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华夏真相集 > 第六十一集 东晋灭亡
    伊洛之原,秦晋大战。



    姚泓亲率数万骑兵,突然进至青泥。沈田子得知姚泓率大军而来,欲乘秦军立足未稳引兵攻击。部将傅弘之认为敌众我寡,不可出击。



    沈田子说道:兵贵用奇,不必在众。且今众寡相悬,势不两立,若彼结围既固,则我无所逃矣。不如乘其始至,营阵未立击之,可以有功。



    于是令傅弘之断后,自率本部兵马向敌攻击。



    战争起始,果如傅弘所言,敌众我寡,晋军被秦军重重包围。沈田子激励士卒奋力拼杀,正苦战之间,沈林子引军到达峣柳,从侧翼杀入,于是大败秦军,斩首一万余级。



    姚泓率败军退返长安,沈田子与沈林子合军共追。



    关中诸多郡县见姚泓兵败,遂暗中纷纷降于晋军。



    刘裕到达潼关,即命朱超石与振武将军徐猗之引兵河北,共攻蒲阪秦军薛帛部。不料秦平原公姚璞与姚和都急驰来援,一举击败晋军,阵斩徐猗之,朱超石率残部逃回潼关。



    秦东平公姚赞见晋军前锋虽败,但其后军势不可挡,遂遣降将司马休之及司马国璠,从轵关前往河内,游说北魏主拓跋嗣出兵,以袭击刘裕后方,二人领命而去。



    刘裕见北上不得,甚以为忧。王镇恶请率水军从黄河入渭水,逼向长安,刘裕从之。



    正值后秦恢武将军姚难由香城率军西撤,王镇恶便令三军兼程以进,跟踪追击,休使姚难返回长安,以增其城守军力。



    秦主姚泓率兵由灞上到达石桥,前来接应姚难;以镇北将军姚疆和姚难合兵守卫泾上,迎击王镇恶军。



    王镇恶命将军毛德祖率部攻击,将秦军击败,姚疆战死,姚难逃回长安。



    东平公姚赞得知晋军迫近长安,便率军由定城退往郑城,刘裕大军随之逼近。后秦主姚泓见长安危急,遂尽搜国中之众,复得数万大军,预备死战。



    秦晋大战之事,迅速传至西秦。



    苑川王乞伏炽磐闻报,亦聚本部官属商议行止。



    大臣周恭出班奏道:昔秦王姚兴在日,每有觊觎我西秦之心,恨无其暇。今晋军西来,实乃天赐良机,代我复仇耳。依臣愚见,大王不如降顺晋朝,同伐姚泓,则若晋军得胜,我亦无前途之忧。若助姚泓而退刘裕,则无啻鹊引鸠来,以占己巢也!



    炽磐依其所说,便遣使臣赍送牛酒,前来谒见刘裕,呈上请降之书,请求共讨姚泓。



    刘裕如睡得枕,如何不喜?于是重赏使臣回去,并借晋天子诏谕,拜乞伏炽磐为平西将军、河南公,令其即调本国之兵,前来接应晋军,共击姚泓,同取长安。



    秦主姚泓此时犹不知西秦已降东晋,复聚五万兵众,退守长安,重新分兵派将:令姚丕军防守城北渭桥,胡翼度军防守城东北石积,姚赞军防守霸水东岸,自率禁军守卫逍遥园。独有西城,不设防备。



    八月二十三日,王镇恶率晋军前来争夺渭桥。彼时由于渭水湍急,大部舰船皆被冲走。晋军狼狈登岸,因尽失辎重,不由军心大慌。



    王镇恶乘蒙冲小舰进至渭桥,弃船登岸,回身激励部众:吾属家眷皆在江南,此为长安北门,去家万里,舟楫衣粮皆失。进战而胜则功名俱显;不胜则骸骨不返,无退路矣!



