论苏月在研究生的三年”。

    “第一年,科技赛上的无人机,苏月带着两个同学做出来的,后续开展了一个相关项目,季教授主持,项目成果:保密。”

    “同样是第一年,苏月带领团队,研发出新型防弹衣,项目级别:保密,并由此衍生出相关项目,由虞教授负责。”

    “第二年,彩电知道吗?苏月他们团队研究出来的,据说他们私下里还做出过空调洗衣机,嗯,就是现在卖的正火的飞速牌……”

    “同样是第二年,借调至其他地方,成果保密,第三年同上……”

    “这么说吧,保密项目先不看,空调、彩电、洗衣机这些,你们能做出一样,再来评价人家厉不厉害。”

    师兄师姐拍了拍学弟学妹的肩膀,给这帮傻眼的孩子一丝安慰:“别灰心,这样的人还是少数,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别放弃。”

    学弟学妹们:呜呜呜,这话是安慰我们吗?

    至此,苏月这个人在他们心里也算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听说她又被借调了,一直不在研究所,他们都没怎么见过她。

    听说那就是苏月,几个研究生也不怕被骂了,蹭蹭蹭跑到门口,叠罗汉似的,挤着脑袋偷看:“那就是苏月啊!原来比我们小这么多……”

    “看着……真活泼……”蹦蹦跳跳的,和想象中的天才完全不一样。

    “哎呀,天才是不被定义的……”

    苏月并不知道她已经成了别人口中的天才,她和季教授聊完在信息中心的事,季教授问她:“是先回来,还是先歇几天啊?”

    以外大家讲究的是奉献,为国家做事,别说不放假了,平时谁不是废寝忘食?

    季教授以前也是这个看法,现在都被苏月搞习惯了,回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让她归队,而是问她要不要放假。

    苏月道:“歇几天吧,老师,有没有计算机方面的书啊?”

    季教授推了推眼镜:“又有新想法了?”

    “暂时还没有,我先了解了解。”

    “好,等会儿让人把相关的书籍资料找给你。”

    季教授了解他这个关门弟子,想了解了,八成又对这方面感兴趣了,经过前面几次,他已经不再担心她贪心嚼不烂,而是要思考能为她提供什么。

    季教授在心里盘算了一下,除了研究所里的资料,还能联系哪个老家伙,借一借最新的研究资料。

    计算机方面,所里就有个小项目组,这次不用再往外跑了。

    苏月瞅了一眼季教授,又瞅了一眼,见他一直没有说话的意思,问道:“老师,您是不是有啥事忘了跟我说?虞教授说您有事要告诉我。”

    季教授笑了起来:“是有件事,下周在大会堂有个全国科技授奖大会,准备一下。”

    苏月:“!!”

    什么大会?

    在哪里举办?

    第226章 惊喜

    大会堂给人的感受就四个字——庄严肃穆。

    浅黄色的花岗岩基座,黄绿色的琉璃瓦屋檐,高大笔直的圆形廊柱,正门门额上的国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还没有进去,苏月整个人就处于一种亢奋的情绪中,这可是大会堂欸!

    有生之年她竟然能到这里来参加会议?

    苏月宣布,她的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季教授难得见她这么激动,眼神里浮现出笑意,说道:“走吧,进去慢慢看。”

    苏月双眼亮晶晶的,迫不及待道:“好!”

    从正门进去,到进入礼堂,一路上,苏月的嘴巴就没合上过,全程都在“哇!哇!哇!”

    不能怪她少见多怪,任是谁第一次进大会堂,都少不了惊叹。

    从外部看,大会堂壮观巍峨,从内部看,大会堂壮丽典雅,每一个地方都有特殊的寓意。

    比如悬挂着巨幅国徽的中央大厅,彩色大理石铺砌,汉白玉明柱在四周相围,12米宽的回廊,一个人站在这里,都显得十分渺小。

    还有迎宾厅、宴会厅、接待厅,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省代表厅。

    每个厅都不一样。

    如果不是要参加会议,苏月都想一个一个参观。

    苏月恋恋不舍地跟着引导人员往礼堂去,瞥一眼前面的引导人员,靠近季教授,小声八卦:“老师,听说建造大会堂只用了一年不到,是不是真的呀?”

    季教授点点头:“是的,用时十个月,从图纸到建筑。”

    苏月惊叹:“太厉害了!”

    一般人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那些工人和设计师们一天得有四十八个小时吧?

    这么大一座建筑,竟然只用了十个月就完工,这也算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了吧!

    引导人员将他们领到礼堂,请他们进去。

    距离授奖大会开始还有一会儿,礼堂里先到的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话。

    大家都是搞科研的,到了参加授奖大会这个程度,就算不认识,互相之间也听说过。

    季教授就被人叫走了,他有意带苏月去认识人,又见这孩子抱着相机,一双眼睛跟不够用似的,笑了笑,让她自己去玩,只是叮嘱道:“别一个人出去。”

    苏月举起一只手,手心朝外,道:“Yes sir!”

    能来大会堂参加会议,机会多难得啊,苏月特地把家里的相机带来了,打算拍点照片,带回去,让她爸妈瞧瞧。

    她找了个位置,先从门口,拍了一下座位席,又“蹬蹬蹬”跑到座位后面,俯拍了一个全场,悬挂着横幅的台上必须拍下来。

    相机不好自拍,苏月请门口的一位工作人员帮忙,站在中间,与顶端的巨幅国徽一起合影。

    大概是她的动作太过“放肆”,有人多看了她一眼,其中有几个年轻人眼神羡慕,看起来也挺想拍的。

    苏月心说,这么难得的机会,想拍就拍呗。

    等她拍完这张,她打算问问他们要不要拍,她的胶卷带的足够多,一人拍一张照片留念还是可以的。

    还没等她去问,一个老爷爷先和她打招呼:“小同学,可以帮我拍一张吗?”

    老爷爷须发尽白,脸上一道道沟壑,但身姿挺拔,一身笔挺的军装,气度很是不一般。

    苏月道:“当然可以!”

    她问了一下老爷爷的要求,找了一个方便拍全景的位置,请他站过去。

    老爷爷旁边跟着一个年轻同志,年轻同志伸出手,试图搀扶他,老爷爷挥挥手,示意不用,自己走了过去。

    苏月咔嚓咔嚓拍了两张,问他:“还需不需要拍其他的?”

    老爷爷摇头表示不用,苏月就说:“那您留个联系方式,回头洗出来,我给您寄过去,哦,我叫苏月,是首都研究所的。”

    老爷爷也自我介绍道:“我叫计长空,901所的。”

    苏月伸出手,笑呵呵道:“计长空同志,很高兴认识你,你好你好。”

    计长空也笑着伸出手,一大一小两只手握在一起,他也道:“苏月同志,也很高兴认识你,你好,你好。”

    说着,还学着苏月那样,握着她的手上下摇了摇。

    这个动作,苏月年纪小,做起来不觉得如何,但是他做起来,就显得十分反差了。

    苏月忍不住笑了起来。

    旁边那位同样穿着军装的年轻同志悄咪咪瞅一眼苏月,又瞅一眼她,一脸见了鬼的表情。

    “苏月同志,我知道你。”计长空说道。

    “啊?”苏月好奇,今天这么多大佬,她只能算一个无名之辈,像这位老爷爷一看就不是一般人,竟然认识她?

    苏月满脸都是“展开说说”,嘴上却谦虚道:“您是不是认识我老师?”

    计长空没有说是或者不是,而是提起了一个东西——涡轮风扇发动机。

    苏月瞬间反应过来,问道:“您是研究飞机的?”

    她之前要去搞手机时,季教授曾经阻拦过她,提到的一件事就是她论文上写的飞机发动机还没研究,苏月当时全部的心思都放在手机上,就说她能想到的都写在论文上了,别人也能研究出来。

    计长空点头,笑道:“还得多谢你那篇论文……”

    “不不不,我只是纸上谈兵……”苏月摆手,惊讶地问:“真的做出来了?”

    “嗯,第一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已经进入实验阶段,就目前测试结果来看,效率较原有发动机有所提高,油耗有所减少……”

    “太厉害了!”

    苏月真心地赞道,一台涡轮风扇发动机从设计到定型投产,至少要好几年,他们竟然这么快就做出来了,简直就是非人类!

