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沈遇拱手见礼“见过冯先生,何先生,周兄。”
中年人总算是回了打量的视线,宽和地笑了笑“你怎么猜出我的身份的”
“能让何先生与周兄一道陪同出行的,除了他们家的长辈,便只有先生一人了。”
“那你怎么知道,我并非他家的长辈呢”
沈遇语气轻松,“猜的。”
何主簿,周铭“”
冯县令也没想到他会是这么个回答,失笑片刻,才道“你就不怕猜错了”

一听这话,冯县令不由笑了,心情颇好地同何主簿道“瞧瞧,今日我若是计较了,反倒成了不宅心仁厚的刻薄人了。”
何主簿跟了他有段时间,对他多少也有几分了解,此时见他来了兴致,便主动建议“大人,此处人声嘈杂,前头有一处茶楼,咱们不如去里头坐坐”
冯县令的确对沈遇感兴趣。
这还是
于是他点了点头,“行,那就去坐坐。”
何主簿又看向沈遇“沈郎君”
这样的相邀,沈遇自然无可推拒,四人这便一道往前面的茶楼走去。
外面人多热闹,茶楼中倒是还好,客人不怎么多,倒是也不怎么冷清,何主簿是这里的常客,掌柜的一见他,就赶忙迎了上来,“您来了,还是先前的位子”
何主簿没立时回答,反而转身征询冯县令的意思“二楼靠窗的雅座,您看如何”
冯县令不挑这个,闻言便道了声“你安排便是。”
掌柜的也是人,看见此情此景,心中立马就多了几分猜测,接下来的态度中更多了几分殷勤周道,还特意亲自去了趟厨房,多交代了几句。
二楼雅座。
刚落座,冯县令便看向沈遇手中的东西,“买了些纸笔”
沈遇应了声是,“给家中小儿买的,他们两个如今正
冯县令有几分诧异,“你看起来年纪尚小,竟已经成婚生子了”
沈遇心道,谁说不是呢
“让大人见笑了。”
“这有什么好见笑的。”冯县令摆摆手,“早点成家,也能早些稳重起来,这是好事。”
紧接着又道“我观你言行,应当是过书的”
闲话聊到这里,总算进入了正题。
沈遇却还未察觉,如实回答道“是,少时
“可有功名”
“未曾参加过科考。”
冯县令听到这里,倒也没有过多讶然,西北文风不盛,平民百姓之中书识字的并不多,就算识得几个字,也只是为了找份账房或是其他的活计做,以维持生计。
但他看过沈遇所绘的图纸,还有上面那笔遒劲有力,颇有风骨的字,心中便觉可惜。
“可曾过四书五经”
原主自然是没过的,但沈遇本人确实过,他并不想说假话,只能点点头,“回大人的话,过。”
冯县令顿时来了兴致,思量片刻,再次开口“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如何对之”注1
沈遇几乎想也不想便答道“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注2
冯县令又问“或曰雍也仁而不佞。”注3
沈遇“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注4
他话音落下,冯县令神情不变,何主簿与周铭却已经忍不住惊讶地看向他。
他们二人是
因而
然而让他们吃惊的还
冯县令稍微停顿片刻,再次
这个问题相较于先前两个,难度稍微大了点儿,考的不仅仅是是否会背,而是校考他对其意是否了解。
但沈遇也并没有思索太久,“处于上位,不欺凌下属;处于下位,不巴结奉承上官。只端正自己而不苛求他人,如此便不会生出怨怼之心。不抱怨上天,亦不责怪他人。”注6
待他说罢,冯县令的眼中终于露出几分笑意,“答得不错。”
不等沈遇开口,他便惋惜地叹了口气,“你既有如此学识,为何不继续下去这世上不乏皓首穷经之人,你可是家贫,无以为继”
听到这话,沈遇可疑地沉默了一下。
原主没有继续书,自然是因为学不进去,也无心向学,到了看到书就头疼的程度。
他忽然沉默下来,冯县令便当自己猜对了,“上次不是有五十两赏银吗,照理说,若是没有大笔开支,应当够寻常人家三四年的用度了,你既然有如此基础,就更不应该浪费,不如这样,你从里面拿出一部分做束脩,找个好先生,继续下去才是正道”
想到那五十两银子,沈遇再次无言。
但也对时刻不忘劝学的冯县令生出了几分好感。
但,好感归好感,再让他走上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科举之路,他就没有多少意愿了。
穿越之前,他便时刻处于卷且被卷的生活中,从小到大上学,书,考研,考公,好不容易上岸了,还没过一段平静的生活,又穿书了,
他对眼下的生活很满意,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把两个孩子顺顺利利养大就可以了。
然而冯县令半点儿不知他的想法,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县令,自然希望自己治下多出人才,若是能多几个考上功名的人,教化有方,也是他的政绩。
正好此时,茶楼的小伙计把茶水与茶点也端了上来。
沈遇刚要开口,就见冯县令端起茶啜了一口,自然而然地道“你继续书,待到来年二月县试,也好下场一试。”
说罢,又看了他一眼,意有所指地道“身上还是有个功名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