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顽贼 > 第六百四十章 礼部主事
    罗汝才带兵进西安府的速度有点慢了。

    准确的说,不是罗汝才慢,他从宝鸡收到调令,要先依照命令跟同属旅下的李万庆营交接防区,这才带兵往西安府走。

    而另一个人又到西安太快,显得罗汝才慢了。

    另外这个人则是平凉府的韩王。

    刘承宗头天见到延安卫的传信兵,说韩王离开藩国,要到西安府拜谒大王。

    当天夜里派人传了口信准许,第三天就见到了昼夜赶路的韩王殿下。

    西安府城南少陵原的华严寺,地势比西安府城要高得多,能俯瞰整个围城营地,眼下是刘承宗的幕府驻地。

    沿途护送韩王的,是原延安卫千户石万钟,进了西安府就把兵停在咸阳,带一队人上了少陵原。

    石万钟到幕府驻地时,刘承宗正让两位羽林郎端着一面旗子展示着。

    天山军与楚琥尔营攻陷托木斯克的塘报,已经由天山衙门经沿途驿站快马送至西安府。

    大哥刘承祖的信还是老样子,先提及天山军在卫拉特被婚姻稀释的难处,随后就是大篇幅的军事情报,诸如敌军武备、战法、器械、生活习性,如何与其对战之类的东西。

    随后则是周日强的书信。

    周日强依然满怀热情,甚至让刘狮子觉得,咸鱼坊主这会儿比收复哈密更加热情。

    他在信上请示,希望能招募林中百姓、斡鲁思战俘及卫拉特游民建立泰萌卫,同时设立军器局,在泰萌卫打造三眼铳。

    刘狮子对此自然乐见其成,针对两军交兵之地不通文字的问题,他还专门让随军画师给泰萌卫做了副卫旗。

    旗子很简单,中间一副黑缨钵胄,下面是交叉的雁翎刀与金瓜锤。

    这三个玩意儿,属于是元帅军的标志性冷兵器了。

    石万钟见了刘承宗还是很亲切,见面就拜倒行礼道:“少东家,奉任将军之命,将韩王带来了。”

    他原是绥德农家,闹旱逃难到肤施,被刘老爷收留做了佃户。

    后来被安排进延安卫,在骁将杨彦昌麾下就任总旗,一路拼杀立功,多次险些击杀延安巨寇刘承宗,一直做到千户官职。

    因此刘狮子对‘少东家’的称谓并不见怪,晾着一旁行礼的韩王,跟石万钟好好聊了几句。

    他问了问延安卫驻军平凉府的情况,又说了父亲的近况,这才让石万钟下去休息,将目光转到韩王身上,满脸难办。

    因为他对韩王突然从平凉跑出来,有点摸不着头脑。

    “殿下快坐,怎么从藩国出来了?”

    几年未见,韩王的变化不小,当初那副大孩子的青涩气质已经不见了,行起礼来满身贵气,看着成熟许多。

    不过他一起来,上前走出两步,暗纹道袍大袖里两只手往上一提,刘狮子脑子里那久违的熟悉感就来了。

    “大王还是这么器宇轩昂啊!”

    非常狗腿,是韩王殿下没错。

    韩王落座,这才身子微微往刘承宗的方向侧着,道:“小王听说,大元帅兵围西安府城,城中陈奇瑜、练国事竟据不出降,不由怒火中烧,便想过来为大王略尽绵薄之力,试试能否将之劝降!”

    刘承宗看他这一本正经的模样就不禁发笑:“殿下还有这本事呢?”

    说罢,他也不待韩王反驳,便直接了当道:“我看殿下就是在平凉城里憋坏了,想找借口跑出来玩吧?”

    韩王自是憨笑,拱手道:“大王慧眼如炬!”

    这确实是一方面,他早就想从平凉城里出来玩玩了。

    不过还有一方面原因,是自从任权儿驻军平凉府以后,那平凉城他是一天也呆不下去了。

    平凉一点都不太平,在关中被刘承宗击溃的明军,散兵游勇是一股股往北跑,延安卫和延安营那一万军队人员繁杂,由领了阻拦明廷溃兵的任务,几乎是天天打仗交兵、杀人放火。

    不是堵住了明军,就是两个加强大营自己的逃兵和追兵打。

    毕竟任权儿和杨彦昌那支军队,表面上是两个营,其实还包括关宁、镇筸及平凉兵各一部,说是五个不满编的营也不为过。

    如此混杂的兵力构成,军兵来自四面八方,将校又都在明廷内部仕官已久,军中思想混乱,一会儿有管队带兵跟着明军跑了,一会让有明军管队带兵来投,出现什么情况都不奇怪。

    好在有任权儿及延安卫这根定海神针在那杵着,这才大乱子没有,小乱子不断。

    而在这个动荡时期,韩王的危机感极其强烈。

    随着元帅军东征,刘承宗拿下陕西全境只是时间问题,韩藩面临的外部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这主要是因为,刘承宗的情况变了。