    计长空道:“从一张白纸开始试制,的确需要很长时间,而我们目前最缺的也正是时间,所以,我们采用了一种方法……”

    他说到这里停下了,苏月正听到兴起,忙追问:“什么方法?”

    计长空却不说了,他轻轻地笑了笑,道:“会议要开始了,那是你老师吧?”

    礼堂外人进不来,季教授才放心地放自家学生随便玩,万万没想到,他和人说了一会儿话,一回头就见一大尾巴狼在那儿诱骗自家学生。

    季教授赶忙和人告别,气势汹汹地赶过去。

    计长空翩翩有礼地和他打了一声招呼,季教授站定:“计总师,您今儿也来了?孩子还小,天不怕地不怕的,别冒犯了您。”

    计长空笑得十分亲和:“什么冒犯?我倒是觉得和苏月同志聊得十分投机。”

    就是投机才有问题,计总师这么忙的人,来参加授奖大会都是抽空的,竟然有时间在这儿和一个孩子聊天?

    偶然?缘分?季教授不信。

    季教授严防死守,计长空没有试图突破他的防线,见会议快开始了,就先去了座位上。

    临走前,背着季教授,和苏月挥了挥手,苏月也和他告别。

    季教授看着他离开,才放下心,苏月问道:“老师,他是谁啊?”

    “他啊……”

    季教授看着自家宝贝学生一脸好奇,不由心累,计总师不愧是计总师啊,这么一会儿功夫,就把自家学生的心勾了起来。

    季教授不想说,但是平心而论,计总师还是值得佩服的,隐姓埋名十几年,为华国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看着计长空的背影,道:“他是歼击机系列的总设计师,计长空。”

    全国科技授奖大会于上午九点正式开始,提前十分钟,与会人员纷纷落座。

    前排全是各个领域的大佬,像苏月他们这样的年轻人自然坐在后面。

    这里的“年轻”是相对而言的,前排大佬们平均年龄在六十岁往上,和他们相比,四十岁都算年轻的,三十岁能凭自己的本事走进来,也是年轻有为。

    就连几个跟着老师来的、看起来最年轻的,也有二十多岁。

    在这些人里面,苏月就显得格外突出,不时有人看她,还有人假借其他动作,悄悄地看她的名牌。

    坐在她旁边的一个人一会儿转头看她一眼,一会儿又转头,如果不是会议已经开始了,苏月想,他八成会凑过来跟她打招呼。

    毕竟这位同志看起来十分好奇她的身份。

    苏月正襟危坐,假装没看见他的小动作,大家都是跟着老师来的,他们是,她也是,最多她的年纪小一点,但是,她也是老师正经的学生,童叟无欺。

    此时,苏月还不知道,季教授有意要给她一个惊喜,有件重要的事一直没告诉她。

    全国科技授奖大会一年一度,除了颁发国家发明一二三等奖,还有科技进步奖,以及科技新星奖等等。

    此外,最特殊的一个奖项要属国家最高科技奖,这个奖项大概就相当于华国科学界的最高成就奖。

    从82年至今,这个奖项总共也只授予了两人。

    一个又一个人走上讲台,主持人担任了旁白的角色,念出获奖人员的成就。

    听着一个又一个内容被念出来,仿佛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前辈,在科学的这条道路上,开拓进取,奋勇前行。

    台下的众人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对每一个获奖人员抱以最真挚、最热烈的掌声。

    倒数第二个就是最高科技奖,全国科技授奖大会和一般颁奖典礼不一样,通常来说,都是根据奖项的含金量,从轻到重颁发。

    全国科技授奖大会却是将科技新星奖,这个按理来说,分量最轻的奖项放在了最后。

    这是因为,第一届最高科技奖获奖人曾说过:“我们是过去,年轻人代表着未来,希望我们这些老家伙能成为后来者的基石,让他们攀登上更高的科学之峰。”

    而后,每一届的科技新星奖就调整到了最后,由当届最高科技奖获奖人颁发,象征着传承与希望。

    台上的主持人开始念出本届获得最高科技奖人员的成就,苏月不由坐直身体,竖起耳朵。

    “……计长空院士!”

    苏月的眼睛“蹭”一下,瞪得溜圆。

    最、最高科技奖人员是她刚刚说话的那位大佬欸!

    她还给人家拍照?她还叫人家“同志”?她还和人家握手?

    苏月抓着自己的爪子,这不得十天半个月不洗手啊?

    旁边的人啪啪鼓掌,见她如此激动,终究是没忍住,趁着大家注意力都在台上,微微偏头,小声地问了一句:“你认识计院士啊?”

    苏月“嗯嗯”点头,才认识几个小时,怎么不算认识呢?

    她还有计院士的地址呢,回头还要给他寄照片呢!

    旁边的人一脸羡慕,心说,原来是计院士带来的人,怪不得能进来呢。

    他还打算再多打听几句,就听台上开始颁发起科技新星奖,旁边的小姑娘一下子就愣住了。

    这位跟着老师来见世面的年轻人拍拍她,很有前辈风范的安慰:“哎呀正常,正常,这个世界上总有人牛得跟不是人似的……”咱们普通人,千万别太受打击,要乐观。

    他的话还没说完,却见礼仪小姐走了过来,停在了他们这一排,嗯?为什么停这儿?

    等下……刚才主持人叫的是谁?

    年轻人扭头看向台上,就见主持人的目光不偏不倚,正正好看向他……的旁边!

    他们这一排,连带着前面人全都齐刷刷看向他旁边。

    所以,真的是……他没听错……

    年轻人看着旁边的人站起来:“…………”

    小丑竟是我自己!

    第227章 新星

    苏月的震惊绝对不亚于旁边的同志。

    来之前,老师也没跟她说,带她过来是领奖的呀!

    在主持人念到她名字时,苏月的第一反应是:唉嘿,这个人和我同名同姓欸!

    然而下一秒,就见众人的目光看了过来,尤其是季教授,他一边看着苏月,一边鼓掌,满脸欣慰兼骄傲。

    仿佛在说“看,这是我学生!”,又像在和她说“怎么样?惊喜吧?”

    苏月:“……”

    惊喜,惊喜得腿都快软了!

    苏月全程恍惚地跟着礼仪小姐,一步一步走上台,在经过季教授时,季教授还站起来,拍了拍她的肩膀,道:“去吧。”

    台上开着灯,十分明亮,站在上面,仿佛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

    苏月一直不觉得自己怯场,从小到大,她也没少当过小小主持人,但是这次是不一样的。

    举个不太符合的例子,幼儿园元旦晚会和中央台的春晚,能一样吗?

    从台上看台下,看不太清晰,苏月扫了一圈,也没找到季教授,一转头,就见季教授正跟几个记者站在一起,手里还摆弄着她丢在座位上的相机。

    见她看过去,还冲她挥了挥手。

    苏月:危!

    万一腿软被季教授拍下来,脸就丢大了,不行,淡定,必须淡定!

    不就、不就领个奖吗?

    下面的都是萝卜,下面的都是萝卜……苏月试图催眠自己。

    在台下人看来,冷着脸的苏月显得很是严肃认真,第一排的大佬们,还有人夸道:“难怪能研究出来……有大将风范……”

    后排的同志们就麻了,尤其是几个年轻同志们,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世界的恶意。

    大家都是来见世面,就你去领奖?

    未来的一段日子,他们已经能预料到老师会和他们说什么了。

    唉,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有的扔。

    在他们脑补中,扮猪吃老虎的苏月,其实也只维持住了表面的淡定,她都不知道自己脸上啥表情,也不知道主持人说了些啥,只隐约听到几个字:“有请……”

    等到人走到她面前,她终于回想起来,哦,给科技新星颁奖的是本届最高科技奖获奖人。

    所以,给她颁奖的竟然就是才认识的计院士!

