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十月,水春寨小学迎来了五位支教老师。
三男两女,他们个个和苗人不一样。女老师穿着漂亮的连衣裙,高跟鞋,男老师是时尚的牛仔裤,格子衫,一个个看起来十分神漂亮。
彼时石黛阿爸又外出卖木材了,阿妈跟着其他苗人去深山找草药,于是石黛被寄养
升旗仪式上,周校长向同学们介绍了这五位老师,还说“以后大家要好好书,要像这些老师一样接受更好的教育,书才是唯一出路。”
知道啦知道啦,这句话听得同学们耳朵都起老茧了。
石黛听不太懂,只知道这几个老师是从大城市来的,他们都是好人,否则怎么会到愿意进山教他们写字呢校长也说了,要爱戴他们,尊敬他们,他们的无私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石黛的班级分到了一个女老师,姓段,长得可好看了。
段老师第一天上课,做了自我介绍,但是她没有马上教同学们书本上的内容,而是拿出一张纸“同学们,你们也把纸拿出来,我教大家折千纸鹤。”
可是同学们没有纸。
段老师又说“可以从作业本上撕一张下来。”
作业本一毛钱一本,平常同学们都省着用,于是有的撕了,有的没撕,石黛有很多作业本,都是阿爸给她买的,所以她撕了。
段老师
同学们都不说话。
其实一张纸是很小的事情,可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闭上了嘴。没有人敢开口,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段老师见大家都安静下来,很迷惑“怎么了”
最后还是石黛开口“老师,他们没有钱买本子,不敢撕。”
山里的小孩,
“原来是这样。”段老师终于反应过来“没关系,我这有纸,没有的同学都上来拿。”
一张普通的纸,经过几次折叠以后变成千纸鹤。同学们都很开心,渐渐活跃起来。有人还把折的千纸鹤给段老师看“老师我的小鸟也折好了”
段老师纠正“这不是小鸟,是千纸鹤。”
同学“长得和小鸟一样。”
经过这件事,段老师似乎明白了许多。下课的时候,她和其他支教老师聚
另一个老师也说“我问了他们,每天零花钱有多少,才知道他们是没有零花钱的。自己带了饭和辣椒酱,要走十几里山路过来上学。”
“我学生说,这个操场是他们和校长一起砌的。”
几个老师说着说着,便只剩叹气。
你听到的、听说的,远远不如亲眼所见来得震撼。
周校长很是待见这几个老师,来之前就给他们打扫好屋子,又让同学们摘了一些野花放
这是周校长唯一能做到的。
对水春寨小学有了初步认识后,支教老师们开始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混熟以后,课堂也活跃起来,除了主要课程语文数学,老师们个个十八般武艺,唱歌、跳舞、做游戏,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石黛也很喜欢她的段老师,她的高跟鞋虽然偶尔会插进泥土里,但她还是最好看的人。
外婆今天炒了只鸡,石黛分到一个鸡腿,她端着碗坐
一年级的同学大约只有二十几个,段老师虽然只上了三天课,但是对石黛还是有印象的。一来她是全班年龄最小的孩子,二来她是全班同学穿着最好的。石黛虽然也穿苗衣苗鞋,但她的衣服不像其他同学一样洗得
“黛黛”段老师停住脚步“你家
“这不是我家。”石黛说“这是外婆家,我家
段老师又问“那你怎么住外婆家你爸妈呢”
石黛“我阿爸阿妈出去干活了。”
正说着话,外婆端着一盆水过来“黛黛,这是谁呀”
“是段老师。”石黛赶紧介绍“她是从大城市来的。”
学校来了支教老师,这件事水春寨的人都知道。而且寨民还商议买鞭炮迎接,是周校长阻止了,他怕吓到这几个年轻老师。外婆听了石黛的话,赶紧把手里的盆放下来,对这几个老师说“你们等等,等等哈。”
可是这几个老师听不懂苗话,石黛主动翻译“外婆说等一等。”
外婆跑进里屋,过了一会儿拎出一篮鸡蛋来,她把鸡蛋递给段老师“学校有灶房,你们拿过去煮一煮,大家分了。”
虽然听不懂苗语,可是从外婆的动作来看也能猜到是什么意思了,段老师等人推迟“不要不要,学校有吃的。”
石黛外婆是土生土长的苗家人,根本听不懂这几个老师说的啥,但还是坚持把鸡蛋送过去“认字,费脑子,多吃鸡蛋。”
“你外婆说啥”段老师问石黛。
“她说书要吃鸡蛋。”石黛想了想,又说“外婆家有好多鸡蛋。”
段老师这才下“谢谢外婆。”
外婆对石黛表示赞扬“还是会官话好。”
普通话,苗人称其为官话。
山里条件艰苦,办学条件更加艰苦。上学期,县城里来了一位女老师。那女老师教了一个月后,突然自离,回家了。当时校长以为出了什么事,
还好还好,原来是嫌弃水春寨小学条件太差,不是出了什么事。
如今
外婆也一样,外婆从未上过学,一生都
其实石黛不太明白,她们都砌好了操场,现
我们学校明明很好。
段老师拿着鸡蛋回学校了,石黛吃饱饭,跟外婆说“我去玩了。”
水春寨是大寨,放学之后还有许多小孩
支教老师们吃饱饭,也来操场和同学一起玩。
支教老师比同学们还会玩,什么“瞎子摸鱼”“老鹰抓小鸡”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等玩得累了,老师和同学们围成一个圈,坐
“老师,你的鞋呢”有同学们。
本来两个女老师穿的高跟鞋,男老师穿的皮鞋,但
“老师的鞋放起来了。”支教老师说“因为老师觉得你们的鞋很好看。”
“我的鞋是我妈做的”同学们很高兴“我奶奶也会做。”
“我也是”
“我也是”
“老师。”又有同学问“你们外面的人都穿高跟鞋吗”
“不是的。”老师说“外面也有布鞋,只不过和你们的不一样。”
这群小孩,对外面的印象停留
“等你们长大了,一起努力。”支教老师说“就会脱离贫困的。”
然而路过的周校长听到这话,却停了下来,他似乎有不同意见“段老师,我想我应该纠正一下,这里的人只有贫,没有困。”
若真追究起来,苗人的历史可有上千年。苗人的祖先是蚩尤,也有过极盛之时的高光时刻。
这么多年来,苗人几经沉浮,历经苦难,却以勤劳为基准,开垦荒山,种植水稻,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来。相对于外面来说,“贫”是真的,“困”倒不至于。比如今日,苗人善待老师,送娃上学,渐渐与外界接触,这不正是进步吗不正是一条正确的路吗
只要有曙光,就不会困于一地,困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