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二哥, 你们到哪儿了?种的薄荷还活着吗?用薄荷泡的水煮绿豆汤特别解渴……”
蒸汽船的速度虽比以前的船快许多,但从京城到非洲,路途遥远。虽然船队准备了充足的食物, 还有好几名御厨随行。胤禔、胤礽还是经常没胃口。
每到这个时候,胤礽就会拿起胤祺送的小册子,翻翻有没有什么解暑、开胃的饮子。
这个本子里除了各种饮子和甜品的配方外,还有胤祺的一些碎碎念。胤礽读到这些的时候, 眼前不自觉浮现起小少年弯着眼睛念叨的样子。
从前, 他跑毓庆宫来蹭饭就是这样,哪怕没人回应,他也能自顾自叨叨半天,说蒙语的时候叽里咕噜特别快,说汉话的时候就变得慢吞吞,偶尔还会用错词儿。胤礽就会纠正他。
自从知道老五有这个系统后, 胤礽就把他之前表现出的亲近, 看成是在故意表演。
难道自己真的想错了吗?
“你们到台湾有没有吃到芒果、椰子之类的水果?听说椰子汁很解渴。我还没吃过椰子……”
胤祺的字写得并不算多好, 但比前两年已经精进不少, 比老三老四老七差了些,却比老八的字端正。
“……之前大哥跟我说,二哥觉得我招人喜欢, 我还挺高兴, 但是后来发现你还是不爱搭理我……”
写到这儿,胤祺还画了一个撇嘴的哭脸,胤礽的唇角却不由向上扬了下, 哪儿有人好好的写着字突然画画的。
还有大哥是怎么回事?这察言观色的能力还不如老三呢。
不过这事儿被直接拿出来说真的好吗?虽然胤祺不在面前, 胤礽还是有点警惕地皱了下眉头。
自从凌普寻找术士的事情被汗阿玛发现后,胤礽一直担心汗阿玛会把此事告诉老五, 不知老五会如何对付他。
可几个月过去,老五好像始终蒙在鼓里。
看她写得这些内容,似乎也只察觉到了自己不喜欢他,却不知自己差点害了他。
胤礽继续往下看,心中的猜想便得到验证。
“我也不知道二哥为什么不爱搭理我了,汗阿玛说是你心情不好。二哥呀,你要想开点儿,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如常想一二。”
胤礽微怔,下意识的思考胤祺宽慰自己的目的,但或许,根本没什么目的。
“你不爱搭理我也没事儿的,我虽然可爱,但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喜欢和我玩儿。”
自己说自己可爱,也不害臊。胤礽眼前仿佛出现了小家伙得意洋洋的样子,嫌弃地哼了声。
“但二哥一定要喜欢你自己呀,不是喜欢太子,是喜欢保成(胤字太难写了,还是保成这名字好)”
胤礽:“……”宫里只有三个人会叫他“保成”,老祖宗、皇玛嬷、汗阿玛。老五的胆子越来越大,都是汗阿玛惯的。
他的目光在这句话上停留了许久,不太明白老五的意思。
正蹙眉思索,胤禔推门进来,“老二,豆芽长出来了,咱晚上可以吃个凉拌豆芽。”
胤礽抬头,“吃凉面吧,放点黄瓜丝和豆芽。”
“我想吃凉拌豆芽!”胤禔不乐意。
胤礽:“那你自己吃,我要吃凉面。”
兄弟俩日常抬杠,反正你喜欢的我一定不喜欢,你想吃这个我偏偏要吃那个。
胤禔探头看了眼胤礽手中的册子,“这不老五写得食谱吗?还以为你读什么正经书呢,原来在看这个。”
之前他提议把这册子直接给厨子,胤礽不答应,每次想吃什么还得现从册子里找,仿佛这册子里写着秘籍一样。
“大哥,”胤礽抬眼看向已经自己找椅子坐下了的胤禔,“我有件事想请教你。”
“哟……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太子爷都用上请教俩字了。”胤禔说着还往外看看。
胤礽:“……”他没搭理胤禔的阴阳怪气,继续道:“我有个朋友,家里的孩子自称他自己脑子里长了一个东西,他一闭眼睛眼前就会出现许多话本子,看的多了,系统还会给他送书。”
“还有这好事儿?”胤禔笑道:“那不是省了买话本的钱?”
胤礽:“……这是重点吗?你不觉得这事儿稀奇?”
“稀奇啊,可太稀奇了。不过这世上稀奇事儿多了。”胤禔道:“佛祖不还每年给咱们赐书吗?按时按点的,跟发教材似的。”
胤礽:“……你难道不觉得这小孩是被什么东西附身了?”
胤禔想了想,“有可能,让萨满给他看看。”
“看不出来呢。”胤礽道:“这小孩平时都表现得挺正常,只有闭上眼睛才能看话本,兑换出来的书,倒也没什么有害的内容。”
胤禔道:“都是什么内容啊?”他当故事听了,还好奇地追问。
“是一些来自后世的书。”胤礽道。
胤禔睁大眼睛,“后世的书,就比如咱们能看到咱们子孙后代的事儿?”
胤礽点头。
胤禔笑起来,“若真有这样的事儿就好了,看看哪个子孙争气,不争气的早点打死算了。”
胤礽:“……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的小孩,你会如何待他?”
胤禔想象了下自己的宝贝女儿有这样的奇遇,“那我肯定把她当大宝贝一样宠着啊,让他给我兑换点书看……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还不天下无敌了?”
胤礽:“……”汗阿玛大概就是这个思路了,“你就没怀疑过这些书的真实性?”
胤禔:“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提前做好准备总归没错的。”
胤礽;“你就没想过,你的孩子其实已经被这个奇怪的东西控制,只是为了让你看到这些书。”
胤禔皱眉,老二的问题可真多。这小子是想写话本吗?不过闲着也是闲着,他就顺着胤礽的话思索,“我觉得你这个设定不合理,假设这个神异的东西是想让我看到后世的内容,附身在什么道士喇嘛萨满身上不是容易的多?或者直接来托个梦也成啊!附身在一个小孩身上,还搞出什么看话本送书的名堂,跟那酒楼里点酱肘子送小菜似的,这不脱裤子放屁吗?”