    计长空倾身抱了抱苏月,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后背,含笑着从礼仪小姐的手里拿过奖牌,戴在她的脖子上,又伸手将证书递给她。

    见到认识的人,苏月终于有点回过神,她伸出双手去接证书。

    鲜红外壳的证书从两双手中传递,一双布满皱纹如枯树枝的大手,一双白嫩如新生笋尖儿的小手。

    台下的记者抓拍下这一幕,心下感慨,或许传承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欣欣向荣。

    颁完奖,颁奖嘉宾和获奖人员还有一个合影的步骤,台下的记者示意计长空和苏月靠近一点。

    旁的颁奖组合都是成年人,身高差距不会太大,最后一对却不一样,计院士本来就高,苏月的身高却和一般的十二三岁的孩子差不多,两人之间差了至少五十公分。

    比最萌身高差,差得还多。

    拍起照来,不在一个平面,只能拍全景,记者其实是想拍一拍两张不同面孔的对比,一张苍老,一张年幼,对比越明显,才愈发动人。

    苏月努力踮起脚尖,憋红了脸,计长空直接半蹲了下来,示意记者:“就这样拍吧!”

    他的一只手搭在苏月的肩膀上,对着镜头笑了笑,苏月扭头看了看他,乌溜溜的眼珠子泛着光,转过来,看着镜头,也笑了起来。

    台下有个记者小声地感慨了一句:“正如张老所言啊,愿为后来者之基石……”

    他们华国的科研人员,从来都不在乎为年轻人弯下腰。

    记者们很是感动,相机按得咔咔响,只有季教授抓着相机的手指都咔哧咔哧响。

    不是感动的,是气的。

    看他学生那感动样儿,他仿佛看到了计总师身后摇曳的大尾巴。

    不怀好意!肯定是不怀好意!

    颁奖结束之后,还有一个午餐,在这之间的时间,是给大家交流的。

    越是各个领域大佬级别的人物,越是忙碌,有些朋友可能几年都没见了,难得见一次,当然要趁机好好聊一聊。

    这次交流,季教授没忘记带上自家学生,免得又被人诱骗。

    他为啥那么防着计长空呢?

    因为之前那个几次打电话来研究所,试图借调苏月的保密单位就是隐藏在某军区的901所。

    而计长空正是901所的负责人。

    另一方面,季教授也是带着学生认识一下朋友,顺带听别人夸一夸他后继有人。

    后面这个绝对是顺带的。

    他季怀策是那样喜欢炫耀的人吗?

    季教授的朋友们给了他一个白眼:呵呵,你不是?

    知道你学生厉害了,当谁没有……好吧,这个确实没有。

    祝教授今天也来了,他知道根底啊,就道:“得了吧,也就是你运气好,正好去了那年的科技赛,让你骗回一个学生来……”

    有人常年在保密单位工作,就问:“什么科技赛?”

    祝教授给解释了一番。

    听明白的众人纷纷骂季教授走了狗屎运。

    季教授老神在在:“我能在科技赛上遇到苏月,这叫缘分?我们俩就该有师生缘分,要不然怎么单单让我们俩遇到?”

    祝教授酸道:“是有师生缘分,不过有师生缘分的可不止你……”

    季教授拧眉:“嗯?”

    祝教授清了清嗓子:“不好意思,说起来,我也算是月月的一个老师。月月的那篇硕士论文,指导老师是我……指导老师,怎么不算是老师呢?”

    祝教授的话给其他人打开了一个新思路。

    “哎呀有道理,月月同学呀,有没有兴趣来动力研究所玩玩?”

    “动力人家都搞过了,还有什么意思?来我们生物工程研究所吧,新领域,到处都是新惊喜……”

    季教授:“!”

    好家伙,当着我的面挖墙脚?

    他先是脸色和缓地让苏月先去宴会厅坐,道:“一上午,饿了吧?先去吃点水果垫垫。”

    接着转过身来,撸起袖子,和损友们大战三百回合。

    等好好地谴责了一番损友们,扭头一看,那个见缝插针,又跟自家宝贝学生聊起来的人不是计院士又是谁?

    季教授看着兴致满满的宝贝学生,莫名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一切结束后,各回各家,苏月左手拿着奖状,右手拿着奖牌,脖子上挂着相机,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踏进自家院子。

    家里人知道她今天要去大会堂开会,吃了饭都在院子里闲聊,等着她呢。

    见她这副样子,先是觉得好笑,很快便注意到她手里的东西,就变成惊喜了。

    “哎呀这是什么呀?”温老太太年纪大了,有点老花眼,眯着眼睛瞅了半晌,惊道,“咱家月月得奖了?!”

    苏长河接过苏月手里的奖牌奖状,苗婶子快速地擦了擦石桌,苏长河把奖牌奖状放桌子上,一群人围着两样东西看。

    苗婶子一字一字地念:“全国科技授奖大会,科技新星,1984年……”

    苏长河拿着奖牌,捏了捏,又吹了吹:“哎呦喂,厉害啊傻闺女,这不是金子做的吧?”

    他说着就要上嘴咬,一群人“哎!哎!哎!”忙伸手阻拦。

    马蕙兰收缴了奖牌,剥夺了他上手的权利,拿卫生纸擦了擦,嫌弃道:“口水都沾上面了。”

    苏长河小声道:“我这不是瞅瞅是不是金的吗?”

    “是不是金的不重要,这代表的是荣誉!”温老太太说道。

    韩叔、苗婶子等人都表示赞同。

    张若男脑袋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礼堂颁奖时,她没进去,但是大会堂她一起进去了,听说苏月同志得奖了,她就打听了。

    这个科技新星可不简单,要求必须是三十岁及以下的年轻同志,做出过突出成绩的人,才有机会获得。

    苏月同志是有史以来获奖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同时,她的成绩也是让人没有意见的一个。

    宴会开始前,她还听见有人在夸苏月同志呢,说苏月同志拉高了上限,他们回去不努力都不行了。

    张若男特地在旁边多停留了一会儿,夸苏月同志,她感到十分骄傲。

    苏家众人追问了一番颁奖细节,听苏月说完,也和张若男一样,感到自豪又骄傲。

    温老太太说:“哎呦早知道是去领奖,就让人给你做一套更好看的衣服了!”

    苗婶子道:“月月晚上有什么想吃的?婶子给你做!”

    苏长河表示高兴的方式就是:“宝贝,大宝贝,必须得收好!”

    私下里,他十分遗憾:“家里真应该准备一个保险柜,咱家好东西可不少,像上回我得的那个大领导写的字,还有月月的奖牌奖状,那都是要留着当传家宝的!”

    “放外面,万一让人偷了咋办?”苏长河十分有危机感。

    马蕙兰看他那副活像贼今晚就来的样子,笑得东倒西歪:“先不说咱家这么多人在家,奖牌还罢了,人家说不定和你一样,认为是金子做的,奖状和字,谁偷一张纸啊?”

    小偷一般都是奔着贵重物品来的,奖状的意义小偷不知道,字嘛,要是不知道来历,谁看到那个落款,不以为是假的?

    “那可说不定!”苏长河在屋里翻箱倒柜地找地方藏,哪儿哪儿都觉得不安全。

    苏月靠在床上,翘着二郎腿,道:“爸,你别急着藏,照片还没洗出来呢,大会堂哦,独一无二珍藏版照片,不珍贵吗?”

    “还有,你们都不知道我跟谁合影了。”

    苏月把计院士的身份说了一下,道:“听说,计大佬以前都是保密的,是近几年才解锁的,以后指定是有百度百科的人物。”

    苏长河道:“那还得买个专门的相册,要不然照片不得弄花了?”

    “应该买,应该买。”苏月赞同道。

    苏长河终于把奖牌奖状藏好了,他收拾好柜子,拍拍手,道:“可惜现在没有绿信,这么大的事,竟然不能发个朋友圈。”

    这样的事,不跟亲戚朋友炫耀炫耀,不就跟锦衣夜行一样吗?

    忒难受!

    “要是有网络,怎么也得买个热搜,上它三天三夜个头条吧?大喜事,必须得昭告天下啊!”

    苏月想了想那副可怕的场景,还好现在没有网络。

    马蕙兰说他:“你可算了吧?还嫌你闺女不够危险?这事咱自家人知道就行了,万一再让坏人盯上怎么办?”

    苏长河道:“上次的事闹得那么大,咱闺女只怕进入各国间谍视线了,想瞒的死死的是不可能的,还不如正大光明的加大保护。”

    “咱闺女这也算是别人看得到、得不到的人了。”苏长河想想都觉得好笑,“要是咱闺女以后做出更多更厉害的东西,你们说,R国会不会气死?”

    毕竟就差一步,人就到他们R国了。

    马蕙兰也笑了,可不得气死?

    “确实应该做出更多更厉害的东西!”