    诸将听了,军心反而大振,皆怀破釜沉舟之志。



    王镇恶于是身先士卒,挺刀纵马急冲,率军进击。姚丕亦纵马来斗,战不二十回合,早已气力不加,大败回逃,众军崩溃而返,便如大海退潮,其势不可阻挡。



    秦帝姚泓率兵来救,却与姚丕败兵冲撞在一处,互相践踏,不战而溃。部将姚谌等皆战死,姚泓单骑逃回宫内。



    王镇恶引得胜之军马不停蹄,由平朔门攻入长安城,姚泓与姚裕率数百骑逃奔石桥。东平公姚赞得知姚泓兵败,率众往救,但行至半路,士众尽皆溃逃四散。



    八月二十四日,姚泓见里无粮草外无救兵,便欲出城投降。



    姚泓之子名姚佛念,当时仅有十一岁,进言其父道:晋人今破我国,必将逞其欲,虽降亦必不免一死。父王不如保留一国之君尊严,自引以绝,儿愿随之。



    姚泓怃然不应,佛念自行登上宫墙,复投于地自杀摔死。秦帝顾不得哀痛,此时无法可想,只得衔璧悬玺,舆梓反背自缚,率群臣至王镇恶军营投降。



    王镇恶乃受其降,焚梓受璧,将秦王等委于属吏拘管。



    乃以晋国天子为名,抚慰城内百姓,号令严肃,军民安堵。但王镇恶性贪,自盗秦国府库,得钱财珠宝不计其数;然后使人还至中军大营,迎接刘裕进入长安。



    刘裕遂引军入城,已知王镇恶盗库贪墨之事,因其功大,置之不问。



    于是令收秦国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等器物,与姚泓一并押送建康,余下金帛、珠宝皆分散随征有功将士。



    关中即定,刘裕议欲迁都洛阳以守。



    部将王仲德谏道:自北伐以来暴师已久,江南士卒思归,此事未可议也。



    刘裕闻而不乐,遂寝其事。



    押解使臣还至建康,献秦王姚泓及玉玺法器于朝。晋安帝受了玉玺宝物,命将姚泓斩于建康。姚泓被斩之后,史说京师百里之内草木尽皆焦枯而死。



    至此后秦宣告灭亡。自姚苌、姚兴至姚泓,共历三世,凡国祚三十二年。



    画外音:刘裕既灭后秦,司马休之、司马文思、司马国璠、司马道赐、鲁轨、韩延之、刁雍、王慧龙,及桓温之孙桓道度、桓道子、族人桓谧、桓璲、陈郡人袁式等一班东晋叛臣,皆向北魏司徒长孙嵩请降。司马休之在长孙嵩回军途中去世,北魏明元帝拓跋嗣追赠其为征西大将军、右光禄大夫,谥始平声公。晋国宗室,反受魏国谥封。



    北凉王沮渠蒙逊闻刘裕平灭姚秦,顿起兔死狐悲之感,连日大怒欲狂,左右皆懔然自危,不敢稍犯其缨。



    门下校尉刘祥欲入见言事,蒙逊暴怒道:汝闻刘裕入关,复敢来研研不休耶!



    遂拔剑斩之,部下无不惊骇。



    与此同时,夏主赫连勃勃令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夷夏十万人筑都城于朔方黑水之南,借“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名为统万城。



    叱干阿利性巧残忍,令蒸土筑城,若锥入一寸,即杀匠人,筑于城中。



    夏主以为刘裕不能久留关中,于是厉兵秣马进据安定,虎视长安。刘裕闻知,恐其后为乱,乃遣使寄书通好,约为兄弟。赫连勃勃回书许之,但欲取关中之意未尝更改。



    刘裕驻兵长安,聚集将佐,遍观秦汉以来宫室故址;又到渭水之滨,望河长叹:此地宁复有吕望之才耶!孤欲意息驾长安,经略赵魏之地,公等以为如何?



    诸将久役征伐,各起思归之心,于是皆答:赵魏之国兵精粮足,难以拔之。不如令桂阳公镇守长安,明公自班师还京,养士聚粮,然后可议征西北之地可也。



    刘裕闻之,知军心厌战,心下不悦,颇为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忽京城有使者至,报说前将军刘穆之病故,天子诏命大军还师。刘裕听罢,啊呀一声,昏倒于地,未见气息如何,先见四肢不举。



    众将大惊,七手八脚,急救醒来。刘裕望天大哭,叫道:此乃天丧我右臂也!



