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被德国人发现之后,英法联军的撤退就遭到了重大的影响。
反应过来的德国政府立即命令装甲部队继续进攻,同时也让戈林所率领的德国空军不断的骚扰敦刻尔克港口,袭击停留在敦刻尔克的英法船只。
7月11日,经过短暂休整的德国装甲部队重新对里尔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英法军队和德国在里尔附近展开了激烈进攻,当天双方的伤亡数字突破了5万人,坠毁的飞机也超过了200架。
受到德国重新进攻的影响,敦刻尔克撤退的士兵数量也重新进入了低谷,全天只有不到1.3万人成功撤离。
在撤离的途中,还有超过15艘大型运输船只和数十艘小型民用船只被炸毁。
经历了连续两天的激战,敦刻尔克到里尔一线的英法联军只剩下十万人左右。
之前的40多万军队,顺利撤出的士兵人数高达28.7万人,已经是相当夸张的数字了。
这十万人的安全已经危在旦夕,英国内阁政府经过研究决定,为了这十万人在进行最后的奋手一博。
新建第一集团军的4个军的编制是一样的,由4个步兵师、2个炮兵师和2个机械化师组成,放弃了骑兵的编制。
这是已经答应好的事情,阿瑟自然也不会反悔。
1936年7月13日,英国海军发动了最后一次撤离行动。
在送走了远征军之后,阿瑟召开了国防部会议,商讨接下来对岛国的作战计划。
一次性撤出超过7万人,对大英帝国来说是十分困难的挑战。
同时,菲律宾、加里曼丹也各自派遣了20万名士兵,正在不断的向着港口集结。
仅用14天的时间,并且是在德国人的眼皮子底下撤离了超过33万名士兵,这绝对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接下来除了亚眠到兰斯的第二道防线之外,直至巴黎的第三道阵线,都将没有任何武装力量能够抵抗德国的进攻。
再加上13日当天撤回的5万名士兵,整个敦刻尔克大撤退一共挽救了超过33万名英法联军士兵的生命,这对英法的总体战略是十分有意义的。
从地图上能够看出,除了色当还在坚守之外,法国人所谓的第一道防线,也就是法比边境已经全面被德国人攻破。
首先是国防部长托马斯所汇报的澳大拉西亚军事总动员情况。
这次撤离行动动员了英法境内的所有船只,甚至荷兰一部分民用船只也加入了撤离的部队当中。
而这次撤离的目标十分夸张,在敦刻尔克至里尔一线留下3万人殿后,剩下的7万多人全部在撤离的计划当中。
在我们新军的编制中,经过国防部和下属各部门的商讨,决定采用最新的混合编制。
13日当天夜里,在这个西方人视作不祥的日子里,在英国海军的保护下,在英法联合空军全力的奋战下,最终成功撤回了超过5万名士兵。
于是在第二天也就是7月15日,由第3军、第6军和第8军组成的澳大拉西亚远征军共计20万名军队浩浩荡荡的向着各港口前进。
“陛下,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动员了超过42万名士兵。目前这42万名士兵已经初步组建为新建第一集团军,共有第10军、第11军、第12军和第13军的编织。
也正是在这一天夜里,德国军队正式攻破了里尔,已经对敦刻尔克实现了全面包围。
但没办法,如果再不放手一搏,等到德国人攻克里尔,这10万人的军队可就一个也救不回来了。
但奇迹归奇迹,里尔和敦刻尔克的接连告破,已经代表了法国人面临相当严重的危机。
1936年7月14日,在完成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第二天,英国大使威廉和法国大使卡塞尔紧急求见阿瑟,并且请求澳大拉西亚立即派出军队支援法国。
步兵师和炮兵师的编制和正规部队一样,每个步兵是1.6万人,新建第一集团军每个军共计拥有6.4万名步兵。
而在2个机械化师的编织中,我们采取了1个主战坦克师和1个机械师的编织。主战坦克师将全面装备我们的主战坦克,少量装备履带式火炮。
机械师将大量装备卡车和摩托等机械化设备,并且拥有履带战车、少量的轻型坦克和履带式火炮。”国防部长托马斯详细的汇报到。
阿瑟点了点头,对于新建第一集团军的编制没有异议。
实际上,这所谓的新建第一集团军的编制,就是在阿瑟的建议下,国防部进行商讨之后所改革出来的结果。