    苏月叹气:“爸,妈,你们不知道,其实今天在现场的,有很多比我更厉害的人,我怀疑这个奖颁给我,多半还是因为我年纪小。”

    要是不更加努力,她都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奖。

    从明天起,就开始干活吧,不休假了!苏月握拳。

    季教授的预感成真了,他的宝贝学生又又又被拐跑了!

    季教授怒:外面的花花世界就那么好吗?

    苏月背着书包:再见了教授,今晚我就要远航!

    第228章 表姐

    901所在某空军基地,保密级别比较高,属于那种如果没有人带着,即使你找到位置,也只有一个结果——该单位查无存在。

    苏月他们过来就是有人来接,来接他们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部队的人,另一个就是上次参加授奖大会,一直跟在计院士身后的年轻同志喻笙。

    喻笙这回看到苏月不像见到鬼了,反而笑着道:“自打收到消息,老师一直等着您呢。”

    喻笙笑起来露出一颗小小的虎牙,和红兵哥有点像,不过他长相清秀,看起来要比红兵哥斯文。

    苏月坐上吉普车,和喻笙打商量道:“喻笙哥,你别您您您了,叫我苏月吧,听着怪不习惯的。”

    喻笙坐在副驾驶,一手抓着把手,侧身回头,也和她商量道:“那您也别叫我‘喻笙哥’了,就叫我喻笙吧。”

    他心道,你和老师平辈相交,一个喊“苏月同志”,一个叫“计长空同志”,再叫我哥,我受得起吗?

    “行!”

    两人达成一致。

    这个空军基地在西北某个镇上,整个基地占地数百平方公里,内有武器试验场地、靶场、地面测控设施等等,除了试验,同时也作训练使用。

    苏月没来过大西北,同时,对神秘的空军基地也很好奇,一路上,眼珠子都没停,一直看着窗外。

    喻笙从后视镜看到她眼巴巴的样子,心下好笑,这个样子看起来就跟一般小孩子没什么两样嘛。

    他挑拣着一些能说的给她介绍:“基地周围说是荒无人烟也差不多了,东边过去二十里是数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无人区。”

    “南边是祁连山脉,平均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山上常年积雪,祁连山脉过去是青海高原。”

    “北边是边境线,那边是蒙国的南戈壁省,非常干旱,以至于人烟稀少……东北方还有个地方,你一定想不到是哪儿。”

    苏月听得兴致勃勃,追问道:“哪儿?是哪儿啊?”

    喻笙卖了个关子,没有直说,而是报了一串数字:“19700424。”

    苏月脑子里灵光一闪:“东方红?卫星发射基地?”

    开车的部队小哥一脑门问号,你们文化人说话都是这样的吗?这么有默契?

    他瞥了一眼后视镜,后座那位身上带着部队味儿的女同志神情严肃,眉头微皱。

    还好还好,不是他一个人没反应过来。

    喻笙笑道:“没错,就是卫星发射基地。”

    1970年4月24号是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的日子。

    “哇——”苏月发出惊叹。

    身为华国人,谁不知道卫星发射基地啊?

    那里被誉为“华国航天第一港”,创造了华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有第一枚地地导弹,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第一枚人造卫星……

    将来,华国的第一枚火箭也将从那里发射成功,华国的载人航空事业也将从那里开始。

    对航空人来说,那个基地就是圣地。

    苏月虽然不是航空人,但是知道自己离“圣地”这么近,心情也同样激动。

    她不知道的是,在喻笙口中的“毗邻”其实远着呢,卫星发射基地与空军基地之间隔着七八十公里。

    开车过去,都得一两个小时。

    空军基地很大,一眼望过去,十分空旷,视野范围内,没有一点儿植物,不过,飞机试飞,好像就是需要这样的环境。

    苏月趴着车窗上,观察着这个神秘的地方。

    远处那个是战机吧?哇——整整一排欸!

    喻笙在旁边时不时讲解:“那边是机场停机坪……”

    一队身着军装的同志走过,他们或许也好奇这辆吉普车的出现,但是动作整齐、目不斜视,一眼都没有多看旁边的车。

    和他们相比,苏月的动作就比较放肆了,她一边看,还一边赞道:“哇——帅气!”

    喻笙和开车的同志都笑了,喻笙道:“基地里最近有训练,他们应该是去训练场的。”

    吉普车超过队伍,喻笙指着前面一处地方,道:“那里就是训练场。”

    训练场被铁丝网围了起来,从外面能看见里面有不少训练设施,还有穿着作训服的人在训练。

    让人意外的是,里面训练的竟然是一队女兵,他们在靠近路边的一片空地上,两两一组对练,出拳、踢腿、躲闪、回击……

    有人一个过肩摔将队友摔在地上,眼看着要赢了,队友却双腿反绞,将对方绊倒在地,一手摁住对方的半边身体,另一只胳膊肘压在对方喉间。

    要害被拿住,顷刻间反败为胜。

    真是太帅了!

    苏月两眼放光地看着那位反败为胜的同志,突然“咦”了一声。

    经过训练场时,喻笙让开车的同志放慢了速度,此时,见她如此,不由问道:“怎么了?”

    苏月指着那个正把同伴拉起来的女兵,语气不太确定:“那是……我表姐?”

    苏月有两个表哥,一个表弟,表姐只有一个,也就是小名叫做“大丫”的马思茵——她二舅家的女儿。

    当年,二舅一家回老家过年,老马家地方不够住,表姐晚上还是和她睡的。

    苏月对这个表姐的就一个印象——酷!

    二舅妈希望表姐上中专出来当老师,表姐却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她要当飞行员!

    她不是只想一想,而是真的为了这个目标努力。

    那次过年过去没多久,表姐就报名参军了,后来就一直在部队里,前两年听说她被选去空军部队了,家里人都很难收到她的消息。

    没想到她竟然在这里!

    苏月心里十分佩服,又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欣喜,她摇下窗户,认真地观察了一下,确定道:“没错,真的是我堂姐!”

    “马思茵!”苏月喊道,又转头看向喻笙,“我能去跟我表姐打个招呼吗?”

    喻笙也没想到她表姐竟然在这里训练,心道,她家的人都这么厉害吗?表妹这么点大就领了全国科技新星奖,表姐还是飞行员?

    喻笙道:“我去问问。”

    如果是日常训练,说几句话应该没问题。

    马思茵的身上脸上全是汗,她用袖子擦了一把脸,扶着腰,龇牙咧嘴道:“下手真狠啊你。”

    同伴揉了揉胸口,翻了个白眼:“你还好意思说我?骨头差点让你干碎……”

    “马思茵!”教官突然喊道。

    马思茵一秒立定:“到!”

    “出列!”

    “是!”

    马思茵走到教官面前,教官指了指旁边:“有人说是你表妹,去吧,五分钟时间……”

    什么……表妹?

    马思茵转头:“月月?!”

    几年时间没见,姐俩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苏月个子长高了,脸上的婴儿肥没了,和之前相比,从一个孩子长成了一个少女。

    一笑,还是和之前一样,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

    而马思茵头发更短了,以前是到肩膀的学生头,现在就是到耳根的短发。皮肤晒成了小麦色,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眼神更加的坚毅。

    如果说几年前,她还是一个对未来迷茫、对母亲的要求只能想到以剪发来表示反抗的孩子,那么现在,她就是一个合格的战士。

    她刚从训练场下来,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热腾腾的气息,不是汗味,而是那种蓬勃的旺盛的生命力的感觉。

    苏月很想说,荷尔蒙这玩意儿可不止男同胞有,她表姐这魅力,拿出去,绝对能让人嗷嗷叫!

    旁边的喻笙不就是个例子吗?脸都红了,哈哈还不好意思地移开了视线。

    喻笙轻咳了一声:“苏月,我们去旁边等你。”

    外人离开,姐俩终于能好好说话。

    两人都一肚子疑问。

    “姐/月月,你怎么在这里?”两人异口同声道。

    默契的问话让两人不由哈哈笑,马思茵揉了揉苏月的头发,简单说了说自己的情况:“我们被选入参加一项活动,到这边来集训。”

    又问道:“你怎么来这里了?你不是在京城吗?不对啊,这地方也不让外人进啊?”

    马思茵看了眼那两个穿军装的人,对她表妹这么客气,还能找他们教官,她猜测道:“你们研究所跟这边有合作?”

