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自从灭了匈奴之后,周易率领的威武卫大军未逢敌手。
哪怕是后续攻打契丹,那也因为契丹之中遍布着周易安插下的卧底,故而使得战场态势呈一边倒的局面,周易手下这些武装到牙齿的士兵们真正的威力都未被全部释放出来。
如今大秦宇宙帝国的第一任皇帝周易下达命令,让他们这些杀才可以尽情的对那些口吐“八嘎”的脚盆倭施展,他们自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迟敬德和薛里二人分别在京畿道和江原道和服部比罗夫、丰田齐明二人率领的脚盆倭在对马岛相遇。
起初服部比罗夫和丰田齐明两人看到对面的旗帜,还以为那是高沟里的援军,为此二人都是非常的不屑。再加上迟敬德和薛里二人在京畿道和江南道的人马并不多,只有五六千人。
因此服部比罗夫和丰田齐明二人不禁生出了骄兵之心。
服部比罗夫和丰田齐明二人各有三四万兵马,足足是迟敬德和薛里他们的六七倍之多,故而他们想要凭借兵力优势一举击溃这高沟里的“援军”。
这种方法对付软脚虾一般的高沟里军队那必然能够起作用,可惜他们遇到的是大秦帝国的军队。
虽然迟敬德和薛里二人的武力值远不如大秦国的一字并肩王、山海大学校长王大锤,但是他们的武力依旧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再者大秦国士兵们不论是甲胄还是武器,都远比脚盆倭的武器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因此在第一次正面交锋之时迟敬德、薛里他们就将服部比罗夫和丰田齐明二人的部队杀得溃不成军。
双方军队刚一碰面,服部比罗夫和丰田齐明他们就发觉对面的军队有些不对劲了。
那打着秦字旗号的部队几乎人人着甲,根本和之前的高沟里队伍就是两个模样。
这也更加让服部比罗夫和丰田齐明认为眼前的军队是高沟里最后的王牌,并且更加坚定了要消灭这支高沟里王牌的决心。
发生在京畿道和江源道的这两场战争,迟敬德和薛里他们都没有用上火炮、挖掘机这些武器。
仅凭改进过数次的大秦连弩,迟敬德他们就压得对面的脚盆倭抬不起头。
而在近身拼杀之时,双方的刀刃相碰,毫无意外脚盆倭的武器在对砍了几下之后就被大秦黑甲士兵的钢刀给砍断。
倭,这一词本就是用来指代脚盆岛人身型矮小。
大秦的士兵一个个身材高大,穿上铠甲后更是宛如神明,面对着这群脚盆倭那简直是手拿把掐,加上装备的精良优势,即便脚盆倭人数众多,但依旧被打的四散奔逃。
迟敬德他收到周易的军令后可没打算给自己添麻烦留俘虏回去,因此凡是被追上了,哪怕是投降了的脚盆倭迟敬德也没有留他们的狗命。
一颗颗脚盆倭的脑袋被大秦的兵士们砍下堆成京观,这可把脚盆倭的士兵们吓得再也不敢和大秦士兵短兵相接。
经历过第一次败仗的服部比罗夫和丰田齐明二人当即率领溃兵向忠清道的清州郡撤退并合并一处。
二人经历了这场溃败之后才知道对面的根本就不是高沟里士兵,而是周易的大秦军队。
服部比罗夫和丰田齐明他们以为大秦国这次是受了高沟里的求助来援助他们的,因此准备可能不够充分,只有强悍的陆军到了,没有水师策应。
因此服部比罗夫、丰田齐明二人都觉得他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水师的优势。
毕竟现在高沟里所有的水师都被服部比罗夫他们给消灭了,而对面大秦的部队又没有水师策应。
如此一来,脚盆倭便决定以水师为主,辅之以步兵,夺取攻占高沟里要地。
还别说,这么一个战术在前期着实让脚盆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但好景不长,早就到达了高沟里水域的赵小毛、赵铁柱二人因为不清楚航向而迷路了好一会功夫。
好巧不巧的是,赵小毛、赵铁柱两兄弟带领的两万水军刚好在白江口遇上了藤堂佐助率领的脚盆倭水军。
八月六日,赵小毛、赵铁柱两兄弟率领大秦水军先行至白江口。很快,藤堂佐助率领的千余艘脚盆倭水军战船也陆续驶至。
有了歼灭高沟里水军的战功后,统领着四万脚盆倭水军的藤堂佐助信心大增,丝毫不把大秦两万的水军放在眼里。
而在陆地上,迟敬德、薛里、钱小浩等人也抓住时机直逼服部比罗夫和丰田齐明的陆军。
虽然脚盆倭军船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因大秦帝国的舰队船壁高而坚,设计精良,脚盆倭的兵船与之相较,相对落后。
加上数千艘战船中有大半都是从高沟里缴获而来,都禁不住大秦帝国的战船一撞。
双方水军刚一交战,脚盆倭水军总指挥藤堂佐助被赵铁柱射出的八牛弩一箭贯穿给钉在了船柱之上。没了指挥的脚盆倭水军一时间阵脚大乱。
大秦帝国还乘机连发火炮、火箭,加上当时又是顺风,一时间白江口“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无数被烈火点燃的脚盆倭士兵尖叫着,呐喊着跳海自救,整个白江口海潮中遍是饺子一般的倭人。
陆军那边,钱小浩他们也是斩首三千六百余级,俘虏两万余头脚盆倭。
脚盆倭新派首领服部比罗夫兵败自刎谢罪,而老派首领丰田齐明被迟敬德生擒。
此役,大秦、脚盆倭水陆两军对峙,双方合战,大秦官兵唐军四战四捷,水陆连胜。
这一仗把脚盆倭所有的军事家底统统给打了个一干二净,脚盆倭的成华天王再无力与大秦国对抗。
次月,赵铁柱和赵小毛二人接到周易的王令,率领大秦水师跨过高沟里海峡经对马岛,再过对马海峡,最终于福冈登陆。
又次月,赵小毛、赵铁柱二人率兵兵临脚盆倭国都热东京,脚盆倭成化天王被赵小毛生擒活捉,并被大秦士兵带回大秦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