通过德国在欧洲所创造的优秀战绩,让全世界的国家都明白了两个事实,那就是骑兵的衰弱和坦克的崛起。
虽然并不否认骑兵在某些特殊的地形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在正面的战场上,骑兵在面对坦克时,往往只有被屠杀的局面。
当然,或许在面对岛国那样以铁皮坦克出名的国家的时候,或许会有其他结果。
但澳大拉西亚并不缺少铁矿,哪怕是轻型坦克,装甲也是完全可以抵挡骑兵部队的。
更不要说中型和重型主战坦克,强大的火力和优秀的装甲防护能力,哪怕站着让骑兵部队打,骑兵都没有任何办法。
除了骑兵衰弱和坦克崛起的事实之外,德国在闪击战中普遍采取的步坦协同作战方式,也得到了澳大拉西亚的重点关注。
在一战中是没有步坦协同这个作战方法的。因为一战的坦克趴窝率太高,坦克在战场上一动不动,坦克后面的步兵也就成了活靶子。
但20多年后的现在,各国的坦克技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比较鲜明的一点,就是坦克的故障率已经大幅度降低,并且已经成了各国的主力部队之一。
德国之所以在欧洲大杀四方,除了德国军队能够悍不畏死的发动进攻之外,德国装甲部队带给其他国家的冲击力,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
法国之所以在和德国的作战中处于下风,除了法国人在战前的畏惧心理,以及对于马其诺防线的依赖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法国对于装甲部队并不重视,装甲部队的数量远远没有德国那么夸张。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法国和英国相比,明显是在一战中遭受伤害更大的那个国家。
一战带给法国人的伤痛本来就很大了,一战后期的美国大流感,带给了法国人火上浇油一般的悲痛。
好不容易用十多年的时间走出一战和美国大流感带来的阴影,经济危机又紧接着爆发。
法国那刚刚恢复的经济和工业再一次遭到沉重的打击,也让法国人彻底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成为世界霸主的希望。
甚至就连法国人一直吹嘘的欧洲霸主,水分都是很大的。
如果法国人真的是当之无愧的欧洲霸主,法国为什么还要主动的修建马奇诺防线,而不是再次将德国这个手下败将打怕呢?
法国动用了大量的预算修建马奇诺防线,在陆军和海军方面的投入自然也会降低。
战争爆发到现在,法国都没能拥有大规模的装甲部队,这也是法国军队面对德国军队节节败退的原因。
如果不是英国空军及时支援法国,光是凭借法国人那飞机数量,明显不是德国和意大利的对手。
而在二战中丧失了制空权所带来的影响,自然也不用多说。
1936年7月17日,澳大拉西亚第一批运输向英法的物资成功抵达法国南部港口马赛。
英法对这批物资还是比较重视的,因为这批物资不仅拥有40万支步枪、2225门火炮和120辆坦克,还拥有220架飞机、550辆卡车和1200辆摩托。
当然,英法肯定不是无偿获得这批武器装备支援的。
根据阿瑟和英法大使的约定,这批武器装备由英法自由分配。英法也将根据各自获得武器装备的比例,按照低于目前市场价20%的价格,向澳大拉西亚支付武器的购买资金。
虽然给英法打了八折,但澳大拉西亚肯定是不会亏的,甚至还会大赚一笔。
要知道,现在的武器价格相较于澳大拉西亚生产这批武器装备所处的和平时期,已经上涨了至少30%。
这还是因为战争持续的时间不长,各国武器装备消耗的数字都不大的原因。
伴随着战争的持续,各国对武器装备的空缺和需求越来越大,到时候的武器装备也就会越来越值钱。
当然,不管什么情况,澳大拉西亚都不会亏。
除了支援给英法的步枪,机枪和火炮这些装备都是最新生产的之外,坦克和飞机全部都是澳大拉西亚库存的落后产品。
当然,和英法最先进的坦克和飞机相比,其实也算是目前欧洲一流的科技,拿来打这场战争完全可以。
这些坦克和飞机,对英法来说就是解了燃眉之急。
为了撤退那30多万的军队,英法在敦刻尔克到里尔一线,已经损失了超过500架飞机。