    “差不多吧,”苏月道,“之前有个东西和这边有点关系,过来参观。”

    “那你能在这边待几天?”

    “不一定,讲不好……”她走时,季教授说找人借了计算机方面的资料,预计要不了多久就会到,估计她在这里应该也待不了多久。

    那边女兵队伍开始整队了,马思茵回头看了一眼,苏月道:“姐,你先回去吧,中午咱们一起吃饭再聊?你们能接触外人吗?”

    “你都进基地了,能接触,那就中午再聊,中午12点,大食堂见?你知道大食堂在哪吗?”

    “我不知道我能问人啊,你快回去吧。”

    马思茵比较着急,也不再多说,挥挥手,小跑着归队。

    苏月看着这支英姿飒爽的女兵队伍动作整齐地离开,不由感叹:“好酷啊!”

    像她表姐这么酷的小姐姐,竟然有一队欸!

    第229章 纪念品

    901所在空军基地内部一个较为偏僻的地方,四周有警卫,一般人不让靠近。

    那位司机小哥送到这里就离开了,由喻笙带他们进去。

    研究所里面,计长空等在门口,不时地看一眼手表。

    研究所里的人很是好奇。

    有人小声道:“所长在等谁?”

    另一个人道:“不知道啊,最近也没有什么上级领导过来。”

    “别说上级领导了,上回有领导过来,咱们所长还嫌弃人打扰他工作,连面都没露……”

    身为901所的所长、华国航空领域的大佬,他们的计所长就是这么牛,不管是什么领导,要是真的耽误了事,他是真的不给人面子。

    曾经有一次,有个领导不懂还瞎指挥,险些出了事故,计所长直接指着他的鼻子骂。

    事后,计所长一点事没有,那个领导倒是灰溜溜地走了。

    他们所长这样的人竟然有一天还能不嫌浪费时间地在门口等人?

    两人悄悄地瞅了瞅时间,都快半小时了,来的到底是谁啊?

    让他们惊讶的还在后头,只见喻笙带着人进来,还没到跟前,他们所长已经迎了上前,脸上还露出笑容。

    “苏月同志,你可算是来了。”

    苏月歉意道:“计院士,对不起,路上耽误了点些时间。”

    “叫什么计院士?叫计爷爷。”计长空先道,而后又问喻笙,“是遇到什么事了吗?”

    苏月解释道:“没有,没有,是遇到了我表姐,真是太巧了……”

    两人边走边说,苏月对901所挺好奇,悄悄打量了一下,看到旁边有两个人,对他们笑了笑。

    两人也回了一个笑容,喊了一声:“所长。”

    计长空摆摆手,示意他们去忙自己的,他带着苏月去了他的办公室。

    两人在后面挤眉弄眼,对来人越发好奇了,但是摄于所长的威严,谁也不敢主动去问。

    其中一个摸了摸下巴,看着跟在后面的喻笙,使了个眼色。另一个会意,不能问所长,可以问喻笙,等这小子出来,总能逮到人。

    喻笙打了个喷嚏,他揉了揉鼻子,看了看已经进办公室的老师和苏月,懂事地去倒茶。

    计爷爷的办公室很乱,两张桌子上全都是各种图纸稿纸,后面一个书架,上面摆放着很多飞机模型。

    一进去,苏月的目光就被那些模型吸引了,真的太逼真了,就像真正的飞机等比例缩小一样。

    苏月还眼尖地发现有几架和刚才在停机坪上看到的很像,或许不是像,就是一模一样。

    计长空看着她两眼放光地看着模型,哈哈笑道:“喜欢吗?”

    苏月重重点头,喜欢,没有人会不喜欢。

    计长空让她上前,靠近看,道:“喜欢哪一个?选一个给你当纪念品吧。”

    苏月“啊”了一声,连连摆手:“不不不……”

    做的这么精细,放在办公室里,模型上面没有一点灰,这么妥善地保管,一看就是心爱之物。

    苏月道:“君子不夺人所爱。”

    计长空眼角笑出了深深的皱纹,他道:“这不是夺,是我主动赠送。”

    计长空抚摸着飞机模型:“这里一共有33架模型,每一架都是我亲手所做,将它们交到真心喜爱的人手里,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苏月恭敬不如从命,在他鼓励的目光下,从一个书架的飞机模型中挑了一个。

    计长空看着那架模型,脑海中闪过一些回忆,他问道:“为什么选择这架?”

    这架模型造型既不够特别,制作得又不是十分精致,在一众模型中,可以说是很不起眼。

    苏月却一眼就挑中了它。

    苏月捧着这架灰扑扑的不起眼的模型,眼睛弯了弯:“因为喜欢呀!这架模型外形设计上采用的是鸭式气动布局吧,是第三代机吧?……”

    在写飞机发动机论文时,苏月曾了解过飞机相关资料,托优越的记忆力的福,当日扫过一眼的东西也记得清清楚楚。

    喻笙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了,他端着两个搪瓷缸,站在门口,没有动。

    “……一代机、二代机当然也很好,但是不一样,三代机代表着我国航空技术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这是一场革命性的挑战,它代表着我国航空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那你觉得采用这种复杂的气动布局,有必要吗?”

    “当然!”苏月毫不犹豫道,“这种布局虽然复杂,但是效果是显著的,它可以兼顾高速性与高机动,意义非凡!”

    苏月的语气是如此的笃定。

    喻笙突然有些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这么喜欢她。

    苏月手上拿的那架模型代号JN-9,是一架试制的轻型歼击机,采用了最新的技术,经过了上万次的风洞试验,历经了数年的攻关。

    如果成功,它将弥补华国一代机、二代机在飞行范围狭窄、中低空机动性差等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是华国航空史上的一大突破。

    然而,它失败了。

    在试飞途中,发生了事故,飞行员勉强保住了性命,却再也没办法继续飞行。

    那次事故之后,上面对他们的计划有了一些异议,是老师顶住所有压力,开启了JN-10的研究。

    喻笙曾见过老师一个人在屋里,静静地看着这架模型,许久都没有动。

    计长空看着苏月,没有再问什么,他只是笑,笑容中夹杂着许多情绪,最后抚摸着JN-9,像抚摸着他的孩子。

    “苏月同志,我把它交给你了。”

    苏月郑重道:“我一定好好保管!”

    苏月将模型暂且留在了办公室,打算等离开时,再来拿,不然放哪儿都感觉不安全,不是怕被偷,而是怕磕着碰着,损伤了一点,她都得心疼。

    喻笙将茶水送上前,将满是稿纸的桌子稍微整理了一下,留出了两块空地。

    计长空颇有些赧然:“见笑了……”

    苏月道:“没关系,我认识一位奶奶,她的办公室很多时候也是这样……”

    她说的是汽车厂林工的办公室,搞研究的人,多半两极分化,要么有强迫症似的,资料书籍整理得一丝不苟;要么就像这样,到处都是资料,到处都是文件。

    这叫乱中有序。

    要是有人给整理了,本人反而还不习惯了。

    苏月接触过太多搞研究的人,见怪不怪啦。

    “哦对了,计爷爷,照片我带来了。”

    苏月从书包里翻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几张照片,有两张是计爷爷的单人照,还有两张是他和喻笙的合照,一样的照片,她洗了两张,这样如果有需要,他们就可以一人一张。

    喻笙不得不感慨她的细心,竟然还考虑了他。

    “最后一张……”苏月拿着照片,有些不好意思地展开,照片上是她和计爷爷,正是在台上,他蹲在她身边的那张。

    照片是季教授拍的,季教授嘴上说着“大尾巴狼……”、“不怀好意……”之类的话,实际上,还是诚实的,把这一幕永久地留了下来。

    “因为有我们两人,我留了一份,这张是给计爷爷的,计爷爷可不要嫌弃哦。”

    “当然不会,”计长空道,他和喻笙说,“回头准备一个相框,这张照片就放书架上。”

    计长空指了指那架JN-9模型的位置,笑道:“你拿走了一架模型,正好补个位置。”

    苏月挺了挺胸膛,道:“和这么多战机放在一起,感觉我的身价都上涨了。”

    计长空和喻笙齐齐笑了。

    三人闲聊,苏月还惦记着上回的事,问道:“计爷爷,你上次还没说完呢?你们是怎么这么快把涡轮风扇发动机做出来的?是什么方法来着?”