胤礽:“……”
胤禔见胤礽神情有些呆愣,得意地挑挑眉,“一看你就是没读过多少话本的,大哥我虽然不爱读正经书,话本却是看了不少,你要是想写让主角知道后世的事情,那还是托梦来的方便。”
他说完见胤礽皱着眉在那思索,以为他还没想明白,就举了个例子,“就拿佛祖赐书来说,因为是佛祖赐书,书里的内容才有说服力。这些书要是老五老七他们拿出来的,或者梁九功拿出来的,你会信吗?”
胤礽:“……”
对于胤禔、胤礽来说,去往非洲的路途是漫长而无聊的,只能用读书和闲聊来打发时间。对于在京城的官员们来说,这段日子同样难熬。
佟国纲、佟国维兄弟弹劾索额图卖官,证据确凿。万岁爷在早朝上训斥索额图,将其罢官。
索额图原以为只要太子还在,万岁爷就不会真跟自己计较,朝中也不会有人真弹劾自己。
哪怕是明珠都不敢这么做,毕竟自己下马,明珠也风光不了多久。他俩虽是死对头,却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只要明珠还想辅佐其他皇子,他就不可能真置自己于死地。
谁料,佟家兄弟会突然跳出来翻旧账。
索额图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佟家想扶持四阿哥。
他都能看明白的事儿,万岁爷不可能不明白。可万岁爷还是把这件事公之于众,当着满朝文武给他没脸。
比起丢了顶戴花翎更让索额图惊慌的是,万岁爷此举造成的后果——没了自己,太子爷回京后拿什么跟大阿哥斗?
凌普死了,自己被罢官,万岁爷这是要斩断太子的左膀右臂,让他成为彻底的孤家寡人,只能依靠他这位汗阿玛吗?
索额图试图让詹事府的那些汉臣劝劝康熙,但詹事府这些人忠于太子,不是忠于索额图。尤其几名汉臣,他们并不希望太子和索额图走的太近,因此只是随便敷衍他。
索额图四处求人的事儿很快传到了康熙耳中,他专程派人去府上斥责索额图。索额图这才老实了。
即便如此,朝中也没几个人敢往废太子的方向上琢磨。万岁爷都放心的让太子去规划治理殖民地了,可见对他还是很信任的。而且几位近臣还经常听万岁爷念叨直亲王和太子,有时说夜里做梦梦见他们了,有时又说他俩不在,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就凭这份挂念,也不至于废太子。因此,满洲勋贵倒是十分老实,还有人去打探佟家兄弟的想法,佟家难道是想扶持四阿哥?
这他们可不答应,有佟家在,就算事成了,从龙之功也轮不到他们这些满洲勋贵。而且,四阿哥这孩子可不好糊弄,万岁爷让他查盛京内务府的账目,又查出许多问题,许多宗室家里的包衣都受到牵连。
若这位爷真当了皇帝,他们的日子恐怕更不好过。
因此,佟家弹劾了索额图后,朝中许多人对佟家反倒是敬而远之了。
佟国纲和佟国维却也不在意,别人不知凌普因何自尽,佟家是清楚的。万岁爷定然早已对太子不满,只是还没发作而已。加上皇贵妃说太子打了四阿哥,万岁爷也是心知肚明的。
这种时候万岁爷把太子派出去,明显是想趁机削弱太子的势力。佟家只是揣测圣意,适时地送了些证据给万岁爷罢了。
至于太子倒了,佟家要扶持哪位皇子,连佟国纲、佟国维兄弟都不知道,还得看看这段时间万岁爷对其他皇子的态度再定。
翻过年,三阿哥、四阿哥也都到了入朝站班的年纪,三阿哥领了修书的差事,四阿哥则进了户部。
目前看来,这两位贝勒都有可能是新太子的人选。
不过不管是谁,佟家都不慌。
去年大选,三阿哥的福晋定下来了,是董鄂彭春的女儿,也就是隆科多之妻的妹妹。若三阿哥是新太子,这沾亲带故的,佟家只要不犯大错,应该还能再兴旺一朝。
四阿哥不用说了,皇贵妃抚养长大的,亲额娘那边帮不上忙,要想争太子之位还得倚仗佟家。
而且佟国维和隆科多父子俩分析,万岁爷可能更中意四阿哥,四阿哥只比三阿哥小一岁,也到了订亲的年纪,但今年大选,他的嫡福晋却没定下来。
很有可能是因为四阿哥的福晋不好定,定得身份低了,以后万一成了太子妃,就不够格。身份太高,容易暴露万岁爷的想法,让大阿哥和太子的人感到不安。
其实,胤禛的福晋人选没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胤祺跟他透露过他的福晋是内大臣费扬古的女儿乌拉那拉氏,可如今选秀年龄调整了,乌拉那拉氏今年还没到年龄。
皇贵妃让他看其他几个人选的画像,他也没有喜欢的,这件事就搁置了。
怕康熙不高兴,胤禛还拜托胤祺去跟康熙解释一下。
康熙:“……怎么?历史上老四和他福晋感情很好?”
胤祺:“这个话本里说法不一。”
康熙道:“那他为什么要等,万一三年后又失望怎么办?”
