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寒门荣耀(科举) > 133、任职
严素光一口气说完。
“他也不想想圣上为什么殿试召见他, 延陵知府奏折上为什么帮他表功,陆公台去年的奏折
韩延恍然大悟, 惊喜道“是你”
严素光别过脸不理他,韩延推了他肩膀一下, 笑言“我就知道你够意思”
严素光“你别多想,我是看
韩延“我没多想啊我多想什么”
严素光“”
抖了下缰绳,让马儿快速往前走, 韩延
文靖安实
文妙安道“你管她干嘛这些大公子大小姐的脾气就这样,时晴时雨的。”
文靖安“我觉得她不是这种人, 总觉得事出有因。”
文妙安“算了你管她呢, 就这家客栈怎么样挺偏的,和林宁宴家也不远。”
文靖安点了点头, 蒙着脸进去要了两个房间, 把他和陈崇章重要的证明文书、朝服都放好,然后和文妙安去找陈崇章会合, 傍晚将留
林宁宴见面就说“哈哈, 你把状元和榜眼的风头全抢了你殿试召见那首诗翰林院里也传遍了。”
文靖安“真不是我本意,我也没想到会这样。”
林宁宴“不管有意无意,这回你探花诗魁的名头要坐定了。”
文靖安蹙眉“什么探花诗魁谁起的外号”
林宁宴“翰林院的同僚。”
文靖安“”
翰林院汇集的都是天下文人之首,都是些科举英, 从翰林院传出来的外号那是真外号。
林宁宴道“除了圣上殿试召见时你做的那首,之前那些也都传遍了,我估计过几日市面上就该有什么靖安诗集或者探花文稿之类的书册出来了。”
文妙安当即说“那不行小哥哥写的什么凭什么他们拿去卖我不同意,我们要分钱”
陈崇章“别想了,自古作诗写文得名难得财,那些书肆硬要印你也没办法,朝廷不会管。”
文靖安暗叹可惜,古代没有版权保护法,甚至压根不存
言归正传,林宁宴正色道“我帮你查过了,那个状元凌世心人品没什么问题,宁州大族出身,祖上起于行伍,做武将
文靖安颔首接受,问道“那你呢”
按照大盛朝廷的规制,文靖安这一批新进士进入翰林院,林宁宴这一批老的就是“实习期满”,要么升迁,要么继续留
林宁宴压低了声音以防隔墙有耳,说道“放心,我这边已经定了去詹事府,有些事情我还不能跟你们说。”
三人会意,皆不再言,不过这其中的一些门道文靖安还是能猜到几分的。
詹事府主要负责皇子的内务服务,实际演变成属于东宫太子的专属辅佐机构,可以说是一个“小朝廷”,
林宁宴能去詹事府其实并不意外。
他祖父是前左丞相加太子少师,那时的太子就是现
林宁宴自己也说过他祖父是元景帝的老师,这些年他们林家得以保存而不至于覆灭,这其中肯定不是只靠严同的宽宏大量约束旧党,很大一部分是元景帝
那么当林宁宴
他不能跟文靖安等人说的,必然就是元景帝有意扶持太子党以对抗旧党,他林宁宴身份和能力都摆
文靖安看破不说破,接下来将话题转移到其他方面,最后各自兴,自去为明天做准备。
一夜无话,帝京破晓。
今天对文靖安来说无甚紧要,他只需到吏部报到办理登记手续,吏部核实他的身份记入官吏档案之后,会给他
这就是他以后的身份凭证,可以凭借这个腰牌进出官署或者外城宫门。
然后吏部再
对陈崇章等二甲进士来说就是大日子了。
传胪日之后吏部已经根据全国的职缺,按照陈崇章等二甲进士的科举排名敲定了相关岗位,陈崇章这一百多位二甲进士,头部三十七位进翰林院任庶吉士,剩下的则
陈崇章是第一百九十八名,他是不能翰林院当庶吉士的,但也不会被外放地方,而是留
果然,文靖安和他去询问之后,吏部礼官查了诏书副本,得知陈崇章点了户部宝钞提举司的副提举,是个正九品的官员,负责纸钞印刷
外放出去的进士
难,很难升到同知、知府这个级别,而京官近水楼台先得月,大树底下好乘凉,每三年一次的京察之后,只要工作没什么毛病又打点到位,基本每三年升一级,像林宁宴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抢个好出身,要当京官的原因。
总之,
一般来说,
他们也不是爱出风头的人,商量之后决定把殿试结单等不再使用的证明文书寄回去,让家人带到各自祖宗坟墓前代为敬告先人,然后宴请云州那边的亲朋好友吃一顿也就
如此,他们各自写信回云州说明情况,两家都是通情达理之人,还巴不得他们留
家里人这么说,他们更加感激。
有了家里另一笔钱,文妙安也很快就把房子找好了。
这是一栋别致的“四合”院。
进了门,中间围着一个小院子,院中有树,东西厢房各有两个房间,正中间是大厅,左右两个小耳房,然后到左右大房,别致的是上面还有一层,也是正厅、耳房、大房的设计,相当于叠了一层上去。
住得高看得远,文靖安要了二层右边的大房间,陈崇章嫌爬上爬下太麻烦,就住
这房子也是
帝京居,大不易,买了这栋房子之后,他和陈崇章身上的钱便所剩无几,不过银钱方面他们不需要担心,他翰林院编修一年的俸禄是四十五两银子,换算成前世的钱有个万注,这还只是钱俸,加上禄米等实物得有十多万。
陈崇章俸禄低一些,但他那个户部宝钞提举司副提举一听就知道是个大肥差,而且他们现
他和陈崇章这对表兄弟想要
然而那他们想要的吗
显然不是。
君子有所为。
作者有话要说注本文开始的时候为了方便将1两银子换算成2000元,实际历史上1两银子价格波动很大,唐朝时可能值一两千块甚至更多,明清时可能就相当于几百块甚至更少,者勿究,千错万错是作者的错,我们姑且只当2000来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