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穿进男主传记中的她[六零] > 第 18 章 活儿哪能都自己干
第18章
她趁陈芳不注意,把钱压到后者枕头下,再
活路做得好,就想法帮她接单子;做得不好或是不会做,就找人给她传授技艺。
陈芳还没来得及答,孙希希就看到另一间茅屋里靠窗摆放的一架织布机。
织机看上去已经是老物件了,手指常接触的地方都已经被磨出了包浆。
块头也大,把间小茅屋占去了一多半。
孙希希眼睛有些
陈芳眼神却暗沉下去“会。可我没棉花”
没棉花就纺不了线,没线就织不了布。
孙希希摆摆手“那有什么,我可以帮你向公社贷款。但关键
说着,把陈芳身上的补丁衣服扫了一眼,唔,旧归旧,这布织得还挺细
又瞅见她衣角下露出来的几缕穗子,她好奇地撩开她的衣角,却见里面挂着只小香囊。
那香囊用的是米色底细布,上绣红色纹案。因颜色搭配得合适,看着竟还有几分致。
孙希希略有些惊喜地问“婶子的绣活儿做得不错嘛。”
陈芳不好意思地说“这不是绣上去的,是织布的时候就织上去了。”
孙希希一愣,这才
原来土布竟也能织得这么细,纹路这么复杂漂亮的
她旋又想起丝绸的提花工艺是了,真丝都能提花,土布怎么就不能提花了
她再看陈芳,表情就有些唏嘘了。
这位的手艺搁后世,那就是非遗传承人的水准。可长
她问她“你这小香囊能送给我吗”
陈芳赶紧把香囊解下来,诚惶诚恐地递给了她“这点小破玩意,也多亏你能瞧得起它。”
她无以回报,幸好她还喜欢这个。
孙希希二话不说,拿着香囊就直奔供销社。
她先给售货员抓了把瓜子,跟对方闲聊了几句,就开始推销了“你瞧我这香囊,用的布料漂亮吧你看你这边的布,才只是粗布。我这布料多细呀,还有提花纹。”
“你要看着合适,能不能赊我点原棉,我让做这料子的人给你们专供这种提花细布。”
售货员当然识得好货,但也为难得紧“这是陈婶子的香包吧”
那位年轻的时候可是十里八村出名的纺织能手,听说四天就能纺十丈粗布。
可惜这里的人都穷,解放前,大家种的棉花、纺的线、织的布,只能拿到集市上互相换,比如一斤线换一斤半的棉花,这多出来的半斤可以再纺线,或是直接拿去换粮食。
陈芳的布织得再好,也就比旁人多换上那么一、二两线。
也是麻
绳专挑细处断,她攒的那些线和原棉
没了这些东西,她还拿什么织布
也就偶尔有年轻姑娘会找她绣嫁妆,靠那点活路维持生计,不至于饿死罢了。
售货员对孙希希说“不是我小气不肯赊,你看谁敢赊给她啊她家穷成那样,赊给她了你不怕她还不上啊”
再说了,这边的人自留地里多少都要种点棉花。你别看我这里挂着布料,可好些人都是自己织布自己穿的。这东西挂这儿纯粹就是证明我们这儿品种全的。”
售货员吃了她的瓜子,没给赊棉花还觉得挺不好意思。
可孙希希已经得到她想要的信息了,早说嘛,原来这边的人家都要种棉花的
这下就没有棉花票的限制了。
她凭借公家身份,逐户去找农户棉花,直白地告诉对方“你能拿得出来多少棉花,就卖我多少。”
人家问为啥这么多,她就把关爱孤寡老人,提升妇女经济入两个项目拿出来讲。
她说“买棉花的钱,是我替她向公社贷的。到时候她的布匹卖了钱,再把贷款还上就成。”
但其实,她是又生了一个主意。
只要她能找到合适的售卖渠道,到时候不止能解决陈芳的生活困境,还能让她给别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妇女开织布培训班,带动大家一起提升经济入
可惜的是,哪家农户的棉花都不多,自己又得自留大部分。
到最后,她也只到四斤半。
也就够纺同等重量的线而已。
倒是陈芳对她千恩万谢,感激涕零,说“紧够了,能纺一匹布呢”
生怕辜负了她的好心,接过原棉就开始搓棉卷儿。
