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民来说,黑军到来的每一天都如在梦中。
“老乡,早上好啊。”
清晨,几个成列扛着锄头的黑军战士踩着田埂,对迎面而来的村民笑脸相迎。
“好,好。”
村民讪笑着刚要鞠躬作揖,战士们已经打过招呼从旁经过,直让村民恍惚,这帮军人一不图钱二不图粮,也没对他们有什么冒犯的举动,好像真是来给他们撑腰似得....黑军喊出的口号,他仍没敢完全相信。
旧时代的军队实在太败坏了军人在老百姓的形象,在此时的他们眼里,军人么。
也就是抢劫的时候比土匪专业多了而已。
尤其,宋朝的军制分禁军、厢军、乡兵和藩兵。
其中禁军是中央军,藩兵是边防军,依着古代的军纪,他们理所当然的是群“军大爷”,乡兵是拉来的壮丁,然后厢军里面有大批【配军】,就是犯了罪的人罚去充军,人们称之为“贼配军”。
上述这些部队的军纪能乱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嘿。”
想起这么多天所见所闻,村民望着战士们抗锄头的背影,乐了:
“还真有咱们农民的军队啊?”
这时候,他隐约听到前边那几个战士的歌声: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正在地里的农人们停下手里的活计,抬起头听他们唱: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战士们渐渐走远,传入农人耳中的歌声也模糊了:
“三条....我们要做到,八条.....切莫忘记了。”
当他们真正下到地里的时候,不少黑军士兵已经在劳作了,不少战士在哼唱注意歌,也就是尊重群众态度和好、买卖公平不逞霸道、借物归还切莫遗失、如若损坏照价赔偿、不许打骂作风端正、爱护庄稼处处注意,还有不许调戏妇女,坚决除去流氓习气;不许虐待俘虏,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以上条条注意事项都有对应的惩戒措施,学会这首歌更被作为文化课必学事项。
而且黑军成员要边劳动边学习。
按照陆大古“我们的战士要做到战时能打仗,闲时能生产,尽量不给群众造成负担”的指示,营房附近种上了庄稼,养起缴获的猪仔、马匹,原本无人照料闲置的田地里多出不少挽起裤脚袖口挥锄头的军人。
俨然一幅抢时间、大生产的态势。
起初,这引起了部分群众恐慌,他们觉得黑军怕是要抢田地了,至于手里拿的农具还是兵器,那也没差,农具照样能打死人,他们被抓壮丁的时候许多人都是拿着锄头耙子就上了,很多民间流传的武术都脱胎于生产活动,所以叫“庄稼把式”。
直到人们发现,黑军真的只是在做农活。
他们还会帮助那些缺少劳力的人家,挑水劈柴,刨地修屋。
渐渐地,哪怕最排外的村庄也接纳了这些奇特的外来客。
“首席。”
离黑军耕垦的田地不远,看上去高大温和的青年征得农户同意以后下到地里观察,他旁边跟了个加入黑军没多久的小战士。
小战士好奇地问他:
“您最近老是到地里头看,这看能看出个啥啊?”
陆大古只是笑笑,告诉他:
“能看出庄稼的生长情况。”
也能把我脑袋里的知识和实际对应上——有这点就很足够了,他想。
按照陆大古自石器时代起,六十多年来对农业的理解而言,他将作物为人需要的各项指标分为三个大类,首先是【抗生物逆境】,如病虫害;其次是【抗环境逆境】,如寒暑干旱;最后是【产量】,这是最重要的指标,就作物而言,什么都没有能把人的肚子喂饱重要。
而这里的作物。
“.....”
大古缓缓起身。
这里的作物比他以前培育出来的差远了。
又瘦又小,根系不好,产量低,抗倒伏能力弱,同他在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的状况差不了多少。
其中低下的抗倒伏能力最让他不悦。
对于小麦、高粱、水稻等谷类作物而言,这是极重要的指标,俗语讲,“麦倒精光,稻倒一半”。
他曾挖尽了心思,强化庄稼的根系吸收能力,以结出更多产量,并从植株高度、茎秆强度、穗部性状入手对付倒伏,多方面对症下药,持之以恒地搞杂交、选育,辅以大量化肥实验研究,才能做到亩产九百斤。
否则,仅仅从撒种进步到成熟的精耕细作模式,以那个年代的粮种,他认为亩产两三百斤顶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