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边的三间正房,中间是客厅,左右两边各一间卧室,因为有两层台阶的缘故,并不适合给姜父住,林二少和姜露住在左侧的卧室,林年年住在右侧的卧室。
姜父和刘老爷子住东厢房,刚好一人一间,西厢房一间是强子的卧室,一间做为林年年的书房。
南面的三间房,一间作为杂物间,一间作为浴室,还有一间收拾出来预备给将来的保姆阿姨住。
规划好之后,林二少才开始往里添置,首先是东厢房需要再添加一张床,客厅需要把原来的红木桌椅撤掉,改换成一整套的沙发和茶几,书房因为是给女儿准备的,所以桌椅也要去木匠那里订做,换成小孩子用的高度……
添置家具再加上打扫卫生,搬家已经是三月下旬的事情了。
强子不用说,肯定要跟着他们走,但刘老爷子这儿却是不太愿意。
“我在这儿住得好好的就不跟过去了,再说这里离照相馆还近一站路呢,我还折腾什么。”
老姜那是跟着女儿女婿住,强子是过来工作的,还得用三轮车接送老姜,当然也得跟过去,他跟着过去算什么。
林二少指定不能把刘伯伯一个人留在这儿,人多才热闹嘛,而且刘伯伯一个人光吃饭都是问题。
“我把您的房间都准备好了,就在我爸房间隔壁,我还给你们准备了躺椅和小茶桌,方便你们喝茶聊天。再说了,我从滨海回来的时候,刘营长还托我好好照顾您呢,我要是把您一个人留在这儿,全家跑到另一个地方去住,那还算照顾您吗?”
一套说法不起作用,林二少就果断换了另一套:“让您搬过去,主要还是考虑到我爸和强子,他们俩单独上下班,我实在放不心不下,还得劳烦您多操操心。”
岳父再怎么要强,腿脚毕竟是不方便,强子呢,带着助听器也只能听到近距离的声音,上下班骑三轮车必须得有人在后面提醒。
如果刘伯伯不能跟着去的话,那要么是他再招人,要么就得租车上班,总归是不方便。
刘老爷子叹了口气,小两口买房的时候他还真没想过搬家的事儿,只觉得那套小院又漂亮又敞亮,住在那套院子里肯定比住楼房舒服,只是……孩子们来看他怎么办。
他住在年年的房子里,不会觉得不自在,但孩子们肯定不好意思上门去别人家看他。
“我倒觉得您不能做常住的打算,不是不欢迎您,而是您现在每个月也能拿百分之十的分红,将来如果开分店,您去主持分店的话分红可以调到百分之二十,钱留着又不能生钱,银行利率那么低。我看您也挺喜欢这种小四合院的,您先在我这儿马马虎虎住上一年,等明年你也在这儿买上一套不就得了。”
“所以您别先担心孩子们来不来看您,您三个孩子都是当兵的,一年到头也没几天的假,您争取一年换房,没换房的这一年先凑合在我们这住着。”林二少努力游说道。
现在买什么都不如买房子,买楼房不如买四合院,发财的机会走过路过不可错过。
刘老爷子差点被绕进去了:“我又不缺房,买什么房子。”
“您是有房子,两室一厅的房子,万一您的三个孩子都拖家带口回来看您,他们怎么住?一家住卧室,一家在客厅打地铺,另一家总不能跑到过个道里去睡吧,所以还是得买房。今年咱们就先定个小目标,您呢,年底的时候买套小四合院,我呢,再买套大四合院。”
虽然很怀念开汽车代步的日子,但如今的小汽车比四合院都贵,四合院将来能涨疯了,小汽车顶多开上十几年就要淘汰了,而且是越用越不值钱。
这笔经济账,林二少还是会算的,所以他不打算买车,有钱就买房,岳父和刘伯伯这样最好也别把钱存着,存在家里钱不会多,存在银行利息是很微薄的。
刘老爷子并没有觉得将来房价会涨,但也不认为会跌,钱对他来说,存银行和买房子是一样的,他又不会霍霍钱。
但一年挣一套房,这目标听起来就让刘老爷子觉得带劲儿。
谁说退了休的人就不中用了呢,他老刘比年轻人还能干。
“那就搬。”
两家搬家的动静不大,旧家具不用搬,除了手电筒,两家唯一的家电就只有刘老爷子的收音机,虽然不比后世轻便,但也没大到哪里去,最多的行李是衣服鞋子,但也只是装了六个麻袋而已,三轮车一趟就能送过去,盘碗杯碟书本纸张这些再凑一车,基本上就算搬完了。
姜父和刘老爷子离开只告知了相熟的十多户人家,邀熟人们过几天去新房子里暖房。
像对门,虽然是住的最近的邻居,但平时没多少往来,自然用不到特意告知。
至于林家,全由林二少一个人拿主意,林二少不去说,也没人会说。
但一家子搬走的事儿还是在两三天之内就传遍了整个家属楼,尤其是那十几户人家暖房回来后,把小院大夸特夸。
“独门独院,里面整整十二间房,那院子大的能在里面搭六个乒乓球台,老姜这回可算是熬出头了,不知道离了的那个会不会后悔。”
别看许凤兰搬过来住没几年,但没有她不知道的事儿。
“人家后悔什么,又不是老姜自己挣的,还不是孩子争气,孝顺了爹还能落下娘吗?”许凤兰想着在村里的小院,也有些嫌弃儿子分到那楼房了,忒小忒憋屈,马上打听道,“院儿里有自来水吗,有能冲水的厕所吗?”
