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樱花树下的剑 > 第183章 论斩名将之策
    奈良樱落与山中里美说的战略决战的打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斩名将之策。

    自古将为君之剑,而名将,是名剑,是利剑!

    司马迁的史记与其说是在写历史,倒不如说是在写历史故事,他不会也不能告诉人为什么这样,他只能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的结果。记载的手法显得幼稚又可笑,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事实上历史上所有看起来愚蠢的策略,愚蠢的结果,都是有其最本质的原因的。这种最本质的东西,即使过了很多年,在一个稳定的集权制社会中都是讳莫如深的。

    特别是了解过长平之战时间内秦赵历史的人,读史记时总会有种天然的优越感,赵国中了反间计换了廉颇,赵国又中了反间计杀了李牧,然后发出类似赵国管理者真蠢啊,要是我该怎么怎么样之类的感慨!

    蠢吗?真的蠢吗?能管理一个国家的决策群体,怎么可能蠢呢,这个概率有多低呢?

    计策的本质并不需要计策本身多么高明,而只需要往火里浇油就可以了。如琉璃坑杀田山重忠,她的计策很高明吗?不高明!

    为什么能成功呢?

    因为种种原因,决策层想中计而已。因为想中计,焉有不中计之理呢?

    决策层想要的只是一个理由,一个达到目的的理由,正如瞌睡来了送枕头。

    其实名将廉颇是平原君的势力,其实和赵王不在一个体系内,由于各种原因,换他是理所应当的。中反间计也是自愿的。赵王和平原君的矛盾可以类比山中家嫡系与旁系的矛盾。

    而赵括是赵奢之子,而赵奢曾经和平原君有仇怨,而且在军中威望也很高。赵括随军多年,一直给他父亲做参谋,不是一个庸才,思来想去,换赵括上都是最好的。

    赵括母亲的态度很有意思,她一直在贬低她的儿子,想让赵王不要让赵括上。因为这种赢了得罪平原君,输了得罪赵王的战争,怎么去打?

    然赵括这个年轻人,秉承着报效国家的思想,一腔热血的上去了,从他上去的那一刻,他就主动的成为了赵王的剑。

    而赵括的对手是白起,这是秦王手中名剑的名剑。

    若正面对决,两剑相交,比的是两个名将谁更硬,谁更利。

    赵王和秦王一开始就是正面对决,只是当时赵王手中的剑是廉颇,而秦王手中的剑是王龁。这一场为未分胜负。

    赵王因为有私心嫌弃廉颇这把剑不顺手,所以换了赵括这把剑。从他换剑的那一刻起,他就打不了战略决战了,因为他与平原君有了矛盾,没办法团结,他的心就已经怯弱一分了。

    但是秦王的策略是战略决战,从换白起这把剑开始就是直指赵王的,一剑直刺赵王心脏,并且完全不防守的心理博弈。

    赵王完全可以拿剑直刺秦王心脏,大不了两败俱伤,若是出剑够快,甚至能后发先至。

    但是赵王怂了,从中反间计开始,他就没办法视死如归了,所以他退了一小步。

    他退一小步不要紧,他抓赵括这把剑的手也松了,于是赵括这把剑就被埋了。

    赵王是怎么退的呢?他的心即使怯弱但还是敢战的,只是犹豫,这个时候组织的不团结就显示出来了。赵国朝堂开始争吵,以楼昌为代表的大臣,主张与秦国议和。而虞卿等大臣则认为,不应该与秦国讲和。

    虞卿宽慰赵王说:“大王不必担心,不如我们用礼物收买楚国和魏国。这样,我们和楚国,魏国合纵,胜算就大了。秦国担心我们要合纵,必然会惊恐,这样我们就是退一步去议和,也有底气。”他绕着弯子让赵王不要怂。但是赵王却是试探性的派使者派郑朱出使秦国,试探一下秦王的反应。