    “这件事啊,说来话长……从零开始当然需要很长时间,如果以现有的涡喷发动机作为内涵发动机……”

    苏月恍然大悟:“哦——”

    果然,给一个支点,这些大佬们就能撬动地球,她最多只能算是一只小小的蝴蝶。

    苏月再一次认识到了这点。

    计长空道:“想不想去看看那台采用最新发动机的飞机?”

    “可以吗?”

    “当然,”计长空站起身,“其实那架飞机就在我们的脚下。”

    苏月更加好奇了,等跟着他绕来绕去,来到一处栏杆处,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

    901所竟然是建在飞机研究基地上的。

    在他们的正下方,赫然是一架庞大的飞机。

    长大约十五米,翼展超过八米,高度大约有两层楼那么高。

    飞机外表呈浅灰色,只有空速管和机头部位是黑色,整架飞机从上方看,有一种冰冷的机械美。

    那种强大,让慕强的人看见,绝对斯哈斯哈。

    穿着工作服的人员在飞机中穿梭,显得格外渺小,想到就是这样渺小的人造出了这样的庞然大物,莫名有一种工蚁构筑工事的即视感。

    计长空看着苏月惊叹的表情,介绍道:“这是JN-10,在JN-9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研发,采用了鸭式气动布局、电传飞控系统……”

    “灵活性强、载弹量大、外挂能力强,能完成极速盘旋、转弯等等高难度动作,具有高机动性,……”

    此时的计所长哪还有让人不敢反驳的大所长样,活像一个和小伙伴炫耀的小孩。

    饶是喻笙已经意识到了,此时也不得不在心里酸,老师是真喜欢苏月啊。

    苏月的反应让人很有继续往下说的冲动:“哇——真的吗?太厉害了……”

    她也有一些好奇的点,比如对空对海强打击能力、隐身性能、超高音速性能……

    计长空不待她说完,便拉着她回办公室:“走,咱们回去详细说说……”

    这一说,就说了一上午,到了中午,两人还说得热火朝天,喻笙几次看手表,眼看着都十二点多了,不得不找了个空打断两人的说话。

    计长空皱眉,显然是没有尽兴。

    喻笙却不敢由着老师继续,他老师的最高纪录是两天两夜,不吃不喝不睡。

    老师年纪大了,年轻时候,为了搞研究,经常饱一顿饥一顿,胃都弄坏了,给老师保养的医生特地叮嘱了,必须按时吃饭,按时休息。

    “怎么时间过得这么快?”

    喻笙劝道:“苏月还要在这边待一段时间呢,一时半会也说不完,不如吃完再继续?小李估计都等急了。”

    小李是他老师的警卫员,同时也领了一个监督老师按时吃饭、按时休息的任务。

    喻笙拉开门,小李果然在门口徘徊,喻笙让他去准备饭,见老师还不太想动,便道:“老师您不吃,苏月也得吃饭啊,她年纪小,还要长身体呢。”

    “哎呦也是,”计长空拍了一下自己,“那就让小李别打饭了,咱们一起去食堂吧,苏月第一天来,也该给他们接风洗尘……”

    苏月瞅瞅时间,脑子从高速运转的状态中出来,想起来一件事,她一下子站起来,拒绝了他的邀请。

    “计爷爷,晚上咱们再一起吃饭吧,我之前不是发现我表姐也在这里吗?她还在训练,我俩就约好了中午一起吃饭来着,哎呀,我给忘了!”

    “大食堂在哪儿啊?”她一边向喻笙打听,一边急急忙忙就要出去。

    计长空道:“别急,别急,让喻笙带你去。”

    第230章 妹妹

    苏月赶到大食堂时,已经十二点半了。

    马思茵怕她找不到,就蹲在门口的石头上,一边等人,还要一边注意着别被教官看到了,毕竟这动作有点“形容不整”。

    一看到苏月的人影,马思茵立马站了起来:“月月,这边!”

    苏月赶忙跑过去:“姐——”

    马思茵一只手搭在她的肩膀上,幽幽道:“你再不来,我都要饿死了。”

    “我的错,我的错,都怪我没注意时间,差点忘了……”

    马思茵一边揉着月月的脑袋,一边对喻笙和张若男笑着点点头。

    张若男以前是陆军,对飞行员,只闻其名,没见过真人,多看了她几眼。

    喻笙不知道是不是早上见了她荷尔蒙爆棚的那一幕,面对她,总有点不自在。

    苏月并没有注意到,她拉着她姐赔罪,道:“姐,我请你吃大餐!你们平时伙食好吗?菜里有油水吗……”

    基地这儿地貌看起来比较贫瘠,到处都是灰扑扑的,总感觉在这里的人生活比较艰苦。

    “放心吧,你姐我可是飞行员,没听说过吗?每一个飞行员都是国家花大价钱培养的,我们的伙食好着呢……不用你请,我可是你姐,当然是我请你吃饭!”

    马思茵他们平时吃的是空勤灶,有一定的伙食标准,有饭有菜有肉,有时候还有水果,可以说是很丰盛了。

    除了正常的伙食,偶尔还会发特殊的票,比如肉票、奶票,甚至还有巧克力。

    他们手里的票是很难得的,属于特殊物资,有些人会攒着寄回家,很受欢迎。

    自从奶奶他们去了京城,她家的生活条件也好了许多,家里不缺几张票,她爸说自己的身体素质重要,让她留着自己用。

    马思茵平时就不像别人那么省,有时候自己用,有时候战友需要,就借给战友,这都月底了,她手里的票早用得差不多了。

    难得在这里碰到月月,比出门捡到钱的概率还小,当然要请月月吃顿好的,马思茵特地搜刮了一波战友们的票,把大家剩下的票都给薅来了。

    现在嘛,她拍拍兜,阔绰着呢,别说请月月一个人吃饭,就是再加上跟着月月来的两人,也绰绰有余。

    马思茵先去把自己的那份餐领了,又拿着票,带苏月去打其他菜。

    部队里最常吃的三样菜——土豆、萝卜、白菜,好在今天的土豆里有肉,红烧肉烧土豆。

    马思茵还记得她妹子口味奇怪,就喜欢浸透汤汁、煮得软绵绵的土豆,她拜托炊事员从底下盛,舀了一大勺沾着汤汁的土豆,又拿着肉票去单炒了两个菜。

    部队里的饭菜份量大,他们四个人,三个菜一个汤,完全够吃。

    饭桌上,苏月道:“其实我有票,刚刚计爷爷给我塞了好些呢。”

    计爷爷听说她和表姐约好了,一面让喻笙记得回头按研究员的待遇,把苏月的名字报上去,一面从抽屉里抓了一把票塞给她。

    零零散散的,什么票都有。

    马思茵夹了一块红彤彤、油汪汪的红烧肉,用筷子将红烧肉夹开,将瘦肉放到苏月碗里,肥肉部分留在了自己碗里。

    她道:“你的票,你自己留着吃,放心吧,我们每个月都发票。”

    又示意张若男和喻笙不要客气,几人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她已经知道了两人的身份。

    对于张若男是自家妹子警卫员的事,马思茵内心是震惊的,这才几年呀,月月都有自己的警卫员了!她在部队里,错过了多少消息啊?

    惊讶之后,马思茵对张若男的态度非常友好,一方面,虽然不是一个军种,但是大家都是部队的,某方面来说,也是战友嘛。

    另一方面,这可是保护她妹子的人,说句难听的,真发生什么事,人家是能给她妹子挡子弹的,对人家好不应该吗?