“那哪能没有呢,人家厕所都分两间,男厕女厕都有……”
没等人夸完,许凤兰就扭头一路小跑回家。
“儿啊,你给娘也买套小院吧,就咱们老家那种小院,你娘没有享福的命,就喜欢住平房。”
许凤兰的儿子,服装厂的车间主任小心翼翼问道:“您要回老家?”
“不,那哪能回去呢,我还得帮你看孩子,还在京市,对面老姜家不就买了小院吗,咱也买。”
“娘,您儿子我的存款也就只够在老家给您盖套小院,京市的小院不叫小院,叫四合院,贵着呢,您要真想住,从大杂院里买一间的钱儿子能挤出来,再多我就没辙了。”
这么贵!
许凤兰嘴里嚷嚷道:“老姜家那丫头看来是真挣钱了。”
谁说不是呢。
邻居们越是恭喜她,林母心里就是越不是滋味。
小儿子是住上独门独户的四合院了,不像她们以前住的大杂院,三十多户人家住一套房,又小又急用个水都要排队。
可搬家这么大的事儿,小儿子都没告诉她们一声,暖房叫亲家以前的工友也不叫她们,更关键的是这房子是小儿媳挣的,女强男弱是什么情况,看老大两口子就知道。
顾青心里头就更不是滋味了,妯娌和小叔子提前走在了她预想当中的发财道路上。
上辈子,她想过的就是妯娌的日子,重活一世,她活得比以前好了,可妯娌过得更好了。
不同于顾青,林向南却是松了口气,在钱没还上之前,住远点才好呢,免得见面心虚尴尬。
年后这三个月他偷偷攒了点钱,但是不敢多拿,每天也就是拿个一两毛,赶上生意好的时候就三四毛,现在攒了三十多块了,年底的时候肯定能凑个整数给小弟送过去。
这样的话,老婆那边一年还一百,他这边再一年还一半,两年就能把钱还清了。
林父只恨两个儿子不争气,大的被媳妇拿捏,小的被媳妇养着,他还不如姜老头这个绝户呢。
本来家属楼这边因为姜露开店、林家卖工作的事情,出来摆地摊的人就多,老姜家买四合院的事情传开后,摆摊的人就更多了,以前还只是回城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出来摆摊做生意,现在退了休的、把工作让给儿女的许多老同志也出山了。
这股摆摊做生意的风气甚至渐渐蔓延到了整个街道,当然这是后话,眼下搬到四合院住的几个人也并非事事顺心。
首当其冲就是林二少和姜露,孽是林二少造下的,他就不该给刘老爷子定什么小目标,让这位伯伯跟打了鸡血一样,又要招新人,又让他和老婆过去培训,老婆培训技术,他培训销售技能。
被拔苗助长的还有姜父,刘老爷子一半的精力放在管员工和店面上,剩下那一半的精力,四分之一用来督促小林和小姜,四分之一用来帮老下属尽快独当一面。
别看两个人差了不到十岁,但刘老爷子做了多年的厂长,而且还是工人总数超一千五的大厂,用当厂长的经验来管理一家店是大材小用,但姜父这些年一直守在库房,没有任何管理经验,需要学的还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