    过去刘承宗在河湟甚至西宁,韩王都觉得自己非常安全。

    因为韩藩与元帅府的合作非常亲密,平凉府就是元帅军向陕北老家沟通的中转站。

    韩王就在平凉府躺着,就能得到元帅府的保护。

    但如今刘承宗已拿下陕西大部,甚至平定全境都只是时间问题,那么问题就来了。

    韩王跟刘狮子也算旧相识,那一双眼睛就像照妖镜似的,一眼就能看出刘承宗的真身,整个一钱袋子成精。

    所以他确信,刘承宗占领陕西,不可能给他发禄米。

    那便意味着韩藩,从保持中立态度的中转站兼吉祥物,变成元帅府的累赘了。

    这是韩王万万不能接受的代价,因为变成累赘真的会死。

    元帅府并非只有刘承宗一个人,哪怕刘承宗不想杀他,总有人会想杀他。

    他是中转站长,没人会忤逆刘承宗,但当他成为刘承宗背上的累赘,情况就不一样了。

    所以他这次从平凉急奔五百里跑到西安,真正目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在元帅府刷存在感,抱紧刘承宗的大腿。

    不过刘承宗显然没那么顾及韩王的小心思,需要他换位思考的人太多,明显没啥威胁的韩王不在此列。

    他只当是韩王贪玩,对外面的世界好奇,因此便笑道:“此间军务繁忙,恐怕顾不上殿下,你要是想玩玩,我让羽林郎给你写下文书,去兰州河湟逛逛,不要在陕北固原乱跑,兵荒马乱。”

    “不用,小王没那么贪玩!”

    韩王闻言把脑袋摇得拨浪鼓,连忙道:“我就想跟在大帅身边长见识,多少是个亲王,幕府总有用到的时候吧?”

    刘承宗到这个时候,才终于很认真地正眼看了韩王:“你……这次过来是找我有事,在平凉杀人放火了?”

    韩王被噎了一下,心知刘承宗这句杀人放火是开玩笑,那驻军平凉的任权儿将军三句话不离长官,他觉得刘承宗对平凉府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他思忖片刻,这才问道:“大帅对平凉府,是个什么安排?”

    刘承宗并未立刻回答,因为他觉得韩王问的不是平凉府。

    他对平凉府没什么安排,眼下平凉府给任权儿、杨彦昌、张上选、祖承勇四部一万兵马提供兵粮,这对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甚至因为平凉府够呛能让这支庞大军队吃饱穿暖,所以到现在他都没给平凉府发去什么要求、再增添什么负担。

    最多不过是给任权儿发去命令,让杨彦昌、张上选、祖承勇三部尝试屯田。

    但也只是尝试,毕竟粮食种进地里,不是今天种明天就有的。

    平凉府的事,真正需要依靠的还是知府蒋应昌。

    蒋应昌也算是个老熟人,早年是合水知县,刘承宗攻破合水县时认识他,算是个不错的官。

    说起来,蒋应昌能当上平凉知府,还真得感谢他。

    在他去合水之前,蒋应昌在合水县的地位,就和杨彦昌在延安卫的地位一样,长腿官印。

    蒋应昌这个知县是被百姓求官求来的,在此之前只是庆阳府安化县的教谕,秀才出身。

    到任以后,县中权势俱被豪家把持,根本没有县太爷的权威。

    全靠刘狮子破城过境,把哄抬米价欺行霸市的粮商、仰仗王府的豪强仪宾、狼狈为奸的致仕官员一扫而空,这才真正掌握县中实权。

    依靠刘狮子带不走的陈年谷子和财货,稳定了县中情况,操练民壮备寇、教导居民屯田,得了杨鹤的赏识。

    紧跟着平凉府的知府就被罗汝才和杨承祖架起来的金蝉子弄死了,当时出殡还是刘承宗在平凉城给办的,很风光。

    如今刘承宗想来,蒋应昌能坐上平凉知府的位子,恐怕靠的还是他刚领兵西走,别人没人敢到平凉府上任的机缘。

    当然,崇祯爷用人不拘一格的优点也不得不提。

    崇祯缺点不少,但在用人方面确实不讲出身,不受那些条条框框约束,唯才是举。

    在这个角度上,蒋应昌一介秀才出身的知县,被越级提拔为知府,崇祯对蒋应昌有知遇之恩。

    因此刘承宗也不愿去强硬地推蒋应昌一把,逼迫他做出效忠选择。

    万一把他逼死,反而不美。

    更希望使用类似韩城左懋第那样的柔和手段,反正兵马已经进驻平凉,陕西姓刘的大势也无法更改,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就足够了。

    刘承宗挑挑眉毛,对韩王问道:“殿下想问的,是韩藩吧?你若想回大明,我准你卷起家当进驻韩城,如何?”