“反正可以看画像,万一不喜欢,就选其他人呗。”胤祺道,本来皇子福晋全由康熙和太皇太后、太后等人相看,皇子本人是拿不了主意的。但胤祺说姐妹们都能看,他们也要看。
他还给康熙讲了自己前两天看的话本,这个话本的主角是胤禟,因为胤祺和他同母,书里胤祺终于不是跑龙套的了。
可胤祺看了关于自己的内容后,整个人都不太好。
话本里说,自己宠妾灭妻,和嫡福晋他塔喇氏感情冷淡,却偏宠刘佳氏和瓜尔佳氏。导致五福晋在王府就跟个透明人一样,眼睁睁看着妾室一个接一个生孩子,最后郁郁而终。
胤祺虽然不太相信自己会对嫡福晋这么差,但看了话本后多少有点阴影。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给皇子们选福晋的时候还是看看画像的好。
而且胤祺读了那么多话本,深知妻妾太多没什么好处,他以后只想娶一个福晋,那可不得挑个合眼缘的吗?不过这点他就没跟汗阿玛说,汗阿玛知道肯定会唠叨他。
胤祺已和康熙说过原本历史上三福晋、四福晋的人选,如今听胤祺说历史上的五福晋是个员外郎的女儿,不由皱眉,这出身比老四的福晋差了好大一截。看来历史上自己真的不怎么重视老五。
为此,康熙还安慰胤祺,“放心,朕不会给你选六品官的女儿做嫡福晋。”
“出身不重要,主要是原本历史上的我可能不喜欢她。”胤祺虽然还懵懵懂懂的,却也知道和不喜欢的人相处很难。
因为这件事,他对那个历史上的五福晋还有点愧疚,希望她能遇到喜欢她、珍惜她的人。
康熙也不希望皇子们和自己的嫡福晋关系不好,偏宠妾室,传出去都不好听。于是便答应让胤祉、胤禛看看画像。
能给他们看得都是已经筛选过的,就两三人。胤祉知道自己的嫡福晋是董鄂氏,看了画像也挺满意,就定下来了。
胤禛没看中,那也只能再等三年。
次年春天,胤祉成亲,三福晋虽是将门虎女,却也是读过不少书的,胤祉、胤禛出的算学教材,她也学过。
胤祉发现自家福晋学过自己编的书,骄傲得不行,见了胤禛、胤祺忍不住吹嘘。
胤禛低声提醒,“那书是系统送的,不是你编的。”
胤祉:“……不管不管,反正她以为是我编的,她还说是学我编的教材长大的。啊,她好可爱!”
胤祺:“三哥,你这样好像菲利普。”
菲利普成婚后,还是每日入宫读书,天天换着花样跟阿哥们夸三格格。三格格给他绣个荷包他能美半天,给他写首歌他兴奋的晚上睡不着,还专门在尚书房唱给胤祺他们听。
之前胤祉、胤禛还嫌弃过菲利普没出息,这会儿胤祉被说像菲利普,立刻板起脸,“别别别瞎说,我还有事要忙,先走了。”
少年说完就溜了。
胤禛嫌弃地瞥他一眼,心说自己成婚后绝不会如此。
胤祺倒是觉得这样很好,三哥一看就很幸福。
胤祉、胤禛如今不用到尚书房念书了,胤祺想见他俩,都是下学后到阿哥所这边来找他们。
偶尔二人得空,也会去校场练习骑射。只是校场人多,不方便说系统的事情。
而且胤祺也不是每日都能按时去校场了,因为他经常被汗阿玛叫到乾清宫帮忙。有时候没有奏折看,汗阿玛也会给他讲讲朝堂上的事儿。
俩人还经常把胤祺兑换出来那些书拿出来讨论。康熙还让胤祺陆续读了他自己兑换出来的书。
胤祺本还不太想读来着,汗阿玛总是额外给他布置任务,他下学后都没什么时间玩儿了。
不过汗阿玛说,他不能兑换出来这些书光让别人发愁,他自己当甩手掌柜,必须也让他体会一下这些书的威力。
胤祺也只好答应下来。
他原以为有话本内容做铺垫,自己再读这些书心情不会有太大波澜,一开始读《欧洲史》、《我的前半生》等还好,直到他读到《近代中国八十年》。
这书胤祺读了一个多月,每读一章都要缓几天。
读第二次鸦片战争那段时,他白天看菲利普都不太顺眼,法国后来竟然也那么坏,还有俄国,趁火打劫,终究还是占了东北好大一片地方。
怪不得汗阿玛那么提防洋人。
胤祺一边读,一边跟汗阿玛分享感受,有时候还会讨论解决办法。
胤祺最常问康熙的问题就是,“如果是您在位,您会怎么做?”
然后他们就发现,有些问题可以避免,有些问题连康熙也束手无策,除非改变某些制度。
可在晚清那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下,进行变法只会引起朝廷动荡。如果是康熙在位,他也不敢保证变法能成功。
好在他们知道了某些已经存在的问题,可以徐徐图之,一步步改变。
策妄阿拉布坦还没解决,康熙也不敢有大动作。他想趁着自己这两年精力旺盛,朝中几名老将也都还在,把外患解决了。于是,康熙跟胤祺商量后,决定今年的万寿节和太子生辰都不安排佛祖赐书。
兴许策妄阿拉布坦以为大清这些年国运不济,会趁机发兵。
万寿节后,还有一些朝臣私下议论此事,担心是不是会有灾异,到了五月,太子生辰也没有佛祖赐书,猜测之人就更多了。正好陕西等地连续两年旱灾,虽说朝廷及时赈灾,没造成太多百姓饿死。但百姓的日子到底不如从前。
朝臣们原本只是私下议论,直到“圣躬违和、不理政事”的消息传出。
很快就有人打听到,万岁爷染了疟疾。
第172章
如今, 疟疾在大清并不算特别难治疗的病。
金鸡纳树的树皮和青蒿能治疗疟疾,这事儿不仅太医院的太医知道,连百姓们都知道。
因为疟疾有发热症状, 之前民间就经常用青蒿、柴胡等药治疗这种寒热交替的病症。金鸡纳树的树皮却是这两年才被大清的医家用起来。
《济民月刊》前年就刊登过相关文章,介绍疟疾的病因和金鸡纳霜的用途,配合几个祛热的汤药方子一起用,见效更快。