    这等于什么呢,等于是秦王直刺赵王心脏的当口,赵王还在问秦王说大哥你不是来真的吧。秦王盛情款待了使者郑朱,等于在告诉赵王说小老弟我逗你呢,不要怕,开个玩笑嘛。

    秦王在拖延时间,因为他款待了郑朱,既迷惑了赵王,让他犹豫不敢战略决战,也迷惑了他国,让他国高层看不透赵王到底需不需要帮忙。这犹豫的一呼一吸间,送的是赵括的命。

    同样的手法,王翦坑杀了项燕的命。

    这几乎是所有名将的悲惨下场。他们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执剑之人手上。

    名将只是剑,他无法决定战争的战略走向,他只是执剑之人的剑,执剑之人往哪砍,他就要往哪里走。

    这其中的心酸苦楚,是一般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将只是决策层实现目标的工具,仅此而已,不要对名将有太多的幻想。

    在底层人的眼中赵括是纸上谈兵,而白起那是大名鼎鼎的杀神啊。

    他们只能看到白起大杀四方,被称为杀神的狂傲霸道。他们看不到坑杀四十万的惨烈,只看到了白起的霸道,杀神的威风凛凛。然后崇拜并加以幻想,幻想自己是白起怎么怎么样。

    这些幻想的来源是因为底层人生活中多被强权欺压,越是缺什么,越是崇拜什么,从而被幻想捕获。

    而白起这把剑是怎么断的呢?

    长平之战后,秦王虽然胜了,但是军队困乏,刚吃下的土地和人口也需要消化,所以他需要时间休养生息。这是秦王的思考。而白起这把剑刚染血,他还要战,并宣言一鼓作气拿下赵国。

    而史书上写的是韩赵用计导致秦国将相失和,却不讲本质原因。本质原因是利益集团的分赃不均,导致了无法继续打战略决战,秦国决策层不团结了。韩赵的离间计只是重金贿赂秦相而已,并不高明。本质其实还是火上浇油。秦王不知道吗?未必,知道了也不会管,因为这和战略目标不冲突,反而也跟着假装不知道,顺便还打压了一下白起。看似是秦相中计,但这和秦王自己中计其实是一样的,甘愿中计而已。

    白起为什么主张一鼓作气呢,是因为白起比秦王的视野更广。秦王只看到了他自己的状况,他是受伤了不错,但是赵王已经被吓破了胆。这个时候一鼓作气是可以一剑斩杀赵王的,等赵王反应过来,就不好杀了。

    为什么反应过来不好杀了呢?因为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万人,在赵王反应过来后,大做文章之下,赵国可以变得空前团结,这种空前团结的战略决战之下,秦王又远征,反而攻守易型了。

    赵王先前胆怯求和,退一步,秦王进一步,死了赵括,埋了这把剑。

    这个时候秦相收礼,秦王自愿中计,其实心里博弈层面就已经输了,秦王的位置变成了赵王,于是有意思的来了。

    秦王之后攻打邯郸时又要用白起这把剑,此时白起的处境变成了曾经赵括的处境,他比赵括聪明,他不去,但是他又不甘心,他去劝。劝了,秦王不听。秦王吃了败仗之后,生气的还是要用白起这把剑,白起还是不去,不去就算了,还明目张胆的指出秦王先前不一鼓作气的错漏之处。

    这在秦王看来是什么,这是挑衅强权。他是君,君怎么能有错呢,一把剑竟然还敢教训主人了。于是秦王很生气,说没有你白起这把剑,我还杀不了赵王了吗?

    海口夸下,秦王杀赵王失败,很没面子,于是拿白起这把剑祭旗了。

    于是结果变成,秦王假意答应求和,退一步,赵王进一步,死了白起,埋了这把剑。

    有趣的点在于,纸上谈兵的赵括,杀神白起,其实都是死在君主战略决战的心里博弈之中。只是赵括上了战场,白起聪明没去而已。

    赵括不聪明吗?他不知道去了不管输赢都很难吗?但是为了国家他去了。白起不聪明吗?他为什么要多嘴,他其实也是为了国家,为了不让国家无畏的消耗国力打一场胜率极低的战争,不想让军士的生命做无畏的牺牲。

    看到了吗?这两人的下场其实是一样的,甚至死的原因都是一样的。这两把剑被埋都是执剑之手扔掉的。

    他们两个死的时候都很绝望,赵括被万箭穿心,白起被赐剑自刎,这,就是名将的下场!