虽然两国国内也都在不断的生产着武器装备,但一个强大的国家从和平状态完全转变到战争状态,明显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至少英法的经济状态转换相较于澳大拉西亚来说,明显是要慢很多的。
澳大拉西亚本来就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可以说是半战争状态。
在阿瑟宣布战争之后,澳大拉西亚的各行各业都动员了起来,迅速向着战争状态转变。
悉尼和墨尔本的一部分服装厂已经被临时征召,迅速转变成了生产军服的车间。
一些靴子的生产厂,也在政府的号召下,修改自己的生产线,转变为军靴的生产商。
阿瑟在国内的号召力,让澳大拉西亚对于战争状态的转变十分顺利和迅速。
但英法明显就没有阿瑟这样的人物,来统筹调度,并且号召全国的民众和企业了。
甚至哪怕是现在,英法国内都还有相当一部分主和派的声音。如果不是和德国已经爆发了实质性的战争,而且民众也开始转变为主战派,恐怕这些主和派还要搞出一些事情,让国家变得不是那么稳定。
说回澳大拉西亚这边。
从6月26日开启登陆战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天的时间。
在登陆战开启一周后,也就是7月3日,菲律宾和加里曼丹军队终于顶住了岛国军队的压力,稳稳的占领了海滩,并且向着琉球地区最大的城市那霸挺近。
这一周的时间,菲律宾和加里曼丹的军队承担了大量的伤亡,死亡人数都突破了7万人,总伤亡人数更是接近20万。
但能够明显感觉到的是,经历了这场战争的洗礼,菲律宾和加里曼丹军队的战斗力都得到了明显的加强。
如果用现在的军队再进行一场登陆战,这支军队的伤亡应该能减少一部分,并且能用更少的时间完成这场登陆战。
既然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军队的锤炼,克里斯蒂军长自然没有任何理由再拖延下去了。
1936年7月23日,在第9军军长克里斯蒂的命令下,澳大拉西亚正式开始了对琉球的全面进攻。
虽然空中的轰炸比以往更加猛烈,但岛国人已经习惯了这种轰炸。毕竟他们所面对的只是菲律宾和加里曼丹的军队,地面部队的压力是很小的。
克里斯蒂军长所需要的,也正是岛国人这样的麻痹大意。
7月23日晚上8点,100多架sop-34运输机运输着数千名澳大拉西亚士兵,向着琉球群岛比较重要的城市那霸,还有那霸北部的港口前进。
经过这一周多的战争,澳大拉西亚也初步摸清楚了岛国军队在琉球群岛上的部署。
琉球群岛最重要的两个地区,就是那霸和港口了。
正面战场大约拥有两个师团的兵力进行防守,那霸和港口附近各自驻扎着大半个师团的兵力。
虽然防守还算严密,但驻扎在那霸和港口的这两个师团,其实就是两个不具备太多战斗力的丙种师团。
登陆战才决定着琉球群岛的生死,在登陆战中防备澳大拉西亚军队的,就是那两个真正具备战斗力的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
这次的空降除了运输6000多名士兵之外,还会运输一定数量的火炮和机枪,帮助这6000多名士兵在成功偷袭城市和港口之后,按照地形组建一定的防御阵地。
菲律宾的阿帕里距离琉球群岛1100公里的距离。这也代表着,sop-34运输机往返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至少也要六个多小时。
在这六个多小时的时间,袭击城市和港口并且组织防御阵线,守住阵地的任务,就只能靠这6000多名士兵来完成。
当然,只要能够守住,在六个多小时后,第二批6000多名士兵就会顺利抵达,帮助第一批到达的士兵加固防御阵地,甚至是击退岛国人。
只要能够顺利袭击琉球群岛的城市和港口,这驻扎在琉球群岛的接近十万人的岛国军队,就会无处可逃,然后被澳大拉西亚军队歼灭。
虽然那两个丙种师团没有太大的作用,但琉球群岛还是拥有一个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的。
消灭了这两个师团,对岛国陆军的信心是一种打击,同样也能有效打击岛国的有生力量。
就算岛国接下来还能动员更多的军队,这些军队的战斗力,注定无法和甲种师团以及乙种师团相提并论。
今天暂且一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