这文章还是胤祺拜托太医写的, 他在好几个话本里都看到过汗阿玛患疟疾, 病情严重,太医们束手无策,最后是靠传教士带来的金鸡纳霜,也就是奎宁,治好了康熙的病。
胤祺试图推一下汗阿玛患病的时间,但话本又说法不一, 他于是没把这事儿跟汗阿玛讲。只是让太医们研究下金鸡纳树的树皮对疟疾的治疗效果。
《世界地理全知道》中提到老挝有许多金鸡纳树, 老挝就是如今的南掌国以及周边的一片地方, 也算大清的藩属国, 前些年被洋人盯上了,已把金鸡纳树带到了那边。
阿灵阿出使时,也把这树的树苗带回京城来了, 只是金鸡纳树在京城自然种不活, 对气候带有一定了解的康熙,让他们把金鸡纳树和咖啡树一块带云南去试试。果然种活了。
因此,金鸡纳树的树皮如今已经和其他的药材一样, 在许多药铺都有售卖。只是因为产量很低, 价格不便宜。
但宫里药房自然是不会缺少金鸡纳霜的,太医们确诊康熙患得是疟疾后, 立刻就拟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即便如此,太皇太后和太后还是着急的不行,尤其是太皇太后,竟要派苏麻喇姑来乾清宫侍疾。
康熙忙让胤祺把老太太劝回去了。
康熙这次生病,是胤祺和四格格在旁侍疾。侍奉汤药的事儿大多是四格格在做,胤祺则是帮着应付一些来探病的内务府官员。
大概是因为胤祺平日就经常来乾清宫,这次万岁爷生病,让他来侍奉,也没显得多奇怪。
至于找四格格来,原因就更简单了。如今未出嫁的格格中她年纪最长,做事也稳妥。
其实,康熙叫他俩来侍疾,也是因为这俩孩子身体底子好,不担心累着孩子。
像老四、老十一那小身板,他还舍不得呢。
康熙生病这几日,条陈都是内阁在处理,有些密折送到宫里,康熙也没精力看。
这期间,后宫妃嫔也时不时来探病。
康熙除了让皇贵妃留了一会儿,其他人都没说几句话便让她们回去。
其他阿哥格格们也每日都来,康熙只隔着帘子问问胤祉、胤禛办差的情况,并叮嘱尚书房的皇子们认真读书,也便让她们回去。
胤祉、胤禛领了差事后,胤祺就成了尚书房内年龄最长的皇子。其他阿哥没特别的感受,胤禟、胤俄却是格外高兴。喜欢管束他们的四哥不在,五哥是个好脾气的,他们终于可以随便闹腾了。
谁料五哥远没有想象中好糊弄,五哥虽然不会板着脸教训他们,但他会无奈地去跟宜妃和老祖宗告状,有一次他俩化学课给师父的茶盏里倒酒精,被五哥发现,直接告到了汗阿玛那里去。
他俩就纳闷了,五哥是怎么做到一边做实验一边耳听四路眼观八方的。
胤祺自然没这个本事,但他派了胤禩在这俩小皮猴子身边当“卧底”,胤禩对弟弟们都很好,弟弟们也很依赖他信任他,商议各种鬼主意也从不瞒着他。
在胤禟、胤俄看来,八哥就是下一个五哥,而且八哥比五哥还会说话,经常笑眯眯夸他们,偶尔还会参与他们的小恶作剧。
殊不知,他们最信任的俩哥哥已经联手了。至今,胤禟、胤俄都没怀疑过八哥。
康熙病了三日,第四日寒热交替的症状便几乎消失了。他又想处理政务,胤祺和四格格都劝他别急。
康熙根本闲不住,就让胤祺把密折打开,先分分类,看看有没有要紧的事情。
胤祺点头,熟门熟路地就开始分折子。
四格格之前就听胤祺说过他经常被抓来帮忙,却没想到是这样帮忙,密折和普通条陈可不一样,能给康熙写密折的人都是康熙的心腹,奏折中的内容可能涉及朝廷机密。
这些折子汗阿玛竟然都让老五看?
汗阿玛什么时候对老五这么信任了?
父子俩商议政务,康熙便打发四格格先回翊坤宫去,好好休息。
四格格三天三夜守在乾清宫,晚上也是和胤祺换着在隔间的榻上躺一会儿,也确实累了。
回到翊坤宫后,四格格先是跟宜妃说了下汗阿玛的病情,昨晚发过汗后,症状已经缓解了,让宜妃放心。
这两日康熙病着,妃嫔们也都提着一颗心,尤其宜妃,胤祺和四格格在旁侍疾,看似是荣宠,却也担着责任。
俩孩子年纪都小,万一伺候不周,万岁爷有个三长两短,那结果简直不敢想。
佛祖保佑,总算是熬过来了。宜妃大大松口气,让四格格去洗个澡,补一觉。
四格格休息好,才又和宜妃说起胤祺的事儿。
“汗阿玛竟然让五弟看密折,五弟也就大喇喇弟看了。这事儿若让外面人知道了,恐怕会多想。”
从去年开始,宜妃就意识到这问题了。万岁爷对老五的态度显然和对其他阿哥不太一样,隔三差五就叫他去乾清宫帮忙,对此,荣妃和德妃话里话外都有些酸。太子不在,要找人帮忙,也该找年纪较长的胤祉、胤禛,越过他俩叫胤祺去算怎么回事。
宜妃自然是说三阿哥、四阿哥要办的差事也很重要,然后把俩孩子夸一通。尤其四阿哥,是查账的一把好手,如今进了户部简直如鱼得水。
自家老五没什么长处,让万岁爷操心,才经常叫去耳提面命,也帮不上什么大忙。
宜妃嘴上虽各种谦虚,心里却是惶恐的。她知道老五能被万岁爷如此信任,和他脑中那系统有关。可太子以及他手下的人并不知道,太子回来后万一收拾老五怎么办?
果然,四格格也和她有一样的担忧。
“外面的事儿咱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每到这种时候宜妃就羡慕皇贵妃、贵妃等人,她们的娘家人在京城,能帮上忙。郭络罗一家子除了在官学读书的几个晚辈,剩下的都在东北。
“您可以试探试探汗阿玛的意思。”四格格道:“五弟明年也要入朝站班了,汗阿玛既然如此偏疼他,应该已经想好了要把他安排到何处。”
宜妃想了想,“最好是安排些无关紧要的差事,对吗?”
四格格摇头,“若是太闲的差事,就说明汗阿玛以后也会时常叫五弟到跟前帮忙。”小姑娘说着不由皱眉,汗阿玛是想扶持一股新的势力,来打破朝中现在的党争局面吗?
