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刻,天幕上响声阵阵。
当当当
巨大震撼的乐声响起。
天幕出现了一人,身披红色袈裟,手持锡杖,骑
唐僧,西游记主人公之一,前世为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子,于五指山下孙悟空为徒,开始西天之行,一路不畏艰难险阻,潜心向佛,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终达西天。
空灵悦耳的女声响起。
为了配合视频中的视觉效果,阮笙特意用了变声器,此刻她的声音带有了东方神话中的神秘感。
唐僧是遗腹子,出生悲惨,自幼
画面一转,一位身穿明黄色袍子的人,赐给唐僧“三
“御弟”
画面一度潸然泪下,使人悲痛欲绝。
同一时空下的李世民“”
“杜卿,那是朕吧”
杜如晦一脸震惊“陛下怎会出现
袁天罡摸摸胡子,一脸高深莫测“陛下,继续看着罢。”
同一时空,他的儿子李治,此刻坐于中宫,瞪大了眼睛,指着天幕。
“父皇他上天啦”
一个宫女看见这一幕,即使心中的震惊已经达到了极点,还是很守规矩道
“殿下,不可胡言乱语,等会儿又要被夫子说了。”
时间线往后推,李隆基正与杨贵妃饮酒作乐,被这神迹一搅,直觉神奇,遂率众人观看。
看到这一幕的李隆基感慨一句“当年,太宗皇帝英姿飒爽,玄奘法师一脸慈悲,没想到竟有这样的情谊。”
画面定格,玄女说
解唐僧,自然要解其原型
唐朝高僧玄奘,著名的三
唐僧身上,汇聚儒、道、佛三家思想境界,幻化出神仙、凡人和鬼妖的三种不同世界。至大、至高、至远,集聚传统文化髓于一身
他那儒雅博学之样,始于儒家文化,显于骨子里有刚毅木讷的君子作风。
他身上的道风淳朴,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他身上的佛法高深,虔心修炼都是常人无法比拟的。a
秦朝
始皇坐于天台,咸阳宫最高处。
其于朝臣跟着他身后,皆
而如今,玄女之言,
玄女说了个地名:大唐
那不是大秦的疆域。
换句话说,大秦亡了。
他潜意识里,大秦可传承千秋万代的
玄女又说,唐僧身上幻化出神仙、凡人和鬼妖的三种不同世界
始皇本就对长生有执念,对神仙之事本就心生向往的他,如今听了玄女之言,他心中那点火苗隐隐有燎原之势。
原来,真的有神仙,真的能长生。
那是不是又可以派徐福东渡了
玄女还提到了一个叫“佛家”的学说。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兴起,其中尤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大肆兴起,广为流传。
听过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法家。
却没有听过这佛家。
始皇心中这样想,其他的朝臣也想到了。
知道大秦早亡的人面色惨白,意识到可长生的朝臣心中有了打算,对学说感兴趣的朝臣则是暗搓搓想去打听打听。
始皇道“诸卿,朕有三问。”
李斯,王翦,赵高,以及后方朝臣皆屏住了呼吸。
始皇三问如下
一玄女所言大唐,诸卿可有惑
二关于长生,神仙,诸卿何想
三佛家,诸卿可曾见,六国未灭之前可有此学派
王翦一脸严肃,正义凛然道“陛下,这大唐,恐是后世,至于长生,老臣依旧将信将疑,这佛家,倒是没听过。”
朝臣皆吸了一口了凉气。
不愧是老将军,说话就是这么直接。
这些话若是从其他人口中说出来,有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王翦说罢,始皇帝脸色青了几分。
但是他心中又知道王翦的话是实话,也
“回陛下。”李斯斟酌语言,避开了大秦早亡的话题,道,“许是玄女向大秦展示另外兴起的学说。”
他语调很小心翼翼,“陛下求长生,臣等原以为此事虚无缥缈,如今听了玄女所言,竟觉豁然开朗,至于这佛家,臣以为此与儒,道,法,阴阳几家之言有异曲同工之妙,只待玄女日后解惑。”
始皇点了点头,脸上青色却未褪去。
李斯之言,过于小心谨慎,不听也罢。
“回陛下。”赵高站了出来,“臣有话说。”
始皇无话,只是眼神移向他,赵高便明白了,开始道。
“陛下,玄女显现于大秦上空,便是天佑大秦的征兆,玄女直言神仙、凡人和鬼妖的三种不同世界,这还不足以表面此事是真的么,长生之事近
躺枪的徐福“”
赵高,我谢谢你。
不过,他自己也兴奋起来了。
按照神迹上玄女所言,真有神仙的话,往后,他日后定要好好利于始皇外派他时的东西。
那童男童女,金银珠宝,不知可否得神仙青睐。
听完赵高的话,始皇久久不言,眉宇间的怒气稍微平息了一点。
