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这个导演要谢罪 > 第315章 他就是个添头
    第315章 他就是个添头

    电影的第二组人物关系,是意识空间内调查失踪案的刑警,与一位初次降临意识空间的未来小姐姐。

    刑警由于工作原因,曾经接触过不少例“看似平常”的诡异事件,包括失踪、失忆、突发性精神病变乃至更严重的恶性犯罪。

    而小姐姐身为一个萌新,内心持有的是游玩兼做任务的心态,这也让刑警得以知晓一些有助于推演底层规则的信息。

    这条线与主角线构成并行的双线,围绕着失踪案时分时合,刑警与男主同时展开调查,最终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转向女主的老公,也就是电影的第三组人物关系。

    不同之处在于,男主是被以好友女儿身份出现的女主有意诱导去接近自己的老公,而刑警则是出于对男主的怀疑和办案的直觉,以及未来小姐姐的不经意“剧透”,进而把失踪案跟女主老公联系在一起。

    女主老公作为意识空间内的“高权限用户”,此刻已经达成了自己在现实世界里想都不敢想的“野望”。

    此时的他称得上一句高端大气上凳次,无论是男主还是刑警,都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

    陈一鸣猜测,很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他得以进入终选名单。

    眼下刘易军已经沦落到在横城抗日神剧里演特务了,这倒是彻底发掘出了他内在的邪恶因子,不管是哪头儿的特务都能轻松驾驭,就算是演地下工作者,给观众的感觉也是这小子迟早叛变。

    陈一鸣当然不愿意如此,这样拍电影哪还有乐趣可言?