现在朝中大体可分为三派,满洲勋贵、宗室王公支持大哥,索额图及其党羽,以及一些汉臣支持太子,剩下的汉臣两边不站,但这些人在朝中说话没那么管用,偶尔也会依附明珠或者索额图。
如今索额图被罢官,明党这边有了优势,汗阿玛要保护二哥,定然不会让明党太风光,培养老五,让宗室勋贵多一个选择,分裂明党的势力,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
她把自己的分析讲给宜妃,宜妃有些呆愣,四格格小小年纪,比她想得还深。
“这可怎么办?”宜妃这下更急了,她可不希望自家老五卷进太子之位的争夺中。
四格格道:“您先问问汗阿玛的态度,如果汗阿玛真有此意,咱们只能找老祖宗和皇玛嬷帮忙了。”
康熙病愈后忙着处理积攒下来的朝政,过了几日才来翊坤宫。
因这回胤祺和四格格侍疾尽心,也算有功,康熙给宜妃和四格格赏赐了些东西。
宜妃谢过恩后,跟康熙闲聊几句,便把话题绕到老五的事情上。
康熙一听她问对老五的安排,就知道宜妃在担心什么。
“老五的读书进度和老七他们一样,五经还没读完,不着急领别的差事。”康熙道。
宜妃:“……”她和四格格竟都没想到会是这个答案,不过想想也是,老五虽然只比老四小一岁,学习进度可差了两三年的。
她莫名就松了口气,只要还在尚书房读书,不接触外朝的事情,官员们想攀附老五都没机会。
康熙病愈后才得知朝臣们私下的担忧,他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这时候得疟疾,反而给他的计划又加了一项佐证。
不过这些消息传到准噶尔时已经是两个月后,是由去准噶尔的商队带过去的。
策妄阿拉布坦这两年之所以按兵不动,是在解决准噶尔内部的矛盾,收拾那些忠于噶尔丹的贵族们。
直到今年,准噶尔内部才算安定了一些,但兵力还是不如噶尔丹在的时候。
仅凭准噶尔现在的兵力,东征恐怕有些危险。策妄阿拉布坦不是莽夫,立刻想到和和硕特部求助。
正好和硕特部的达来汗也对清廷有所不满,漠北那两位活佛干涉寻找达来的转世灵童,十有八/九是清廷指使。
和硕特部和策妄阿拉布坦一拍即合,打算分兵攻打大清,策妄阿拉布坦率两万大军攻打喀尔喀部。和硕特部的达来汗则率兵从青海入甘。
听说这两年甘肃等地有旱灾,当地驻军肯定没多少粮草储备,事不宜迟,说打就打。九月,和硕特部这边先发兵。
他们没想到的是,老将费扬古早带着三万大军在甘肃等他们了,粮草充足。
因为这两年陕甘两地遭灾,朝廷为了方便运粮,特意修了一条从京城到西安的铁路。
不仅粮草是通过蒸汽车运来的,连士兵们都是坐着火车来的。
到了西安再骑马赶往甘肃,时间省掉了一大半。
如果说和硕特部这边是靠蒸汽火车抢占先机,策妄阿拉布坦那边就纯属他倒霉,刚出伊犁就遇上了雪崩,队伍被困在路上,举步维艰。原本准噶尔就有很多人不赞同如此草率地东征。且不说准噶尔的元气还没恢复,就算已经恢复到了前两年准噶尔汗国的实力,攻打大清也没那么容易。而且大清这两年和准噶尔的商队往来越来越频繁,许多贵族从中获利,一打仗,他们又没赚钱的机会了。
赶到喀尔喀督军的福全和胤祉在喀尔喀等了一个月,愣是没等到人。
说好的两万大军呢?再不来他们就回京城过年了啊。
第173章
康熙本来是想亲自赶往喀尔喀督军的, 愣是被朝臣们拦下来了。太子还没回来,万岁爷又御驾亲征,朝中没人镇着, 还不乱套?
康熙估算了下策妄阿拉布坦的兵力,再看看已经成亲,有点大人样子的胤祉,最终还是决定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
不过, 胤祉心思简单, 容易被下面人骗了。康熙还是派福全跟着他,遇事两人能有个商量。
喀尔喀三部是真没想到策妄阿拉布坦会如此草率的发兵,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是听说今年万寿节佛祖没有赐书,博格达汗又患了疟疾,就以为大清国运由盛转衰了。
可就在他们刚发兵不久, 太后圣寿, 佛祖又赐书了啊!
要怪也只能怪准噶尔的消息太不灵通了。
这大冬天的, 最不适宜动兵。策妄阿拉布坦也是急糊涂了。
胤祉、福全还以为准军想搞偷袭呢, 如临大敌地每日派斥候打听,过了几日,总算是有消息了。
准军正逼近喀尔喀部, 但人数……似乎连一万都没有。
福全:“又搞虚张声势那一招, 没意思。”
胤祉却多长了个心眼儿,没有放松警惕,并派人去别的路上巡逻, 兴许策妄阿拉布坦是想分兵偷袭。
胤祉实在是想多了, 要不是策妄阿拉布坦手下也有几个忠心耿耿的将领帮他稳定人心,他们连一万人都没有。
队伍遇到雪崩后, 军中就有人建议撤兵回伊犁,开春再打。但和硕特部那边都发兵了,他们这边撤兵,策妄阿拉布坦不好跟达来汗交代,雪崩也得硬着头皮上。
接下来又是一场暴雪,军队中冻死了许多将士,便有副将带着麾下士兵反叛,还劫走了粮草。军中一片大乱,叛逃的叛逃,冻死的冻死,饿死的饿死,到喀尔喀时就剩下一万人了,这一万人也是人困马乏,
真到了两军对峙的时候,胤祉、福全看到准军这状态都有些不忍心了。
福全试图劝降,早点低头,保这一万将士的性命。
如果没有心腹叛逃的事情在前,策妄阿拉布坦或许真的会考虑暂时归降,再寻求良机。
但他现在归降,无疑是在打自己的脸。遇到雪崩的时候,大家都劝他撤兵,他不撤,一路损☆仙☆女☆整☆理☆失惨重见到清军,又低头了。若是如此,连这一万人都不会服他!