    至于喻笙,马思茵态度也不错,基地里的研究所也是一个比较神秘的地方,除了试飞,一般情况下,他们这些飞行员和研究所接触得不多。

    她也不知道月月怎么会跟这边的研究所扯上关系,不过月月再聪明,对于这边的研究所来说,也只是个外人,能有研究所的人照应,肯定更好。

    马思茵道:“多吃点,千万别客气……月月年纪小,聪明是聪明,有些事可能不注意,这段时间麻烦喻同志多多照顾了。”

    可以说是很有做姐姐的风范了。

    喻笙兜里其实也揣着票,除了苏月的警卫员,几人之中,他年纪最大,而且苏月到他们所来,他也算是东道主,按理来说,怎么也该他来请客。

    可惜,他根本争不过马思茵。

    此时,看着碗里快堆成小山的饭菜,喻笙颇有些不好意思,忙道:“没有……她很好……不麻烦……”

    马思茵笑了一下,给两人夹菜客套居多,给自家妹子夹菜就是真心实意了。

    “来,你喜欢的浸透汤汁的土豆……鸡腿吃吗?你吃吧,我们三五不时就能吃到……”

    部队食堂给的饭很多,苏月吃不完,马思茵自然地拿过碗,拨了一半到她碗里,让苏月:“多吃点菜。”

    苏月嗯嗯点头,两人边吃边聊,苏月对她的从军生涯很感兴趣,马思茵挑了一些有意思的和她说。

    从刚进部队,和室友针锋相对,不打不相识,到领着一个宿舍的战友们,和教官斗智斗勇;

    从和男兵们比武,证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到参加选拔,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预备役飞行员;

    从第一次上训练机器,边晕边吐,到走进飞机,飞上蓝天……

    不止苏月听得津津有味,连张若男和喻笙都听得入了神。

    苏月竖起大拇指,钦佩道:“姐,你好厉害啊!”

    她姐这军旅生活,要是拍成电视剧,不妥妥的大女主军旅剧吗?

    背景音乐她都想好了“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苏月的佩服简直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姐,那你们怎么又到这儿来了?以后都要在这儿训练吗?”

    “可能以后还会过来训练,之后再分到各个地方执行任务,不过……”

    马思茵脸上露出了一个比阳光还灿烂的笑容,刚才的成熟稳重长姐风范瞬间被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取代。

    她有些骄傲,又有些兴奋,小声道:“这次过来是来参加一个集训,月月你猜是什么集训?”

    苏月挠头,什么集训,难道是类似选拔特种小队的那种?

    她说了一下自己的猜测,马思茵点头又摇头:“是选拔一支小队,进行特殊的任务……月月你知道今年是建国多少周年吗?”

    “三十五周年,”苏月道,脑子里有什么猜测一闪而过,“难道是……”

    马思茵肯定了她的想法:“嗯,没错!是为阅兵做准备!”

    “哇——”

    苏月惊呼,连张若男和喻笙都羡慕地看向马思茵。

    “我的目标就是进入最后的队伍,驾驶华国的战机,飞过天an门广场上空!”

    马思茵说这话的时候,脸颊红通通的,一双眼睛明亮,闪烁着憧憬的光芒。

    不是华国人,或许很难理解,参与进阅兵仪式,让人有多骄傲自豪。

    不止自己骄傲,连家里人都骄傲!

    一句话来说就是,没有华国人能拒绝!

    “姐,你一定可以!一定一定!”苏月比了个加油的手势,“姐,我相信你!”

    简直太不敢相信了,她姐这么久没消息,原来是在悄悄努力,等着一下子惊艳所有人!

    苏月激动道:“姐,等你参加阅兵时,我和家里人都去看你!”

    马思茵刚才说出那话不觉得,现在看着他们好像她已经选上了的样子,有点不好意思,她拨了一下头发:“其实我也不一定能选上……”

    “不过,我会努力的!”

    马思茵下午还有训练,苏月也要回研究所,吃完饭,两人分开,马思茵从兜里掏出几张票。

    “这几张是罐头票,这几张是奶票,还有巧克力……”她把票全塞给了苏月,“基地里有供销社,你拿着票,回头自己去逛逛。”

    苏月推拒不肯要:“我有票,姐你自己留着吃。”

    “哎呀拿着!这边离城里远,你有票也不好买东西,在基地供销社,用这个票比较方便……我没时间,要不然我就带你去了……”

    几年前,和他们一起打雪仗时,她还像一个孩子,现在真的成了一个大人了。

    马思茵揉了揉苏月的脑袋:“走啦!”

    她回头,向他们挥挥手,在阳光的照耀下,笑容灿烂又美好。

    苏月抓着她姐留下的票,心下很是感动。

    喻笙瞥了几眼,对飞行员的待遇,他了解一些,道:“奶票一个人一个月大概只有一张,像巧克力这样的稀有物资,大概两三个月一张……”

    而马思茵给苏月的,粗粗一数,奶票有七八张,巧克力也有三四张。

    苏月:呜呜呜我姐怎么这么好?省吃俭用给我吃呜呜呜。

    “阿嚏!”马思茵一手揉着鼻子,一手推开门。

    宿舍里众人见她回来,七嘴八舌道:“思茵回来了?中午吃的怎么样?让食堂单独炒菜了吗?”

    “你妹怎么会来基地啊?真是太巧了,在大西北,你们姐妹俩都能碰上……”

    还有人攀到马思茵身上,掏了掏她口袋,哀嚎道:“一张也不剩啊?”

    马思茵拍了拍她的手:“我妹子年纪那么小,不得吃点好吃的?咱都是大姐姐,就别跟小孩抢吃的了哈……”

    “我记得你还有半瓶罐头……”

    “哎哎哎咋还有存货呢?姐妹们,快,找出来,有福同享!”

    马思茵大喊:“你们好歹给我留一口啊!”

    那边,脑补表姐把票都给了自己,接下来的日子一口馒头一口糠腌菜,苏月感动得两眼泪汪汪。

    她问喻笙:“咱们基地这儿能寄东西来吗?”

    “可以寄给部队的人,让部队的人转交。”直接写901所是没办法寄的,地图上,901所是不存在的。

    苏月就眼巴巴地瞅着他,喻笙道:“我让那天开车的吴同志帮忙收一下吧。”

    喻笙把吴同志的联系方式报给了她,苏月当天就和季教授联系了一下,从基地这边联系首都研究所比较方便,都是内部单位,也比较保密。

    苏月请季教授帮忙和她爸说一下,让她爸多寄点东西来。

    季教授一听,才去就让家里寄东西,还多寄点吃的?他学生平时嘴比较挑,可是干正事的时候,馒头就白开水也能吃下去,现在都沦落到让家里寄东西了。

    是不是那边亏待他学生了?

    季教授很不满,他就说那边条件差嘛,计所长把人忽悠去了,就这么照顾的?

    苏月忙解释道:“不是的,是给别人的,我表姐正好也在这边基地里,她都好久没回家了,寄点东西给她……”

    季教授心里一咯噔,那么个地方,还能碰到亲戚?完了,他的宝贝学生不会被绊住脚吧?

    季教授暗戳戳地下眼药,什么“训练要紧,不好让人分心”啦,什么“托人找的资料书籍都到齐了,就等你回来”啦。

    直哄得苏月说那边的事一完就尽快回来,季教授才满意地点点头,嘴上还大方地表示,年轻人嘛,对基地什么的好奇很正常,不用担心,多玩几天没事,首都研究所还有他们这帮老骨头呢。

    说得苏月更加不好意思了。

    没多久,从首都寄来的包裹到了,两个大大的包裹,足有半人高。

    苏长河本来就担心自家闺女吃不好喝不好,又听说侄女也在,可不就拼命地往里塞东西?

    吴同志真是个好同志,东西寄到,他直接送货上门。

    他还是个很厉害的好同志,明明也不是那种虎背熊腰、十分壮硕的汉子,可是扛着两个大包裹却毫不费力。

    吴同志把包裹交给喻笙,喻笙没办法,只能叫来研究所的警卫员帮忙把东西搬到苏月的宿舍。

    苏月讶异:“这么快?”

    喻笙只搭了把手,都累出一脑门汗,他擦了擦额头,道:“东西寄到这边,走的是部队的路子,肯定比一般邮局寄送快。”

    苏月打听了一下平时基地收东西多不多,喻笙道:“偶尔会有。”

    这么大个基地,从驻军到工作人员,常驻人员不少,偶尔也会有家里人寄东西过来,经过检查,没问题就可以送进来。

    苏月眼珠子转了转,如果是这样的话,她好像找到了一条给表姐寄东西的路子。

    苏月看向喻笙,笑得像黄鼠狼给鸡拜年,让他先别走,她进宿舍,和若男姐赶忙拆了一个包裹。

    苏月翻了翻,抱了一堆罐头、火腿肠、肉干出去,塞给喻笙,喻笙推拒,苏月道:“两个包裹呢,东西还多呢,你不要我们吃不完就坏了。”

    “哦对了,你再等等……”苏月不容推拒地塞给他,又回去抱了一堆,让他分给吴同志,还有帮忙搬东西过来的警卫员。

    涉及到其他人,喻笙就不好意思帮别人拒绝了,只能收下了。

    马思茵他们作为飞行员,伙食已经很好了,但是一帮年轻姑娘,二十岁左右,正是新陈代谢快的时候,训练任务又重,有多少东西,都能吃得下。

    所以平常,她们偶尔也会打打牙祭,一个宿舍凑出票来,一起去搓一顿,又或者买点饼干之类的放宿舍,饿了,一人塞两块。

    一个宿舍八个人,一包饼干都不够分的。

    最近,马思茵她们宿舍稍微清苦些,因为新的一个月的票还没发,上个月的票都让马思茵搜刮给她妹子了。

    大家倒是没啥意见,战友之间,你妹子就是我妹子,咱妹子好不容易来一趟,把好吃的留给人家不是应该的吗?