    这两人不孤独,紧随其后是项燕和李牧。

    战国时的名将都是如此,其后狗链收紧就更惨了。

    其后的霍去病和岳飞可以合并来说。

    底层人一提到霍去病就颅内高潮,恨不得封狼居胥的是自己,说句不好听的,这辈子轮不到,下辈子还轮不到。

    霍去病这把剑是武帝亲自养大的,他第一次出征是跟着自己的舅舅去的,而他的舅舅卫青是大将军。他第一次出征就可以带着八百精锐到处玩。这种操作底层出身的人可以吗?那八百人会服你吗?那八百人可不是普通士兵,说句百战老兵都不为过,他们是看在武帝和霍去病的面子上,才甘愿陪着霍去病去疯的。一般人,就算能有幸带着这八百人,只要敢远离大部队,就会有人打小报告,怎么,你想造反不成?还敢不尊命令,脱离军队,轻则逐出军队,重则军法处置。

    为什么其他将军一直在爱兵如子,与士兵们一起同吃同睡,而霍去病可以随意打骂士兵,甚至自己带着御厨开小灶。因为出身是天生富贵,他自身就带着武帝的权力信念,是武帝的化身,是武帝自己养大的剑。所以他可以毫无顾忌的施展自己的抱负,他本身就是武帝最喜欢的剑。这剑利到无人敢质疑,无人可挡,因为质疑他就是质疑武帝。而武帝呢,从来未曾想丢弃这柄剑,并爱剑如命!

    再来看看岳飞,岳飞当兵,先当的可是敢死队,九死一生的活计。

    而这敢死队的活计,岳飞干了不下几十次,就是为了报国。

    但是即使活下来了,他依然没有机会,只靠军功得了一个小官修武郎。

    此时的岳飞依然一片赤胆忠心,妄图成为皇帝手中的利剑,从而收服山河。所以他大胆的朝皇帝献言,妄图让皇帝拿起他这把利剑。

    成功了吗?没有,被一撸到底,他的耿耿丹心只换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并且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

    他不聪明吗?他不知道后果吗?不是,他只是想成为霍去病那样的人而已。

    后来他托了关系,见了招抚使张所。张所见他满腔热血,又武艺高强,同情他,才给了他一个“帐前使唤”的活。

    伺候张所日久,可称之为心腹之后,张所终于决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补修武郎”,继而又升为统领,后又升为统制,分隶于名将王彦部下。

    后来张所被贬,死在流放路上。而岳飞待的这支军队成为了孤军,他在这才有机会松一松狗链和敌军碰一碰。所以理所应当带着一些人离开了王彦。这是擅离职守,不尊长官,在霍去病那算小事,在这可是大事,就算投靠宗泽之后没追究,但这也是污点。

    所以理所应当的岳飞又被一撸到底,只是宗泽可怜他,留他在“帐前使唤”。后来又被启用,立功,再次升为统领,统制。

    后来宗泽死亡,他靠着战功,才一路升迁,但其中还是多有波折……

    可以说霍去病的起点,是岳飞一生都难以企及的终点。

    不要想着成为霍去病,底层出身的人最应该崇拜的名将是岳飞,他从头至尾都是拿命在拼,拼一个霍去病一开始就有的机会。

    岳飞忍受了无数的煎熬和屈辱,躲过了无数近在咫尺的死亡,好不容易才将自己变成一把利剑,然而皇帝却告诉他,老子不需要。

    一把为君者不需要的利剑,那么就只有折断,哪怕这剑再锋利,拿着切菜都嫌不顺手。

    任何战争都不要过度夸大名将的力量,认为名将有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霍去病可以君命有所不受,岳飞不可以,名将只是一把剑,一把执行君主战略目标的剑。

    甚至这剑还分出身呢,有多离谱呢?如果是名剑又出身高贵,那么与生俱来就珠光宝气,甚至还有人幻想他能发出剑气,连看着都那么顺眼。

    如果名剑出身平凡,那么这剑与生俱来就显得古朴粗糙,就算好用,也不喜。甚至觉得这剑有一天会噬主,真不好用。

    所以,你真的想成为霍去病吗?你真的能成为霍去病吗?

    这就是名将!

    当名将就要有被埋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