于是,策妄阿拉布坦明知会败,还是死战到底。
最后,准军惨败,活捉策妄阿拉布坦。
胤祉、福全大胜,却因蒙古这边连日大雪,没法赶回京城。
康熙送信,让他们不着急回京,正好也看看新修建的归化城有没有什么不足。
胤祉、福全在蒙古对抗准噶尔时,胤禛、胤祺则被安排去曲阜祭孔。
到山东还没有火车,要坐马车去,一来一回也要两个多月。
这是胤祺第一次和兄长一起出外办差,俩小少年又忐忑又兴奋。胤祺也不敢贪玩儿了,跟四哥一起留意沿途的民生民情。
沿路的官员得到两位小贝勒要去山东祭孔的消息,早早准备起来。
听说四贝勒喜欢书画,五贝勒喜欢美食,各地官员都是投其所好。
谁料这两位小贝勒根本不搭理他们的讨好,四贝勒是严肃拒绝,还会板着小脸将他们训斥一番。
五贝勒看着好说话,却没答应任何一地乡绅的邀请。
胤祺给的理由很简单,白天赶路,没怎么活动,吃了大鱼大肉容易积食,休息的时候就想吃点家常便饭。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借着送食物的机会贿赂胤祺,在食盒下面的隔层里放了两根金条。
吕宝德拎着那食盒就觉得不对,看到里面的金条,忙去请示胤祺。
他们这日休息的地方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这样小县城的县令竟也如此大手笔。连胤祺都不由皱眉。
次日,他还是见了这名县令,让胤祺奇怪的是,对方并没什么要求胤祺的,只是说自己和胤祺的大舅道保有交情,所以送了些银子孝敬五贝勒和宜妃娘娘。
胤祺把两根金条推回去,“那麻烦您用一根金条搭个粥棚,救济街上的乞儿流民,另一根金条做些冬衣,发给买不起冬衣的百姓。”
他说着还又掏出两个三两的银锭子,“拿这个给手下差役发工钱,让她们做事尽心一些。”
县令:“这……这这如何使得?”
“你不是说这金条是孝敬我的吗?我嫌带着麻烦,索性直接在你这儿花了。”胤祺笑眯眯,他如果直接拒绝,又要推来推去好不麻烦。索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县令脸色涨红,他还以为五贝勒是小孩心性,压根没注意外面的情形,而且,两位贝勒入城时,他不是清过道吗?怎么还会有乞儿流民?
胤禛、胤祺进城时没看到,但昨晚俩人偷偷溜出去逛了一圈,还是发现了瑟缩在僻静小巷里的乞丐。
乞丐各地都有,京城也不少见。并不能以此就判定此地的县令是个坏官。但贿赂皇子就不应该了,还是得敲打敲打他。
县令愣了片刻才转过弯来,让胤祺把钱收下,施粥和做冬衣的事儿理应由官府掏钱。
胤祺忙摇头,“那不一样的,你用衙门的钱办事我不好过问,你用我的钱若是偷工减料的,我就有权追究责任了。”
县令:“……”五贝勒好可怕!
胤禛得知此事后,欣慰地拍着他的肩膀,傻弟弟可算长大了。
为了监督县衙真的在拿钱办事,他们还特地留了个侍卫在这边盯着。
侍卫盯得很仔细,粥不够稠,冬衣里面的棉花不够厚,他都指出来去找县令,不能拿着他们五阿哥的钱不办事吧?是有多想不开,敢昧五阿哥的银子?
县令:“……”
他又不好说这钱是他的,那不就暴露自己贿赂五贝勒的事儿了吗?
合着五贝勒是在扮猪吃老虎,根本没表面上看着那么单纯。得和周围几县相熟的官员说一声儿,别被五贝勒的外表给骗了。
胤禛、胤祺到曲阜后,除了按照流程祭祀孔庙外,还见了当地的衍圣公及其子弟。
自从各地官学开始教算学、洋文和科学后,许多儒生都感到了危机,孔家人的危机感是最强的。
听说这改革官学的办法就是五贝勒出的,这样一个略有些愣头愣脑的小少年,为何要跟儒家过不去?
偏偏这回皇上还让五贝勒来祭孔,衍圣公心中不免多想,当今万岁爷表面又是立嫡子为太子,又是开设博学鸿儒科,处处宣传忠孝仁义,实则心中对儒家并无多少敬畏,到底是不通教化的蛮夷。
在祭祀之后,衍圣公便当着孔家许多门人和曲阜几位大儒的面,跟两位皇子讨论儒学问题。
说是讨论,实则就是想试试俩小孩的水平。
让众人惊讶的是,两位皇子对四书五经的内容都十分熟悉,一点不露怯。
开玩笑,读书读一百二十遍,还要时不时被抽查,谁这么学都熟悉。
而且胤祺这两年经常在康熙跟前帮忙,康熙这人表达欲很强,原本师父们讲的经筵日讲,都被他改成了读书讨论会,他读到有感悟的地方就要大发议论。胤祺这两年听了不少,对四书五经的理解早不止是在尚书房里学的那点东西了。
胤祺还不忘跟这些儒生们吹嘘一下他更加博学的三哥,“我三哥懂得比我多,本来该他和四哥来祭孔的,但是他去喀尔喀督军了。”
胤禛也道:“我虽与三哥一同学习,但在经学上的造诣远不如三哥。”
儒生们:“……”
知道你们皇子都很厉害了。可既然对儒家思想如此熟悉,为何还要学习那些洋人的东西。
有人隐晦提出了这事儿,胤禛、胤祺都露出茫然的表情,“除了洋文,还有多少东西是洋人的?”
胤禛道:“就说算学吧,行,阿拉伯数字是外面传进来的,那换成汉字,说的好像换成汉字你们就会一样。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你们能精通几个?”
别人不好说,反正从小养尊处优的衍圣公是既不会驾车也不会算数,更别说骑射了,他怕是连弓都拉不开。
胤禛、胤祺很不给衍圣公面子,当着儒生的面把他羞辱了一番。
偏偏衍圣公也没办法跟两位小贝勒计较,只能先把这事儿记下,等日后太子登基,总有他报仇的机会。
胤禛、胤祺回到京城时,已经临近年关,听康熙说,胤禔、胤礽也已经到台湾了,休整几日便到京城。
胤禔、胤礽此行比预料中多了几个月,主要是非洲那边比较混乱,光摸清那边的情况,就废了好一番功夫。
再加上水土不服,胤礽到非洲后又病了一场,好在有太医跟着,药材也充足,在床上躺了几日还是缓过来了。
兄弟俩这一路上相处下来,虽然还是说不到三句就抬杠,但一起去往陌生的环境,接受各种意外和考验,感情不知不觉就更亲近了。
到台湾后,胤礽得知舅公被罢官,脑袋嗡的一声,原本即将见到汗阿玛的期待顿时少了大半。
胤禔见他这几日闷闷不乐的,就凑过去找他说话,“一年多了,你的话本写的怎么样?”
