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府承办的宫宴,皇帝
这要不是亲眼看见,谁敢相信能
隆禧看的是目瞪口呆,是他见识太少还是这些人路子太野,这是他能看的场面吗
旁边的王爷贝勒对这种场面接受良好,说不到一起就打,很符合他们的一贯作风,除此之外,只有寥寥几个汉臣借着举杯的遮掩吐槽几句“有失斯文”。
大殿上肯定不能让他们打的那么兴,不等门口的御前侍卫进来,坐的近的王爷们就三下五除二的把人分开了。
要不是场合不太对,他们其实挺想看这些家伙打成一团的,可惜了。
这些人都不是傻子,这次要不是逼急了也不会当着他们的面打,虽然有八成都是装的,但是能看到他们狼狈到这个地步也值了。
朝中蒙古出身的大臣不多,有也多集中
打架的使臣被带下去拾,殿中的宴席继续进行,有了刚才的意外,气氛反而比刚才更加热闹,觥筹交错笑起来都真实了几分。
隆禧看看笑的一脸和气的王叔王伯们,再看看上头没什么反应的哥哥,撇撇嘴不难为他的脑袋瓜了,继续挑面前能入口的菜填进肚子。
宫宴听上去厉害,其实饭菜还不如他们平时吃的,首先凉热就没法保证,为了保证每桌的饭菜都不耽搁,还不能做那些容易失了风味的菜,所以端上来的要么是凉菜要么是炖菜,都是提前做好准备着,到时间了就端上来。
御厨的手艺做什么都不会太差,但是菜放久了肯定没有刚做出来好吃,这就不是容易吃饱饭的场合,人家都
算了,要脸,宫宴结束回去再吃一顿就是。
“五哥,待会儿要不要一起去给玛嬷请安”七阿哥挑挑拣拣把能吃的挑出来,吃了个三分饱然后开始融入宴席的气氛和他哥聊天,“慈宁宫小厨房做出来的饭菜比其他地方好吃,我想吃花生酪了。”
“行,我也想吃。”常宁放下筷子擦擦嘴角,俩人开始讨论慈宁宫小厨房最好吃的小点心是哪一个。
宫宴就不是安静的地方,底下人三三两两的说话,打架的使臣还没有回来,没有人陪着皇帝说话,倒显得皇帝一个人坐
不过没有人敢把这话说出来,因为他们皇上那是真的不可怜,能不说话最好,一说话那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宫宴结束之后,使臣们没有被问罪,而是和赴宴的王公大臣一起离开紫禁城。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又被请到了御书房,和昨天宴席上见到的那些王公大臣们一起。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隆禧能管的了,七阿哥再次恢复上午书下午学骑射的生活,只
他们家二嫂有了身孕,宫里钟粹宫的马佳庶妃也查出了身孕,他已经开始期待将来当孩子王的美好生活,没空管外面的朝堂大事。
萝卜头一个带来一串儿,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接下来的小孩子自然是排着队的来,俩哥哥也到了能要孩子的年纪,宫里和王府要是再没有小孩子出生,别人该怀疑他们俩身体有什么毛病了。
除了等着侄子或者侄女们出生,还有另一件事需要
他亲爱的五哥,
过完年后五阿哥就不是五阿哥,而是皇帝亲封的恭亲王,即将和他们安王伯一起分掌正蓝旗。
年前宗室提议让王爷们议政,不知道这个议政是单纯的议政,还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那个议政,反正最后的结果出来之后,朝堂上的气氛就有点奇怪。
被推上去的王爷有六个,分别是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裕亲王福全、庄亲王博果铎、惠郡王博翁果诺、温郡王孟峨,他们家三哥只准了后四位,把安亲王和康亲王的名字给划了。
说是对两位亲王有意见吧,人家
隆禧本来没
看啊,安王伯
要是再火上浇油知道他们家五哥被分到正蓝旗,火气还不得全冲着他可怜的五哥
倒霉的五哥,怎么就摊上这么个不为弟弟着想的臭哥哥呢
隆小禧真情实感的愁了好几天,然后就被无情的哥哥们给大声嘲笑了。
常宁觉得他和他弟之间爱看话本的应该是他弟而不是他,他看完好歹能分清真假,这家伙可好,他还能根据现实情况联系话本剧情,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离谱
“离谱什么啊,你别不把事情当回事儿。”隆禧愁的不行,他是真觉得这个时候去正蓝旗等着的就是他们家安王伯的横眉冷脸,“安王伯和富绶堂兄不一样,二哥去镶白旗富绶堂兄双手双脚表示赞同,你去正蓝旗,安王伯能双手双脚把你赶出来。”
“不至于,真的不至于。”常宁笑的直不起腰,好一会儿才擦掉眼角笑出来的眼泪说道,“你太小瞧三哥的威望了,安王伯又没想谋反,正蓝旗的旗主不是只有他一个,底下还有好几个小旗主,我过去又不是抢他的大旗主之位,他欺负我干什么”
“也是哦。”隆禧顿了一下,“但是那什么议政王的事情,安王伯和康王伯不会有意见吗”
“大概吧,估计有意见也不大,那个议政王大臣会议现
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是他们