    这天训练完,大家列队回来,到了宿舍楼下,终于能够轻松轻松了,一个个晃动着脖子,摆动着手臂,边走边说笑。

    走在最前面的人突然停下脚步,后面的人问:“怎么了?”

    顺着视线往前一看,就见宿舍门口,一个小姑娘坐在砖头上,见到她们,挥着手,笑眯眯道:“姐姐们好,我是苏月,马思茵的妹妹。”

    哎呀妈呀,咱妹子还有酒窝呢!

    几分钟后,苏月坐在了宿舍里,马思茵的战友们把她围在中间,跟围观什么稀有品种似的。

    她身边那个大包裹也有人给拎了进来。

    有人问:“妹妹啊,你这是啥呀?”

    苏月从床上下来,蹲在地上,把包裹拆开,一边拆,一边道:“家里人给我姐寄的东西。”

    大家围过去,马思茵推开两个战友,挤进去:“给我寄的,听见没?好歹给我留个地方啊……”

    说是给她寄的,其实有考虑到她的战友,每样东西都是plus版本,比如肉干肉脯,足足做了五十斤,卤蛋一百个,咸鸭蛋五十个。

    还有像是特供部队版的火腿肠、火腿罐头,含肉量比一般市面上高得多,更能补充能量。

    还有一些方便面、鸡肉罐头、牛肉罐头等等等等,其中方便面都有些压碎了。

    苏月拿出一包方便面,晃了晃,道:“太碎了,只能干吃了,可以撒上调料包……”

    马思茵等人可注意不到一包小小的方便面了,这么多……这么多东西?!

    她们昨天还在感慨宿舍里的存粮都吃完了,接下来几天只能想办法从食堂偷渡馒头回来了。

    结果,今天妹妹就跟仙女似的,挥一挥衣袖,就给她们搬来了一座粮山!

    一夜之间从穷光蛋变富豪是啥感觉?

    爽!

    太爽了!

    妹妹啊,她们宣布,马思茵她妹子就是她们异父异母的亲妹妹!

    她带来的包裹里竟然还有两只整鸡!

    苏月道:“那是老家的熏鸡,我爸说可以拿去食堂,让人帮忙蒸一下,加上菜烧着吃也成,就是比较咸,不用单独放盐了。”

    咸什么的,都是小事,这可是肉啊,纯肉!

    苏月以一个满满的包裹,成功地从她姐一个人的妹子,变成了大家的妹子。

    苏月没管分配的事,把包裹交给她姐,剩下的随她姐处理,和战友们打好关系的事当然应该让她姐来做。

    苏月在的时候,大家还比较矜持,等她一走,大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了包裹。

    马思茵笑骂战友们:“禽兽!”

    骂归骂,吃归吃,片刻后,一个宿舍排排坐,每个人都是左手一条肉干,右手一根火腿肠,咬一口,再咬一口。

    美滋滋!

    吃了马思茵妹子那么多好东西,大家挺不好意思,等新的一月的票据发下来,就道:“妹妹来这么久,咱们也没有招待,咱请妹妹吃顿饭吧。”

    上回那个不算,那是马思茵和她妹子,她们姐俩之间的事。

    这次是她们宿舍集体的事。

    宿舍众人一致赞同,她们商量好,才告诉了马思茵,道:“马思茵同志,这是通知,你的任务就是把苏月同志邀请来。”

    马思茵被她们推出门,她道:“行行行,我一定完成任务。”

    她姐的战友们请客,苏月当然答应。

    请客的地方就在大食堂,这天,马思茵她们休息,她的战友们提前和食堂打了招呼,拿了票,请炊事班的同志帮忙做了菜。

    基地里的物资不太丰富,她们还特地请人从外面捎带了一只羊回来。

    花费的钱票且不说,光是这只羊就足以看出她们对这顿饭的用心程度。

    苏月看着菜色便感受到了,甚至桌上还摆了两瓶汽水,基地的供销社她去过,根本没有汽水,显然这也是她们托人从外面弄的。

    “妹妹来。”睡在马思茵上铺的秦燕伸手把汽水打开,递给苏月。

    两瓶汽水都放在了苏月旁边,她们每个人的搪瓷缸里是白开水。

    苏月接过汽水,道:“有两瓶呢,咱们一起喝吧。”

    “不用不用,你喝……”

    “是啊,你喝吧……”

    苏月状似苦恼道:“可是有这么多好吃的,要是喝了汽水,我就吃不下了。”

    马思茵知道她妹子不好意思吃独食,就道:“月月胃口小,本来吃的就不多,再一喝汽水,估计半碗饭都吃不完,咱们大家一起分了吧。”

    马思茵宿舍八个人,再加上苏月和张若男,一共十个人,两瓶汽水,真就是一人甜甜嘴的程度。

    这也比较难得了,不说她们几个,就是张若男,当了那么多年兵,在给苏月当警卫员之前,都没喝过汽水。

    喝完汽水,又换上白开水,大家边吃边聊。

    马思茵的战友们有分寸,本来她们也是军人,知道很多东西需要保密,自然不会问苏月来这里干什么这样的事,只是聊一聊她们在部队的趣事,知道苏月是京大学生,好奇一下学校上什么课,以及大学是什么样子。

    大家都算得上是同龄人,就是苏月,加上上辈子,年龄其实跟她们差不多大,在一起聊得很开心。

    苏月说起等她们去参加阅兵,她一定在底下看她们,她们哈哈笑,道:“好啊好啊,月月妹妹,你记得给我们拍照啊!”

    “好说好说!”苏月道。

    也有人有些担心:“不知道能不能成……”

    苏月道:“不管成不成,开着战机驶过天an门广场的那个人都是承载着所有华国飞行员的意志,代表着华国,代表着华国空军!”

    “没错!不管是谁进入了最后的队伍,都要好好飞,不坠咱们华国飞行员的气势!”

    马思茵等人齐齐举杯,搪瓷缸碰撞在一起,她们道:“干杯!”

    明明是白开水,一群人却喝出了白酒的气势。

    大家仿佛也真的喝醉了,有人提起华国建立的第一次阅兵,当时仅有的飞机不够形成梯队,飞机不得已从广场上空飞了两遍。

    “再也不用这样了,我们现在的空中梯队有四个,足有一百多架飞机!”秦燕道。

    “以后会更好。”苏月说。

    “真的吗?”

    “当然!”苏月道,“以后我们会有更多的空中梯队,有预警指挥机、海上巡逻机、空中加油机、运输机、歼击机、轰炸机、舰载机……”

    “除了空中部队,咱们的地上部队也让人不容小觑,有陆军方队、海军方队、空军方队,还有武警、联防、后勤保障部队……”

    “还有各种装甲方队,岸舰导弹、地空导弹、防空导弹、舰载防空武器,各种类型的核导弹……”

    “咱们阅兵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之瞩目,各个频道进行转播,他们会如临大敌,分析我们的各个方队、我们的各种武器……”

    苏月说得那么肯定,她们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未来阅兵的场景,连送到嘴边的菜都忘了吃。

    同样听得聚精会神的何止她们,在她们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一桌人,计所长就在里面,桌上还有几位首长。

    他们看着苏月已经手舞足蹈地模仿起其他国家转播情景,不由笑了起来。

    计长空笑得整个人都柔和了下来,他道:“年轻人的想法就是天马行空。”

    一位首长笑道:“有朝一日,真的如她所说,也未必不可能。”

    众人想想那个小姑娘刚才说的话,纵使他们年纪已经不小了,却还是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