“什么话本?”胤礽疑惑蹙眉。
“就主角能知道后世之事的话本?”胤禔道。
胤礽:“……我什么时候说我要写话本了?是你自己在那里瞎猜,我明明说的是,我一个朋友家的小孩。”虽然这么说有些大不敬。
胤禔顿时忘了自己是来安慰胤礽的,挑了挑眉,“太子爷还有朋友?”
胤礽:“……”
是啊,他没有朋友,能全然信任的便是索额图和凌普,一个畏罪自杀,一个罢官在家。
汗阿玛是想让他做孤家寡人吗?
胤礽去非洲这些日子,康熙没有一日不挂念,得知他和胤禔能回来过年,又是安排人打扫毓庆宫,又是安排南府排戏,等他们回来要好好热闹热闹。
谁料,父子见面后,胤礽面上的笑容却有几分勉强。
康熙只当他是身体不适,亲自替他摸了摸脉搏。
胤禔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从小汗阿玛和老二就这么腻歪,他才不稀罕,他身体好着呢。
确认胤礽只是因为舟车劳顿,有些气虚外,没有太大毛病,康熙才松口气。
胤禔、胤礽刚才已给太皇太后和太后请过安,被拉着嘘寒问暖了一番,父子三人便聊起朝中的事情,从陕西灾情说到对藏地的政策,从第一次上战场的胤祉说到第一次出外祭祀的胤禛、胤祺。
胤礽终于把话题绕到了索额图的事情上。
康熙听他问起这个,便打发胤禔回王府去。
胤禔走后,康熙才和胤礽讲起事情始末。
他早料到胤礽会因此难过,但没想到胤礽听完会掩面而泣。
康熙见他哭哭啼啼的,火一下就上来了,“你离京期间,朕得了疟疾,你一句不问,先关心一个外人?”对比这一年多的挂心,这孩子的冷漠让他心寒,“保成,你太令朕失望了!”
第174章
梁九功听着殿内隐约传出来的争吵声, 有些难以置信。
太子爷不在的时候,万岁爷一天三遍地念叨着保成,每日都给菩萨上香, 保佑太子平安归来。
当然,还有直亲王。但直亲王镇守喀尔喀的时候,万岁爷可没这么揪心。
太子爷好不容易平安回来了,不是正该嘘寒问暖吗?怎么就吵起来了?
梁九功抬眼, 在今日当值的一班小太监里瞧见了田富, 这小子来了乾清宫还是愣头愣脑的。但看在五阿哥的面上,他还是给这孩子提了一级,从洒扫太监变成了跑腿传话的太监。
他朝田富招招手,低声道:“快去尚书房找五阿哥,就说万岁爷和太子吵起来了。”
田富虽不懂这事儿为何要找五阿哥,却还是老实领命。
尚书房的皇子们正练字, 胤祺有点昏昏欲睡, 听田富来传话, 他还以为汗阿玛叫他, 到门外一问,听说汗阿玛和二哥吵起来了,瞬间清醒, 一路小跑往乾清宫赶。
康熙原以为自己训斥胤礽几句, 这事儿就算过去了,谁料这小子竟敢顶嘴,说他不是为索额图哭, 而是为自己哭。
康熙一听更气了, 你个太子当成这样,不孝不悌也就算了, 还好意思哭,他这个当阿玛的才应该哭。
在康熙的计划里,本是想以太子身体孱弱,不能操劳为由废太子。对外塑造胤礽体弱多病的形象,朝中官员也不敢落井下石。
可胤礽这态度,激怒了康熙,他恨不得立刻召集群臣,宣布废太子。
胤礽更委屈,他本就觉得自己这太子当得憋屈,如今身边能信任的人也被汗阿玛除掉了,大哥遇事还能有明珠商议,他呢?孤独和无助让他觉得一日比一日难熬,根本没想到汗阿玛患疟疾之事。
被汗阿玛提起,他才意识到自己竟然忘了过问。他知道自己确实错了,可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为何会变成这样?汗阿玛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胤祺赶来时,殿内的瓷器茶盏碎了一地,有的是康熙砸的,有的是胤礽砸的。
康熙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见胤礽回头冷冷看着胤祺,“老五消息倒是灵通。”
胤祺老实回答:“田富告诉我的。应该是梁九功让他传的话吧。”没有梁九功吩咐,乾清宫的小太监们是不敢把宫里的消息传出去的。
胤礽看向康熙,冷笑,“汗阿玛,您听见没,梁九功都是老五的人了,您像防贼一样防着我,怎么就不防着您的其他儿子?”
胤祺这才明白二哥又胡思乱想了:“……二哥!梁九功这不是找我来劝架的吗?怎么就是我的人了?再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想汗阿玛,这世上没有人比汗阿玛对你更好了?”
胤礽此时哪儿听得进去,嘲讽地勾了勾嘴角。
康熙坐在御座上,气得面色铁青,“老五你也别劝了,你二哥心里索额图排第一。”
“肯定不是的,”胤祺跨过地上的碎瓷片,抓住胤礽的胳膊晃晃,“你快说不是。”
胤礽不说话,汗阿玛希望自己把他放在第一,可他何尝又把自己放在第一了?
“快说话呀二哥!”胤祺急死了,“我们都知道你有很多委屈,可以慢慢讲,你看汗阿玛都气得砸东西了。”
康熙扫一眼地上的碎瓷片,“这些可不是朕一个人砸的。”
胤祺瞪大眼睛,二哥是真疯了,竟敢在汗阿玛面前砸东西?
胤礽深知今日闹这一场,汗阿玛对自己的印象定然降到了极点。但他向来是控制不住情绪的,如果能随时保持理智,他也就不会在汗阿玛面前落泪了。
胤祺正不知该如何劝,就见胤礽双膝一弯跪在地上,“儿臣罪该万死,不孝不悌,不配为一国储君,请汗阿玛下诏废太子。”
此言一出,康熙和胤祺都愣在原地。
康熙万万没想到,胤礽会主动说出这话,虽然自己已有废太子的打算,但储君人选是他这个做皇帝的说了算,岂由胤礽决定?
胤祺也跪下了,“二哥,这话可不能随便说啊!”