    这也从侧面说明,老潘为这场试镜付出了怎么的心血,他没有食言,确实是按照片尾名单第一排的标准来努力的。

    魔戏的好演员就那么多,被铂爵一茬茬地薅,这不就薅无可薅了么。

    卢亚文是个好演员,可惜与陈一鸣没有眼缘儿,至少现在的卢亚文没能激发出陈一鸣的创作欲望,只能有缘再会了。

    那时候的昆哥是内地的中生代代表人物,是少有能独担票房的一线男演员,他本人也确实有过一番男主票房过亿的实绩。

    进入新世纪第二個十年,陈昆限于戏路有些沉寂,虽然不至于沦落到剧圈去,但在电影里也少有出演主角。

    陈昆能不能听话,陈一鸣毫无把握,这让他只能遗憾地给他标了个圈,而不是直接打勾。

    最后一位就是刚有过一面之缘的“邻居”潘月明了。

    两人为了接近女主老公各自都付出了大量努力,过程中先后带出了多个女主老公的“外围人物”。

    于导演而言,选择他也就意味着选定了一个可以快速刷日程的方向,主动放弃拍摄过程中的意外,也一并放弃掉任何的观念碰撞与灵感火花,唯一目的就是踩着制片表拍完上映。

    陈一鸣不相信这么锋利的内在气质,选角导演和小美看不出来。

    唯一可惜的是,气质虽然多变了,演技上却多少带了点套路化,阴着脸的样子总给人一种“戴局长”的既视感。

    试镜片段只能说是不温不火,没表现出多少让陈一鸣眼前一亮或是小吃一惊的东西,都在设想的范围之内。

    从他的试镜片段也能看出这一点,当被要求表演一段三观被颠覆的独白时,他给陈一鸣的感觉不太像是万念俱灰,反倒更像是在抒发战斗宣言。

    作为帝影的系草,刚毕业就主演主旋律传记电影的高材生,昆哥无论是硬件(颜值)还是软件(演技)都无可挑剔,至少出演《第十三层楼》这种脑洞向的科幻片绰绰有余。

    更别说昆哥自带一股子疯批气质,试镜片段里,将男主探寻最后真相前既渴望又恐惧的心态演绎得别具一格,颇有世界疯前我先疯、我比世界还要疯的荒诞感。

    唯一的问题在于陈昆在片场能不能听从调度,陈一鸣虽然没跟陈昆打过交道,但也听过一些关于他的传闻,总之就难搞程度来讲,绝对不逊色于段一宁。

    位列名单第二位的石磊之前跟陈一鸣合作过《1951》,在里面出演守卫阵地的副指导员,有一段很高光的长台词。

    在陈一鸣看来,潘月明的试镜片段已经够格剪进粗剪版了。

    同样是最后一幕的演绎,陈昆的演法是“疯狂”,潘月明的演法则是“释然”,震惊而后接受,接受不等于放弃。

    一想到当最终谜底揭晓,观众知道女科学家心心念念的理想老公,就是这么一个令人一言难尽的男人时,那种违和感一定很有趣。

    大致上,这部电影的主要演员,就是两个男女双人组,加上女主老公,一共5个人。

    再下来的卢亚文同样是帝影出身,1984年出生,比师兄陈昆小了将近10岁,但一眼看过去反倒像是陈昆的哥哥。

    除了偏于“成熟”的长相,气质上他也属于老实厚道那一挂的,优点是自带一抹儒雅的书生气。

    六一.二二三.一五四.二三三

    这个就比较特别了,放到《第十三层楼》这种基调整体处于灰色的电影里面,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演配角的剧组也是顶级配置,还都能刷到个把权威奖项的提名。

    不过从他的试镜片段,陈一鸣还是能够看出一点有意思的东西,那就是刘易军有一种“斯文败类”与“儒雅随和”交相杂糅的矛盾感。

    熟归熟,公事还是得公办,男主角只能遗憾地PASS。

    小美提供的名单上,男演员的备选有五位,除了意料之中的潘月明,还有四位分别是陈昆、石磊、卢亚文、刘易军。

    严格意义上来讲,所谓的第三组人物关系,就是一张以女主老公为核心的人际网络,这些人都或有意或无意地服务于女主老公。

    刘易军同样是帝影出身,这次试镜侧面验证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要铂爵爆产能,就不可避免地要走出魔圈,跟更多北边的同行合作。

    然后三五年之后就好景不长,戏不少演就是红不起来,一步步地退而求其次,结果就是演得越多人越糊。

    他没有把自己彻底代入,把男主塑造成一个生活被一朝颠覆的失败者,而是牢牢扣住“找寻”两个字,以此作为线索统领人物的行为动机。

    陈一鸣一见陈昆就想笑,小美还真把自家偶像给运作进来了啊!

    这当然是陈一鸣无责任吐槽的,他相信小美的职业操守,既然陈昆进入了终审名单,就说明其符合角色的基本要求。

    倒数第二的刘易军是个中年帅叔,看照片真不像是40多岁的人,事实上他是1970年出生,是前几位的叔叔辈。

    个中分寸感其实极难拿捏,由于这个场景需要后期合成,演员的表演跟在试镜时是一样的,都是凭空想象着演。

    他算是第一个“主动”靠拢陈一鸣的男一线,小美的“牵线搭桥”正是时候,再早一点的话,昆哥陈一鸣不敢用也用不好,当然他本人也未必愿意屈就。

    偏偏《第十三层楼》又是一个可文艺可商业的开放型架构,剧本赋予了演员巨大的脑补空间,如果演员有意愿有野心,完全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把故事彻底演歪掉。

    陈昆是男角色名单中最大的腕儿,搁几年前,把陈昆放到这份名单里,就是妥妥的掉咖丢份儿。

    实话还说,这个角色真不是很适合他,他的长相过于刚毅,气质也太硬朗了,脆弱受伤的时候很难博人同情。

    刘老师的职业路径跟许亚君差不多,都是高开低走的典型,刚出道的时候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是当仁不让的男主角。

    结果令他十分满意,老潘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业务能力,不仅能够凭借一点提示把握住陈一鸣真正想要的东西,而且显然在演绎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刑警一角也有些差强人意,少了一点内在的神秘感,暂且当做备选吧。

    其实拍《木兰》的时候就是这样了,两个女角色魔圈内部根本挑不出来,这才会选择邀请试镜。

    陈一鸣手里握着终剪权的大剪刀没错,真不听话可以都给他咔嚓掉,但他真心不愿意搞到那种不可收拾的地步,更别说那样做必将对电影质量造成极大的损伤。

    这其中有未来世界的的老玩家,也有维系意识空间所必需的关键NPC,他们身份各异态度迥然,对男主和刑警的行为,或善意相助,或恶言相向,或行径古怪,或悍然出手。

    可以的话,他更愿意在拍摄过程中有商有量地来,在磨合中达成默契,一起合力把最终效果控制在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范围内。

    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限定入围人数以后,跟帝都两所大校的雄厚积累相比,优秀得不够。

    因为之前有过一番交流,陈一鸣特意用了更加挑剔的眼光来“审查”老潘的试镜片段。

    虽然从排名来看,他只是男主人选的最后一位。

    显然小美并不知道陈潘两人的那段渊源,潘月明的糟糕近况大大压低了他的“行情”,在备选名单里他就是个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