    号呼半日方止,升堂高坐,对诸将说道:孤欲趁此千载良机,平复西北,一统华夷。奈朝廷诏命还师,前将军不幸亡故。君命可违,天丧我穆之,却不能复生。今我引兵在外攻伐,京中再无心腹重臣托以根本,则为桓玄第二矣。孤势必还京,留次子桂阳公刘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军事,留镇长安,尔诸公当善为辅之。待孤回去建康,将朝中之事妥加安顿,再复北上,与诸公建立不世奇功,平复天下。



    刘义真年方十一岁,令其掌此重权,属下皆虎狼悍将,早伏悲剧结局于此。



    刘裕深知东晋朝廷最忌功臣,担心生变,于是留王镇恶为司马,命沈田子等心腹十余人共相辅佐,同掌军权,并无主次辖属。当夜大宴群僚,谋求一醉,次日将引大军东归。



    沈田子与王镇恶争功不平,当夜酒后与傅玄之来见刘裕,献谮道:王镇恶屡有贰心,且其乃关中人氏,与我江南人并非一意,今留其于故乡,若一旦有变,当如之何?



    刘裕酒醉,顺口答道:孤今留卿等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为不善,正足以自取灭亡。昔日钟会不得遂其乱者,因有卫公之故也。卿等有十余人留此,何惧王镇恶一人耶!



    言罢卧倒,鼻息如雷。



    画外音:刘裕出身微贱,不知用人之术,于此可谓淋漓尽致。此言一出,便为此后内讧种下祸因。既留幼子掌握中原重地,且使部下悍将非同一心,岂非自遗祸患哉!



    次日一早,刘裕引兵欲行,头尚晕炫。三秦父老闻刘裕欲还建康,皆诣宫门流涕,再拜而诉道:关中残民不沾王化,今已百年之久。明公既已克服,一旦舍此,欲何归耶!



    刘裕愍然,于马上慰谕众民:我既受命朝廷,今天子诏命东归,何敢擅留?诚感父老怀本之志,我以次子与朝廷文武贤才共镇关中之境,亦奉天子牧守。今因朝中有事,我振旅暂且还京,期岁必还复至,卿等宽心以待可也。



    即别三秦父老,启驾而行。次子刘义真送至城外三十里,刘裕执子之手付予长史王修:此子年幼,卿宜尽心辅佐,效忠义之心,休负我托。



    王修再拜而泣:臣蒙明公拔擢,委以重任,安敢懈怠,虽肝脑涂地,不敢有负重托。



    刘裕怏怏不乐,引兵东归,自洛入河,开汴渠以归,来建康觐见天子。



    晋文帝慰问一路劳苦征尘,使其还于东府。



    刘裕辞帝而出,与群僚来祭前将军刘穆之灵柩。哭拜于地,号啕良久方起,遂表请朝廷追赠侍中、司徒、南昌县侯。随行群僚无不嗟叹,暗谓其君臣隆遇相得。



    镜头转换,按下东南,复说西北。



    夏王赫连勃勃闻报刘裕率众东还,不胜之喜,遂聚部下文武商议,欲东取长安。



    将军王买德进言:关中自古以来便是形胜之地,非帝王之才不能守之。今刘裕以其幼子镇守长安,自己狼狈而归,是欲还都,成其篡逆大事,不复以中原为意。此乃上天以关中赐我大夏,大王不可失此良机也。



    赫连勃勃闻言大喜,乃使其子赫连璝为前锋都督,率铁骑二万来攻长安,自率大军为后继,逶迤进发。晋义熙十四年正月,赫连璝引兵东进,关中士民望风归降者塞满街衢。



    桂阳公刘义真闻夏王引兵来取长安,不由大惊,急使掌军司马大将王镇恶、参军沈田子、傅弘之三员上将,各引兵五千,前去迎敌。



    三将得令,引本部军出城安营,各自升帐聚将,商议对敌之策。



    沈田子欲据北地以拒夏兵,请傅弘之至营问道:今王镇恶自侍其功,骄傲轻慢我等,我欲趁此夏兵东来杀之,公有何妙计教我?



    傅弘之:我来日请王镇恶到我营内,只说计议退夏兵之策,彼必然亲至。我以酒灌醉镇恶,令将军宗族沈敬仁率三百刀斧手进内杀之,则关中之事,岂不任由将军耶!