    说罢,他还补了一句:“你可别觉得我没诚意,陕抚练国事现在还在武关躺着呢,我的人送到那,送葬队根本没法出武关,河南、山西的瘟疫闹得厉害,我让你过黄河就是害你。”

    韩王向后靠着深吸口气,他总觉得,刘承宗对他的智力水平有所低估。

    当然低估可以理解,刘承宗把西北所有人都耍得服服帖帖,他也并不觉得自己比刘承宗智力水平高。

    但低估的有点太厉害了。

    他当然知道刘承宗不会害他,以刘承宗之武力,捏死他就像捏死蚂蚁一样简单,要害早害了,根本不必等到现在。

    问题是你给本小王扔到韩城里面又有啥用呢?将来还是迟早要变成元帅府的地盘啊。

    总不会你觉得韩王就该进韩城吧?

    这可是两个韩国啊。

    明朝韩藩这个韩,是周王分封姬姓诸侯时,封到开原做东夷长的韩侯国。

    而韩城的韩,则是韩侯国被商纣王的叔父箕子所建立的朝鲜国攻灭之后,韩侯国后裔姬武子跑到晋国做家臣,受封韩塬,而后三家分晋,建立韩国。

    韩城除了沾了个韩字儿,跟他的藩国根本不相关。

    “我不过黄河,我就……”

    韩王说着,面露难色,看看刘承宗,又眼神躲闪地低头,半晌才抬头道:“我就跟着大帅了,大帅要不给我封个官,我也有个位置,不然我慌啊。”

    刘承宗明白了。

    韩王的担忧,他十分理解。

    至少截至目前,元帅府对明廷宗室的处置烈度仍然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

    这跟刘承宗本人有很大关系,他从未有意识地处死一个或几个亲王、郡王,以此来增加威势。

    因为他只注重实际,他只要好东西。

    钱、粮、人、地,至于明廷宗室的命,尤其亲王、郡王的命……拿走就拿走了,留下就留下了,他无所谓。

    反正也没啥大用。

    但到如今这个时候,韩藩就已经成为元帅府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刘承宗眼下处理的事情太多,原本顾不上韩藩,不过如今韩王既然来了,他正好也想听听韩王的想法。

    他说道:“过去韩藩禄米,是陕西在发?”

    “是,镇国以下至中尉女庶,近三千人,每季陕西应拨两万余两……”

    说着,韩王小心翼翼地看着刘承宗眼神,看他一副压根没打算给的样子,连忙补充道:“不过也用不了这么多,陕西经常欠个二三十季。”

    “二三十,季?”

    刘承宗仔细思索了一下这个时间跨度,心里寻思,还得是宗室跟大明亲。

    这边兵军饷欠个三十多个月就顶不住了,宗室居然能撑三十多个季节。

    怪不得……刘承宗想到这,心想不对啊,便道:“那金蝉子呢?他都被饿得起兵了,你韩藩哪儿来三千人啊?”

    “大帅,确实有这么多人,金蝉子作乱的时候死了不少宗室,但很多宗室庶女都在城里,以前快三千,如今也就两千了。”

    说着,韩王俩手一摊道:“但还有肃藩的呢,先在平凉城里衣食无着的贫宗挺多。”

    “我封你个官职爵位容易,但这么多人……”

    刘承宗说着,心里有了想法,像看见什么奇货一般看着韩王,啧啧称奇道:“我这好像还真有一个适合你的职位,你一会见见帅府的礼部尚书张献忠,到礼部仪制司担任主事如何?”

    “至于韩藩,你在仪制司之下设立一局,专管宗室,就先从韩藩开始,有才能、谋生技艺的,你尽管举荐;没有的则作为庶民,至于宗女,未婚配的,也由你负责为其挑选夫婿,早日成家。”

    “挑选对象紧着天山军来,天山军有地有钱,但那边缺少王化,宗女没别的本事,至少有个贵族架子,卫拉特人吃这套。”

    “还有,朝廷欠了你们宗室那么多钱,你的金蝉子兄弟死了没有?”

    韩王正被刘承宗一堆前朝宗室安置办法冲击得脑子正迷糊呢,闻言下意识摇头道:“在宁州当山大王呢。”

    “没有正好,你派人联系,还有韩藩愿意当兵的宗人,等这西安府城破了,伙同秦藩愿当兵吃粮的宗人组个营,看看是愿意找大明讨债,还是去天山拓地。”

    刘狮子边说边摇头:“反正元帅府不养闲人,都得给我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