她好奇地问她,从棉花到成布,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陈芳就满是歉意地说“可能要花点儿时间棉卷儿搓完,还得纺线、拐线、染色、上浆等等,好十几道工序,这个可能得半个月”
她小心地瞧着她的脸色。
孙希希笑了“婶子,不着急。你什么时候织完,我什么时候帮你拿去卖。”
既然要耗时半个月,那她就可以着手搞其他工作了。
不管是成立妇女互助会,还是去县城、省城参考布匹流行款式,替陈芳打样,抑或是从现
赵春花现
她再是高兴于孙希希找了那么多活儿干,自己不必担忧被辞退的事了,但劳累也是实打实的。
她每回翻山越岭地做完优抚工作或调解后,回到办公室就直接趴桌上起不来了。
她捶着腿抱怨“我这小胳膊小腿儿的,都快散架了”
孙希希就点了她一句“这么多事你一个人干,是恼火。但你可以
找人帮你干嘛。”
她满眼期待地等着她的主意那谁会帮我呢”
孙希希说“成立一个挂靠妇联办的妇女互助会啊甘谷驿常住人口将近万人,别说你了,就是再招几个人,光是调解工作这一项就根本做不完。妇联总不能只做调解吧”
“不止要成立互助会,以后还得
赵春花听得目瞪口呆,良久道“你说得容易”
孙希希不仅说得容易,做得也容易。
特别是妇女互助会,只要找出群众中最热心的那拨妇女,再进行下思想观念改造,一个个能马上上岗的。
君不见后世还曾成立了“热心大妈公益组织”,走街串巷专治各种家庭“顽疾”。
你儿女不孝、夫妻打架,乃至房顶漏了,她们都能热心地想法帮你解决问题
她自己当初不就是因为

到时候谁家闹矛盾了,互助会成员能马上赶赴现场调解。都是一个村儿的,闹矛盾者还敢完全不给人面子的
那可比赵春花有效率得多
孙希希还琢磨着要多往人群里钻,多找人聊聊天,把热心妇女筛选出来,谁料当天就遇上个当爹的替自家闺女过来
曾老汉颇有些拘谨地双手递过喜帖“婚事是月前就定下的,本来不敢惊动尊驾。可您贵为公社干部,又是大学生,还是从伟人身边过来的,要是您明天能大驾光临,敝舍当能蓬荜生辉。”
那帖子也写得极讲究,最后还落了一句“敬辞礼金”。
还真是为了让她给新人长脸来的。
她也没解释自己是省城人,不是首都人,微笑朝他拱手恭喜。
等老汉走了,她才跟赵春花打听这人的来历。
原来此人解放前竟是一名伪保长,后来怕被打击报复,一直低调低头做人,对谁都客气有礼得很。
又因为有文化,
任文书后,他也自觉得很,天天都跟大队委“早请示、晚汇报”,每周都要写一份自我检讨材料。
时间长了,人们言语间虽有些瞧不上他,倒也没特意为难他。
听说此人会做人,孙希希也就放了心。
第二天随便包了个1元钱的红包,就去了婚宴现场。
她去的时候,新郎已经出
曾老汉原该待
一看到她过来,忙躬身朝她作礼,颇觉荣光地跟男方父母和宾客介绍“这位是妇联办的孙干事,是我们甘谷驿头一位大学生干部,还是从首都伟人那边过来的。”
男方父母看到曾老汉竟能请来这样一位大人物,原本对女方家庭出身不太满意的,这会儿也不由高看女方一眼。
堆满笑容,把孙希希请到了上座,而他俩则陪坐两侧。
孙希希再把红包拿出来“钱不多,是个心意。”
曾老汉赶紧推脱“您人能来,就是给咱天大的面子了,这怎么行”
倒是男方父母厌烦他把礼金往外推,赶紧下说“既然是心意,不,那也太不给人干部面子了。”
男方母亲还悄眯眯看了一眼,居然有1块钱
细面馒头1斤才2毛钱,这都够买5斤了
城里人一个月才28斤定粮供应
等到上菜的时候,别桌的荤菜就一个大白菜炒猪下水,孙希希这桌除了这个,还端上了个骨头汤。
再摆了盘子,放上几颗水果硬糖和花生、瓜子、红枣。
连荤菜一起,全摆
就是给她一个人吃的
孙希希自己倒是对这些不咋感冒,指着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