    沈田子:此计大妙!



    乃唤沈敬仁至,吩咐计策了当。傅弘之回营,次日令人来请王镇恶商议军情,王镇恶不知是计,欣然来至傅弘之军营。傅弘之接入,置酒殷勤相劝。



    王镇恶好酒如命,于是大醉,被沈敬仁引刀斧手径入军帐,斩于宴席之前。



    沈田子至,将王镇恶首级号令军前,说道:王镇恶谋反,某奉太尉密令斩之。其部下胁从无罪,休得惊慌。



    遂收其部下之兵,分作二营屯驻。王镇恶部将刘弘之逃离大营,进长安城私告桂阳公刘义真,说傅、沈二人挟私内讧,诛杀功臣。



    刘义真闻报大惊,与王修披甲持刀,引诸将登临横门大营。沈田子迎入军帐,说道:王镇恶怀有贰心,末将等与傅弘之故此杀之,号令三军。我等并无异志,望请主公勿忧。



    王修冷笑道:休说镇恶未反,便是果要反时,亦不该你斩。你等同列上将,未待禀明主公而相互攻杀,不是谋反而何!



    言讫刀落,将沈田子斩于帐中。



    众将皆恨王修为人刻薄,见当场杀了沈田子,尽皆鼓噪,上前夺了王修手中佩刀,言于刘义真道:本是王镇恶谋反,被傅弘之与沈田子二位将军诛之。今王修不问情由,复擅杀大将,是必与王镇恶通谋造反。若不将其问罪,我等皆散,回归建康。



    刘义真此时不辨真假,又被左右逼惑,即命禁军统令刘乞将:与我拿下!



    刘乞将应诺,上前执下王修。王修挣扎叫骂,便被诸将当场杀之。



    刘义真见杀了王修,后悔不迭,遂令傅弘之往退夏王之兵。



    傅弘之领命率军抵抗,但因畏惧夏军强大不敢前进,退守刘回堡,亲回长安请求援兵。刘义真痛悔错杀王修,遂命刘乞将亦擒傅弘之,以败兵之罪诛杀。



    如此晋军内斗,大将皆亡。赫连璝遂挥军大进,进据咸阳,遣使还报其父。



    赫连勃勃闻讯大喜,亲引大兵而至,聚文武商议攻打长安之策。



    王买德进言:长安城高池深,急未可攻。咸阳既归我有,可分兵各守险阻,绝其樵采之路,断其粮草之通。不过半年,长安食尽薪穷,晋兵必自乱逃归江南,关中自为大王所有。



    夏王大喜称善,于是不攻长安,分兵守住各处险隘。



    数月之后,果然晋军食尽樵无。刘义真心慌,急使人潜回建康,报知父亲刘裕。



    字幕:西元四一八年,晋义熙十四年六月。



    江南之地锦绣铺地,流翠满山。



    晋太尉刘裕因平灭后秦、收复两京大功,始受宋公、相国之封。遂崇继母萧氏为太妃,以孔靖为尚书令,王弘为仆射,傅亮、蔡廓为侍中,谢晦为右卫将军,殷景仁为秘书郎。另欲以世子刘义符外镇荆州。



    部将张邵谏道:世子国之储贰,乃四海之系,不宜使其居于外任。



    刘裕从之,乃以别子刘义隆为荆州刺史,以到彦之、张邵、王昙首、王华为参佐。刘义隆当时年纪尚幼,刘裕嘱道:你到荆州,府中之事,皆决于张邵。王昙首为人沉毅有器度,乃宰相之才,汝宜每事咨之。



    刘义隆聆听教诲,于是辞行父亲,至荆州上任去讫。



    刘裕既为相国,时刻留意关中事态变化,传驿往来不断。当得知王镇恶被沈田子与傅弘之所杀,肝肠俱裂,上疏皇帝司马德宗:沈田子忽然发狂,杀害忠良。王镇恶为国屡建奇功,请追赠为左将军、青州刺史,令其子王灵福嗣其父爵。