朝廷有内阁有六部,他们家三哥身边有一群亲信,宗室王亲得靠边站,什么议政王不议政王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手里有权利。
隆禧听着他们家五哥摇头晃脑分析朝政,眉眼弯弯来了句,“如果给五哥留个议政王的位置,五哥要不要”
“要当然要不要是傻子”五阿哥的回答干脆利落,慢一步都是对议政王这个称号的不尊敬,“先不说你哥我现
隆禧
切,就这还笑话他,谁笑话谁还不一定呢。
事实上,安亲王还真不介意皇帝把亲弟弟分到他手底下,他是宗室王亲中难得看得明白的人,不然当年也不会和顺治爷一条路走到死。
顺治爷有大志向,当今皇上也有大志向,下五旗的大旗主早晚会变成虚称,皇帝不会允许身边有人的权利大过他,就算那些人是宗室王亲也一样。
旗人听大旗主的话胜过听皇帝的话,只这一点皇帝就绝对忍不了。
早晚都会变成虚称,他接受和不接受对大局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他自己的影响可就大了。
他还想带兵打仗,不想早早就被解了兵权闲赋
南方的战事即将步入尾声,云南那边吴三桂终于还是闹出了动静,他不想造反,但是他手底下的将士都想让他造反,整个平西王府,除了他那个平西王,连他儿子都觉得造反有前途。
最后结果就是前途没见着,那些刚喊出要造反的将士就被朝廷大军给包了饺子。
平南王府那儿也差不多,康亲王杰书杀到靖南王府,追到耿忠后让人把他押送到京城处斩,转头就去了广东逮了偷偷摸摸想搞事的尚之信。
鉴于吴三桂和尚可喜劳苦功高,这次又是真的没掺和进去,朝廷对他们俩特意从轻
耿忠满门抄斩,只有
但是再仔细想想,吴三桂和尚可喜年纪都不小了,两个没有多少年可活的藩王,还是王爵注定传不下去藩王,皇帝这难得一见的心慈手软,反过来也能说是让他们活着受罪。
呜呼,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皇帝的手段果然不能小瞧。
总之就是,持续了两年多的战事终于告一段落,各路大军陆续班师回朝,只有施琅施将军一个人逆流而上去了福建,一边接手康亲王带过去的火器弹药一边着手训练水师,耿忠都玩儿完了,他郑经还能嚣张吗
施将军
水战和别的不一样,他们大多是旱鸭子,骑兵冲锋还行,到水上能站稳都不错了,别想他们能帮上什么忙,那边能打成什么样还得看福建水师训练成什么样。
就算打了败仗,他们隔的老远也没法帮忙,还只能
朝中大臣都知道施琅和台湾那边的深仇大恨,生怕他到地方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
朝廷水军不多,福建那边算是最强的了,他要是不好好谋划,将来再想打郑经可就没机会了。
施琅试图和同僚们解释,但是同僚们不听,不管他怎么解释,
真是的,他就不能是为了沿岸的老百姓吗
他承认他有私心,但是他的私心和皇上的大业又不冲突,为什么不能鱼与熊掌兼得
施将军和他们说不通,最后只能带着一堆叮嘱离开京城,这些同僚们也是奇怪,平时攻讦起来怎么狠怎么折腾,不折腾的时候还挺好相处,大概是怕他回到福建后胡来,还特意写信给福建巡抚让那边盯着他。
行吧,想盯着就盯着,他行得正做得直,就不信谁能盯出差错来。
不管怎么说,战事尘埃落定,朝廷上下都松了口气。
打仗要钱,户部每天花出去的银子都按万来计算,整个户部这两年都没过过好日子,虽然花的是国库的钱,国库银子不够
终于等到战事告一段落,户部的官儿喜极而泣,听到消息后都相约下衙喝酒,这回怎么着都得放松放松。
过年之前,大老远跑去喀尔喀的理藩院侍郎阿穆瑚琅终于返回京城,他和大喇嘛到土谢图汗部召集喀尔喀各部的大小首领开了个会,向与会的蒙古王公们传达了伟大的博格达汗的旨意。
大家都是兄弟,兄弟间要和睦相处,不管以前多大仇多大恨,以后都要解前怨,土谢图汗部抢的东西都还回去,札萨克图汗部抢的东西也都还回去,车臣汗部的人不准背后搞小动作,大家都好好相处,兄弟齐心才能其利断金,打架是不好的,以后谁都不准打架。
总之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
喀尔喀的蒙古王公们答应的很好,恭恭敬敬把他和大喇嘛送出漠北草原,阿穆瑚琅感觉他的任务完成的非常漂亮,回来就找皇帝请功。
他也没其他意思,就是皇上您看他这次差事办的那么漂亮,官职是不是动弹动弹了
不是他着急,而是他
康熙自然能听出他话里话外的暗示,笑骂了一顿后也没让他失望,喀兰图的确该回家养老了,理藩院尚书的位置腾出来给阿穆瑚琅,他老人家以内大臣的身份致仕也算对得起他这些年的劳苦功高。
阿穆瑚琅高兴的很,升了官过年和过完年再升官是完全不同的体验,这是他当上尚书后的第一个年,一定得好好庆祝庆祝。
然而没等他高兴几天,漠北就又传来了消息。
札萨克图汗沙喇被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杀了,两部再次大打出手,这次的阵势比以前都大,就像是故意不给皇帝面子,朝廷的人刚走他们就立刻开始动刀子。
作者有话要说阿穆瑚琅骂骂咧咧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