“赵卿其言,甚得朕心。”
赵高嘴角上扬“陛下谬赞”
“长生之事,朕自会询国师之意。”良久,始皇道,“召扶苏来此,朕要与他同观神迹。”
他心中还是放不下大秦早亡之事,若大秦真走向覆灭那一步,表示他的长生根本没有实现。
甚至,他接班人也没能接管好他的王朝。
扶苏崇尚儒学,受此熏陶,养出了一副瞻前顾后,满口仁义道德的儒雅之样。
人人称他作公子,喜与他接触,爱他温和良善。
可是,
帝王本该运筹帷幄,纵横驰骋,唯我独尊。
扶苏他完全相反,这温顺姿态哪是个未来帝王的样子
如今玄女之言,使得他更看不惯温文尔雅的扶苏了,他要扶苏来,睁大眼睛,好好看看这后世之事1
大唐
李世民知道自己没有赐法号,取经文牒,通行宝印,紫金钵盂。
这根本就是杜撰的。
贞观之治,民风开放,其中不乏胆大之人杜撰故事,民间话本传播甚广。
只是他没想到,这些人大胆到编纂他的故事了。
只是他是个开明的帝王,这些鸡皮蒜末之事,不值得他操心,他看向袁天罡的方向。
“国师,你刚刚说应梦贤臣,朕已命人快马加鞭寻朕梦中出现的贤臣,薛仁贵此人很快就会被寻到。”
他顿了一下,又道,“可是这神迹出现了我大唐之人,这是为何,可是暗示朕,还有贤才被埋没,待朕招揽”
李世民是个惜才之人,贞观之治,大兴科举,便是怕埋没了有才之士,这是大唐的损失。
袁天罡的拂尘已经从手上拿了下来,这次,他算了一卦,道“陛下既已从神迹上看了此人,可觉得他的装扮眼熟”
李世民“朕知这是僧人装扮,只是朕未未见过此人。”
袁天罡说“玄女言,此人住于金山寺内。”
李世民愣住“金山寺的僧人是朕疏忽了,朕这就派人宣他。”
他不介意真的上演一出“御弟哥哥”,以及依依惜别,只要唐玄奘是个人才。
袁天罡制止了他“陛下,时机已过。”
李世民不解“国师何出此言”
袁天罡解释道“玄奘法师已偷渡向西行,如今已到西域一带。”
李世民“偷渡无朕的旨意,他能走多远,且不说这一路艰辛万阻,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僧人如何能坚持住”
“这就是玄奘法师高于常人之处了。”袁天罡说,“玄奘法师是佛家得道高僧,想到处传播佛学,再学层次更高的佛学,他这番偷渡,只是向佛的第一步罢了,此番,亦有陛下之因。”
“因为朕”李世民疑惑道,“还请国师解答。”
“陛下曾言己所好者,惟
李世民:“朕”
朕错了。
不怪唐玄奘选择偷渡,他对佛家的态度本就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每一时刻的政策,都是大势所趋。
“陛下不用派人去寻,臣已算过,陛下与玄奘法师缘分
李世民点了点头“就按国师说的办吧。”
玄奘的归处已经解决,袁天罡也放心了,道“神迹出现不无道理,陛下一心寻治国良策,可于神迹中窥寻。”
李世民点了点头。
俩人的话被后面的魏征一字不落听完了。
他本是个急性子,听到有人愿意为了信仰做出“偷渡”这样的事情来,心中是无比佩服的,当即就饮一大白,以表敬意。
杜如晦说“臣见过那玄奘法师,那时他才六岁,却已聪明伶俐,呈现出超于常人的智慧,此番去天竺,也是他的造化。”
李世民只道罢了罢了,人已去,只待归来,他会接见的。
如今看来,玄女莫不是以此神迹提醒他“朝令夕改”之举。
明朝
朱元璋望着天幕上的唐僧,道“玄奘法师西去天竺一事,民间衍生出很多话本,如今竟被这神迹惟妙惟肖演示出来了,当真是百年难得一遇。”
刘伯温下了颗棋,抚须道“皇上感慨的不是神迹的惟妙惟肖吧,而是对唐皇派玄奘法师西去天竺取经,传播文化,国与国之间的交流。”
朱元璋拿棋的手顿住。
国师懂他。
他是皇帝,站
万国来朝,那该会是怎样的盛景。
经济文化
这个国家,能否
刘伯温微微一笑“陛下,玄奘法师之事,玄女言明,此乃书中所写,真实的历史,由老臣向你道来。”
朱元璋说“国师请将。”
“玄奘法师的出行并未得到唐太宗支持,只是他带回了更高层次的佛法,归来后声名大噪,唐太宗召见了他,此后玄奘法师得以宣扬佛学,专心致志译书扬典,使得佛学广泛传播。”
朱元璋感慨良久。
“唐太宗有此不畏艰难险阻的贤臣,朕朕也想要,以及朕是否改一下国策”
明朝对外政策乃海禁与朝贡并行,厚来薄往3,如今,他需好好反思了。
他不知道的是,今日这小小的思考,成为了后来的皇帝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动力之一。
往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朱棣派郑和外出,加强对海外的联系,扩大政治影响,宣扬国威,是史书上浓墨重的一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