    便在此时,刘义真使人来报:夏王赫连勃勃入据咸阳,断绝长安樵采及运粮之路。



    刘裕更是大惊,急使蒯恩召刘义真东归。复使朱龄石去守关中,临行嘱道:卿至长安,可救义真,轻装速发出关,然后徐行。若关右必不可守,便与义真俱归建康可也。



    朱龄石领命而行,十一月兵至长安。



    刘义真便令朱龄石守城,己与将士大掠而返,多载宝货子女,并轨连车徐行,每日行军不过十余里。有部将谏说丢弃财物轻装而走,刘义真不舍。



    赫连勃勃闻刘义真弃长安东还,遂使赫连璝引精骑兼程来赶,刘义真令蒯恩断后,抵挡追兵。蒯恩连战数日,至青泥关大败于夏兵,为赫连璝所擒。



    刘义真伏于草丛之中,被参军段宏追寻到,束之后背,单马逃归。刘义真在段宏背上尚说:今日之败,诚是我无有算略,但大丈夫若不经此,何知人生世事艰难耶!



    蒯恩听了,在马上狂愤,只欲哭无泪而已。



    赫连勃勃随后即统大军,前来攻拔长安。朱龄石兵少难敌,遂焚其宫殿,直奔潼关。夏主遣将随后追杀,晋军败出关中。



    赫连璝回军,缴获珍宝辎重无算。



    赫连勃勃在长安大飨士卒,举觞敬谢王买德:卿言至今全部应验,可谓算无遗策。



    于是任命王买德为都官尚书,加冠军将军,封河阳侯,当晚尽兴而散。次日下诏征贤,闻关中人韦祖思颇有令名,乃遣人前往征之。



    韦祖思只得随使进入长安,上殿入拜,恭行士子之礼。



    赫连勃勃见其不行君臣大礼,大怒道:孤以国士相征,奈何以非类视我耶!今犹不视我为帝,待我死后,尔辈弄笔,当置某于何地?



    于是令武士牵出,于殿外诛杀。



    义熙十四年,夏将赫连昌在潼关攻打晋军于曹公故垒,断其水源。晋军渴不能战,夏军遂大败之,击擒晋将朱龄石、龙骧将军王敬,送到长安。



    赫连勃勃劝降不果,勃然大怒,遂皆令杀之,悬首东门。



    可叹有名上将,百战不殆,本已功成回朝,复被派回迎接刘义真,冤死于夏主刀下。



    赫连勃勃既得长安,群臣劝其称帝。



    赫连勃勃说道:孤无治理乱世之能,亦不能救助万民。自枕戈寝甲以来,凡一十二年,四海未一,遗敌嚣张,不知如何谢罪于天下,流传将来!孤欲拔出身卑微但有才干者,以王位让之,然后归老朔方,琴书度日。皇帝至尊,岂我寡德之人所能承受!



    群臣闻此,愈发坚决请求。赫连勃勃方应,便在灞上筑坛,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昌武。即派大将叱奴侯提率二万步骑,攻克蒲坂,命为并州刺史,镇守蒲坂。



    群臣皆劝定都长安,赫连勃勃说道:朕岂不知长安是历朝古都,有山河环绕之固!但荆吴偏远,势必不能成为大患;东有北魏与我边境相连,离我北都才数百里,若定都长安,北都恐有不守之忧。朕在统万,其必不敢渡河,公等皆未料此耶!



    群臣皆道:陛下远略,我等何及!



    于是在长安设南台,命赫连璝兼领大将军、雍州牧、录南台尚书事。夏主振旅班师,率群臣还于统万城。因见叱干阿利所督建都城极其壮固精美,又使其监督制造五兵器械。叱干阿利愈加用心卖力,所造兵器更是极为精锐,器物无不精美华丽至极。



    赫连勃勃大喜,遂命改年号为真兴。追尊高祖父刘训兜为元皇帝,曾祖父刘虎为景皇帝,祖父刘务桓为宣皇帝,父亲刘卫辰为桓皇帝、庙号太祖,母苻氏为桓文皇后。



    复命在城南刻石,以歌颂平生功德。并为统万城各门命名,南门名为朝宋门,东门为招魏门,西门为服凉门,北门为平朔门。



    赫连勃勃生性凶暴,嗜好杀人,收复长安后志得意满,行事更不依常规。常站立城头,置弓剑于身侧,凡觉嫌恶憎恨者,就亲自杀死。大臣若正视于己,则戳瞎眼睛;有敢发笑者,就割掉嘴唇。将进谏者说成诽谤,先割其舌,然后杀死。



