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佃农发家日常 > 担忧
余大郎则摇头拒绝“让二哥三哥去念书吧,我就不用了,家里哪负担得起三个人书,我也不喜欢那劳什子书。”
余二郎也拒绝“爹,我也不喜欢书,你要是去镇里县里的,就带上我,我以后想做牙人”
余二郎想做牙人,他不止提一次了。
余桑提醒他道“牙人好像也要识字的,不然怎么写契约”
余二郎一拍大腿,“是哦”
他眼珠子骨碌一转,心里也明白家里的条件,现
余二郎道“那就送三哥去念书吧,他学了字回家来,教我和大哥认字,这不就行了吗反正我又不去考科举做官。”
余桑其实也是这么想的,“还有我,我也要认字二哥学了字回来,也要教我”
余桑数着日子,让余满山提前去约河边的张家,要是最近要去盐滩镇,就提前来喊她家。
张家恰巧冬至前一天要开船去盐滩镇,好几个乡亲约了这一天要去盐滩镇购买冬至过节的物品。
因一早就要走,余满山和余桑商量,提前一天就去把田里的菜摘好,傍晚前摘,也不影响新鲜。
韭菜可以割了,但芹菜还有些嫩,不过也割了一些,因为明天就是冬至,是大节日,不论贫富都会
平菇就
余满山还是决定带上余桑,余桑虽年纪小,但比他还有胆识些,他也没去过几次县里,这次又是去高价卖菜,心里很没底。
余二郎照例依然是嚷着想跟余满山去县里的,长这么大,他都没去过县里,但是被余满山以张家的船小,而且多一个人要付船资拒绝了。
这一晚,余满山没睡好,余桑也没睡好,似梦似醒的,担心明天平菇是否能卖个好价,一会儿梦到平菇挑到县里去,无人问津。
又梦到大家嫌平菇贵,只肯出几文钱一斤购买。
余桑
余满山同样如此,心烦意乱的,完全没睡好,天还没亮就起来了。
往日起得早,还有很多事干,可以提前把猪食煮好,也能把早饭做好。

余桑听到声音,也爬起来了。
魏老太和阿李同样如此。
只有三兄弟对于今天县城之行还没有想那么多,想到的也是今天肯定能赚钱,家里要有更多钱了,三人熟睡得跟猪崽一样。
阿李摸着黑去厨房帮余满山做早饭,她让余满山烧火,大冬天的冷,烧火要暖和些。
魏老太摸黑把衣服穿好,点了盏豆火大的油灯去堂屋拜祖先。
“祖宗保佑,今天满山去县城卖平菇,一定要卖个好价钱,要是能卖个好价钱,我一定买香烛纸钱烧给你们”
余桑
黑灯瞎火的,家里很节约,点灯也是不肯多消耗灯油的,这时候的灯油和食用的菜籽油是同一种,蜡烛那是
余桑走到厨房去,端了根小凳子坐
她问“爹,咱今天平菇卖2贯一斤吧”
阿李舀水的水瓢“砰”地一声磕
余满山也差点被口水呛到。
余满山“太太贵了吧”
万掌柜说少了1贯钱一斤不卖,但他估想的也最多一贯二三百文,这直接2贯,也太夸张了
阿李把米下进锅里,吐槽“这么贵,傻子才会买吧”
魏老太拜完祖宗把油灯灭了进厨房来,双手合十拜拜,道“希望县里这种傻子多一点,神仙保佑多一点”
余桑“哈哈”笑出声。
她婆婆真的超可爱。
天擦亮,她家就吃完早饭了,余桑套了件干净的衣服,提了篮子往菌房去。
不过一会儿,她就把可以采摘的平菇都采摘了,下回再出第二茬,就是十多天后了。
她提了提篮子,对于她5岁的年纪来说,很有些重,估摸有五六斤呢。
但是也暂时只有这么多可以摘的了,那半坑和这第一坑差不多种下的平菇没成功种成,长了一些鬼伞之类的出来,算是浪费了半坑材料。
魏老太跟着她来的,
平时菌房她们都是不进的,只有余桑一个人进去,要进去,也只有余桑带着人进去,为了量减少污染,她们一般都是不进去的。
魏老太也不知道出菇情况,都是听余桑说的。
余桑“暂时只有这么多呢。”
魏老太掂掂篮子,“应该也有五六斤吧,希望傻子多点呢。”
虽然魏老太觉得不算多,但是还是很宝贝地提着一篮子平菇往堂屋去,做贼似地瞅了瞅人影都看不大清的屋外,她用一张油纸想将篮子盖起来,免得被别人知道了。
老话说,财不外露,这大家坐船去盐滩镇,那船上一船人,肯定是要问要看余满山挑了什么东西去县城的。
平菇并不压秤,五六斤也是很大一堆了,把篮子装得满当当的,怕油纸压到平菇,魏老太又觉得用篮子装不妥,既容易被人
她把萝筐拿过来,将一篮子平菇小心地再放进箩筐里,然后又去厨房拿了一些稻草
余桑觉得魏老太还很有些警觉心,办事也挺妥当,觉得这还可以。
要是她家凭这些
昨天摘的菜也很多,好不容易去一趟县里,阳畦田的菜肯定也是要多摘些的。
不过都以叶子菜居多,就算是一大背篓,那都不是很重。
但出门的时候,余桑看着余满山背上背了一背篓,肩上又挑了一担,很是担心,她问道“爹,不重吧”
又背又挑的,她突然感受到作为农民的辛苦和辛酸。
余满山回头给她一个笑,“都是叶子菜,哪里重了”
他下巴点点示意那个装平菇的箩筐,“这个都没有重量呢”
他又叮嘱“你等下紧跟着爹爹,爹挑着担子不好看顾你,你别跟丢了,要是丢了就大声喊爹。”
余桑眼睛眨了眨,有点想哭,她心想,以后家里定要买一头驴或者骡子来驮东西,免得她爹这么累。
虽然天才亮,但路上也很有些行人了,有些往其他方向赶,有些汇拢到河边张家去。
张家也准备好,等人齐了就开船去盐滩镇。
余满山将两个箩筐
船并不大,也没有篷,船
余满山伸出胳膊把余桑拢
虽然背篓上搭了草毡子盖着,但背篓总有孔隙,能看到里面绿油油的,好些人问余满山这时节怎么种出这些菜来的,也猜问出他是去县里卖菜的,问他到多少钱一斤。
余桑机灵抢答道“七八文钱一斤呢,赚个辛苦钱。”
她怕说低了,这些乡亲万一也想买一两斤回家过节,那到时候卖还是不卖呢最怕的就是找到她家里要买,到时候不卖都不好拒绝。
说高了又怕他们跟着种,那阳畦就
一船人嫌贵,全都摇头。
余满山摸摸余桑脑袋,觉得他家小四就是机灵。

路过盐滩镇的时候,余满山说“你大姐姐定的人家,就
她爹是独子,她翁翁死得早,她婆婆魏老太一个把余满山拉扯大,余满山是没有兄弟姐妹的,她大姐姐就是阿李这边的,大舅家的李大丫。
李大丫是已经定了人家,原来就是这盐滩镇的,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了。
只二舅家的李二丫眼光高,硬是要找镇里的坊郭户,不想找田舍汉,到现
接下来的二十多里路只能靠脚走,余满山挑着东西,走得也不快,而且路远,也累,余桑年纪小,走一段路也得歇歇。
等两人到县里,已经上午十点多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