    于是国内胡汉躁动不安,民不聊生。



    元嘉元年,赫连勃勃欲废太子赫连璝为秦王,立酒泉公赫连伦为太子。赫连璝闻知,遂率兵七万北伐赫连伦。赫连伦率骑兵三万抵抗,在平城为赫连璝所败,赫连伦被杀。



    太原公赫连昌率骑兵一万袭杀赫连璝,尽收其众,后率兵八万五千人回到统万。



    赫连勃勃大悦,遂立赫连昌为太子。



    元嘉二年,赫连勃勃在永安殿去世,终年四十五岁,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众臣将世祖葬于嘉平陵,拥立太子赫连昌继位。



    元嘉四年,北魏攻取统万;次年赫连昌被擒,其弟赫连定在平凉僭称帝号。元嘉八年,北魏发兵擒赫连定,大夏被灭。



    大夏自赫连勃勃立国到赫连定败亡,前后共存四世,国祚二十五年。



    镜头转换,按下夏国,复说东晋。



    太尉刘裕闻说青泥关及潼关皆败,长安得而复失,儿子刘义真生死不明,不由大怒,便召集诸将,欲亲征北伐,复收长安。诸将见其暴怒如狂,皆不敢出言。



    惟参军谢晦冒死劝谏:今连年征伐,士卒疲弊至甚;且自长安得归京师者,十伤七八,疮痍未复。朱龄石如此战功赫赫大将,在曹公垒却遭无名小辈擒杀者何哉?因兵无战力也。望主公暂息雷霆之怒,止战养士,以待来日复仇不迟。



    谋士郑鲜之亦趁机谏道:今江东诸州大水,民食寡乏,三吴群盗复起,攻没诸县,皆由民困于征伐之故也。江南士庶引颈北望,以盼明公还师返旆,今立足未定若复北出,再还之期难测,则臣恐反顾之忧更在于萧蔷之内,而不在北边也。



    正说之间,门军入报:蒯恩保桂阳王刘义真回京。蒯恩伤重疮发,回府即亡。



    刘裕乃止北伐之念,惟登城北望,慨然流涕而已。此时并州刺史毛德祖亦败回京口,遣使进京具折请罪,刘裕遂置之不问。



    晋义熙十四年,刘裕因大功受任相国、总百揆,领扬州牧,受封为宋公,以十郡建宋国,并受九锡殊礼。三月,刘裕杀晋宗室有才望者,司马楚之叔兄皆死。



    字幕: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第八世孙。父司马荣期,晋安帝以为梁、益二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



    司马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阳郡,正值刘裕诛杀宗室大臣,乃亡于汝颍之间。其后恐为刘裕逼迫太甚,乃引其部众北上河洛,转屯于柏谷坞。



    时有王镇恶弟王康留于关中乡里,及兄王镇恶随刘裕北伐为前锋,兵次潼关,王康举家前来投奔,刘裕命其为彭城公,前将军行参军。



    王镇恶被害,五康逃藏得免,携家东出洛阳,到彭城复归刘裕,被封为相国行参军。



    王康请求还洛阳探视老母,刘裕许之。正值晋军败还建康,赫连勃勃兵回统万城,关、陕之地无人把守,王康遂与长安徙民张旰丑、刘云等唱集义徒,得百许人,复驱率邑郭侨户七百余家,共保金墉城,为守战之备。



    时有并州流民邵平,率部曲及并州乞活一千余户,屯于金镛城南,奉迎晋朝亡命宗室司马文荣为主。又有亡命宗室司马道恭亦至洛阳,自东垣率三千人屯于金镛城西,司马顺明率五千部曲及流民屯于陵云台。



    司马顺明遣人刺杀司马文荣,邵平率众归降,复推司马顺明为主。当时司马楚之南来,率部众万余人屯于柏谷坞。



    索虏野坂戍主黑弰公游骑芒上,攻逼交至,王康坚守金镛六十余日,黑弰公粮尽而退。刘宋永初元年,王康在金墉去世,时年四十九岁,葬于偃师城西。



    刘裕追赠其为辅国将军,因王康无子,令其兄河西太守王基之子王天枯继承爵位。



    字幕:西元四一九年,晋元熙元年十二月。



    刘裕大宴群臣,议欲再次北伐。



    太史令骆达谏道:臣观天文符应,晋祚将终,明公不可远征。自义熙元年至今岁改元以来,太白昼现。义熙七年白虹见于东方,天子被黜,圣人乃出。九年,镇星、岁星、太白、荧惑聚于东井,十三年镇星入太微,皆主天命将归于大王,故不须亲征北伐。



    刘裕笑道:竟有此事!孤亦闻有谶语云“昌明之后,尚有二帝”。我若此时受禅,难逃篡逆之名,绝不可行。



    骆达明白刘裕之意,于是矫发相国令旨,指派王韶之缢杀晋安帝,复立其弟司马德文,史称晋恭帝。刘裕遂进爵为宋王,复加十郡,至二十郡封地。



    年末,刘裕又获加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系列殊礼。



    元熙二年六月,尚书令傅亮、太史令骆达、中书侍郎王韶之一齐出班,奏请晋恭帝:今晋祚已终,天文符应出现,皆言宋祚当兴,请陛下效尧舜圣举,禅位于宋王。



    司马德文自即位起便知有今日,但尚犹豫。



    司空徐羡之奏道:自古便有兴废盛衰,月盈则亏,水满则倾。岂有不败之家,安有不亡之国?陛下司马氏相传一百余年,气运已极。宜从众请,可急降诏,以安众心。



    恭帝见众心向宋,亦便释然,遂命尚书仆射草诏,复亲书于赤纸,令百官奉赍送宋王府宅,禅位于宋王刘裕。刘裕三让不肯,恭帝三诏固让。



    于是诏命修筑受禅台于南郊,择选丁卯大吉之日,晋恭帝禅让,宣布退位。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



    刘裕代晋受禅,始建宋朝,史称刘宋,亦称南朝宋国。尚书令傅亮率公卿行参拜大礼,备法驾,幸建康宫,登临太极前殿,接受百官及外国使节朝贺。



    乃立刘义符为太子,大赦天下,封赏文武,改晋泰始历为宋永初历,社以子,腊以辰,遣使巡狩四方。议封废恭帝为零陵王,使居于秣陵,无事传唤不得入朝。



    司马德文谢恩出朝,自居其藩国,另有冠军将军刘遵以禁军二千日夕护卫,实为监禁。



    至此东晋灭亡。晋朝自武帝司马炎始,至恭帝司马德文而终,合两晋凡一十五帝,国祚一百五十六年,至此归祚于刘宋。



    司马德文皇后兄长褚秀之、褚淡之,原封太常卿及侍中。此时见皇帝、皇后落难,便背主求荣,甘当刘裕走狗爪牙,协助监视帝后起居动静,事无巨细。



    褚皇后生下一子,褚秀之兄弟遵照刘裕命令,将男婴害死。



    刘裕复欲害零陵王,奈司马德文因日夜惊恐,整日与褚皇后共处一室,饮食也都由褚皇后亲自动手,一时无法下手。



    永初二年九月,刘裕命琅琊侍中张伟携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鸩杀司马德文。



    张伟不忍谋害故主,又难以交代,叹道:毒杀主君以自活,何如死耶!



    竟在路上喝下毒酒自尽。刘裕闻讯大怒,又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后,暗令亲兵跟随在后。褚后闻兄长至,遂出外相见。



    亲兵乘机越墙进入司马德文内室,将毒酒置于废帝面前,逼其速饮。



    司马德文拒绝道:佛教说人凡自杀,转世不能再投人胎。此乃人生大恶,我不为之。



    兵士哪管甚么佛祖教义,便将其挟上床去,以被蒙面扼死,然后跳墙而去。



    司马德文被杀,谥号恭帝,葬于冲平陵,刘裕带领文武百官亲临送葬。



    镜头转换,建康城头易帜,大宋旗号随风飘扬。



    刘裕即立为帝,即命交州刺史杜慧度率兵万人南征林邑。杜慧度引军深入林邑国境内,歼其士兵大部。林邑国王请降,并向刘宋朝廷致送大象、金银、古贝等礼物。



    次年,林邑王遣使到宋廷入贡,并获刘裕册封。



    字幕:临邑国者,今之越南是也,向为中土藩属。



    刘裕以司马氏为前车之鉴,称帝后即削弱强藩,尽集军政大权于朝廷。鉴于荆州屡为祸乱之源,便裁并荆州府郡,限制其文武将士额员。



    又为防止权臣乱政,特下诏令:凡日后大臣外出征讨,一律配以朝廷军队,还师之后则将军队交回朝廷。



    又下令整顿户籍,严禁世族隐匿户囗,厉行土断之法。规定朝廷所需不准滥行征发,而派官员以钱购买。降低农民租税,废除苛繁法令,令百姓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自魏晋以来,皇室、官府崇尚奢华;刘裕因出身孤寒,知道稼穑艰辛,因而平时清简寡欲,生活节俭,不喜奢侈。



    太子刘义符居于东宫,多狎群小,不务政事。



    领军将军谢晦奏于宋帝:陛下春秋既高,宜思保万代。神器至重,不可使负荷非人。今太子居于东宫,私狎群小,任意纵淫,非可使为人主,望请陛下早日废黜。



    宋帝闻之,沉思良久,因问:庐陵王刘义真如何。



    谢晦:刘义真德轻于草木,亦非人主之量。



    宋帝:既是如此,可复使义真为扬州刺史,出镇石头城,暂时不废太子。



    永初三年,刘裕复欲出征北魏,但因患病而罢。至五月,刘裕病重,遗命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辅助太子刘义符。



    五月癸亥,刘裕崩逝,享年六十岁。葬于丹阳蒋山初宁陵,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



    刘裕在位三年,大力改革前朝弊政,多有政绩,为其后“元嘉之治”张本奠基。



    画外音:依历代史家公认,自宋武帝刘裕即位,便标志中国南北朝时期正式开始。此年匈奴人纵横欧洲,建立阿提拉帝国;西匈奴三个部落在大族王阿克苏瓦尔带领下,建立白匈奴国,征服半个北印度、阿富汗及部分突厥斯坦。刘宋永初元年之时,丁零敕勒人再次大规模南迁。数十万敕勒人从贝加尔湖南迁,东至濡源,西到五原阴山,竟达三千里广阔,从此漠南成为敕勒人聚居之地。



    镜头转换,按下江南,复说河北。



    西凉嘉兴四年,西凉主李歆不听尹夫人良言相劝,亦不从群臣苦苦进谏,执意带兵进攻北凉沮渠蒙逊,谋取张掖郡。结果中了蒙逊圈套,行军途中便为蒙逊所败。



    沮渠蒙逊乃杀李歆,李暠五子带家属西奔敦煌,投靠李歆弟李恂。



    九月,李恂据敦煌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改元永建。沮渠蒙逊率兵紧逼酒泉,李恂进入北山,复进守敦煌。



    时当雨季,洪水大发,沮渠蒙逊率军引水灌城,敦煌平地水深逾尺。李恂乞降不成自杀,部下投降,敦煌失陷,西凉就此灭亡。



    西凉共历李暠、李歆、李恂两代三王,国祚二十二年。



    字幕:癸亥,宋少帝刘义符景平元年。



    魏明元帝拓跋嗣闻宋武帝刘裕已死,于是挥军南下,夺取洛阳及其隶属河南大部领土。魏将奚斤攻南朝滑台不克,拓跋嗣大怒,与群臣商议亲自征伐,以为声援。



    宋东郡太守王景度闻魏主将欲亲来,放弃滑台逃走。



    拓跋嗣引军进城,诏命成皋侯元苟儿为兖州刺史,镇守滑台。复派寿光侯叔孙建等率部从平原东渡,攻下青、兖二州各郡县。



    宋兖州刺史徐琰闻说北魏军队渡过黄河,亦便弃城逃走,叔孙建于是东据青州。晋宗室司马爱之、司马秀之在济州东部聚众造反,并率部前来归降叔孙建。



    奚斤既已平定兖、豫二州,还军围困虎牢关。(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