怪不得原本历史上,汗阿玛会相信二哥是被魇镇了,二哥情绪上来这口不择言的状态真的和他平日温文尔雅的样子判若两人啊。
康熙垂目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个儿子,胤礽早已满面泪痕,胤祺也已经红了眼眶,他深深叹了口气,一开口声音也有些哽咽,“既然你这个太子当得这般委屈,朕就成全你。”
“谢汗阿玛。”胤礽郑重地叩头谢恩。
康熙扭头没有看胤礽,摆了摆手,“老五,扶你二哥回去。”
胤祺应了声是,扶起胤礽,没着急往外走,而是掏出帕子递给胤礽,“二哥,擦擦眼泪。”
胤礽这才注意到胤祺眼圈也红了,一时有些怔愣。
自己被废后,汗阿玛最中意的新太子定然是老五。
这小子该高兴才是,在这不过是表演给汗阿玛看的。
他接过帕子,擦了擦脸上泪痕,便转身往外走。
胤祺忙跟上,到门口时又不太放心地回头看汗阿玛。
康熙说完成全胤礽的话后,就转头看着别处,此时也没有将视线挪回来。
胤祺心中酸涩,很想去安慰汗阿玛,可他知道,汗阿玛此时的心情并不是几句话就能安慰的。
去毓庆宫的路上,兄弟二人都没有说话,踏入毓庆宫的门槛,胤礽才看向胤祺,“行了,你完成任务了,回去吧。”
胤祺拉住他,“把你送进屋。”
小少年一路都忍着眼泪,此时开口,眼泪终于落了下来,进屋时便哽咽出声。
“汗阿玛又不在,你少在这儿猫哭耗子假慈悲。”胤礽道。
胤祺耳边却响起另一个声音在宣读上谕,“太祖太宗世祖之缔造勤劳、与朕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以付此人……”
“怎么会这样?到底发生什么了?”另一个焦急的声音听起来陌生又熟悉,胤祺觉得像是自己的声音。
“别问了老五。”这是三哥。
“为什么不问?汗阿玛他们走之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还有大哥,大哥又是怎么回事?四哥,你说句话!”
“老五,此事与你无关,你去宁寿宫看看皇玛嬷吧,她老人家得知此事,定会担忧,你去陪陪她。”这是四哥的声音。
巨大的无力感将他淹没,小少年不自觉蹲在地上,痛哭失声。
胤礽被他这反应吓住,“老五,你……”
胤祺哭得喘不过来气,他脑中出现很多很多声音,三哥、四哥、皇玛嬷,额娘,每个人都在劝他不要管,与他无关,九弟、十弟脸上有期待和兴奋,劝他支持老八……
直到胤祺被拽起来,耳边的声音才骤然消失。
“老五,你没事儿吧?”胤礽手忙脚乱地把他推到椅子边上,“你不要装可怜吓唬人啊!”看着面前小少年的神情,胤礽都能感觉到他的悲伤和无力。他口中说着让他不要装,心里却明白,这不过是自己自欺欺人罢了。
“二哥,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胤祺有点恍惚,抓着胤礽的胳膊。
胤礽这下真的急了,“哪儿有什么声音?老五,你是不是哭的耳鸣了?要不要叫太医来?”
“不……不用了。”
胤祺晃了晃脑袋,自己好像多出了一些记忆,但仔细回想,又有些模糊。
胤礽身边的小太监在门口探头探脑,不知该不该进来送茶。胤礽示意他把茶端进来,还解释了句,“五弟被吓着了,缓一会儿就没事儿了。”
小太监退下后,胤礽又仔细打量胤祺的脸色,“被废的是我,又不是你,哭成这样。”
胤祺的思绪被拉回现实,“二哥,你不要担心,哪怕你不是太子了,汗阿玛也会保护你的,他真的真的很爱你,很心疼你。”
胤礽鼻子也有些发酸,他何尝不知道汗阿玛对自己的偏爱,只是这份偏爱终究抵不过君臣之别。发泄过的胤礽恢复了一些理智,“我知道,我知道汗阿玛的难处,只是……”他没说下去,也掏出自己的手帕给胤祺,“擦擦眼泪吧,你的帕子刚被我用了。”
胤祺擦掉眼泪,“二哥,索额图他……”
“好了,不提他。”胤礽道:“我知道舅公有很多问题。我只是无法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远离我。”他自嘲地笑了下,“估计我被废后,更会如此了。”
“不会。”胤祺道:“大家都会心疼你的,老祖宗,皇玛嬷,还有兄弟姐妹们,有些人对你好因为你是太子,但我们不是。”
“行了,别安慰我了。”胤礽把茶递给他,“喝口茶回去跟汗阿玛交差吧。”
胤祺一口气灌了半盏茶,还想再安慰二哥几句,但见他神情平静,又觉得没什么好劝的了,等二哥换了身份,他早晚会明白,谁对他是真心谁对他是假意。
胤祺又从毓庆宫回到乾清宫,康熙站在书架前,见他进来,不等他行礼便道:“怎么不多陪陪他?”
胤祺道:“二哥让我回来跟汗阿玛交差。他定是不放心您。”
康熙哼了声:“不孝的话说了一箩筐,这会儿不放心朕了。”
胤祺也没问二人是怎么吵起来的,只走过去道:“汗阿玛,还是按照您计划好的理由废太子吧。”
康熙:“他不孝不悌,朕凭什么还要给他面子?”
“您这不是给他面子,是给他活路。”胤祺道:“上回您和我这么说的。”
康熙哼了声,“这事儿用不着你管。”
“可我答应过您,我要保护二哥。”胤祺道:“若全天下人都知道二哥不孝不悌,我还怎么保护他啊!”
康熙仍不置可否,胤礽刚才说了太多过分的话,他现在想想还气得胸口疼。
但自己刚才也说了许多绝情的话。
胤祺拽拽他袖子,“您不吭声,我就当您默认啦,该用晚膳了。”
“你还吃得下饭?”康熙一听臭小子把话题转到吃饭上,眉毛立刻竖了起来。
胤祺:“……心情不好才要吃饭呢。”
“没心没肺的东西,回尚书房吃去。”康熙摆手。
胤祺:“我要陪您用膳。”
康熙:“朕去毓庆宫。”
“好!那我撤了!”胤祺一听汗阿玛要去和二哥一起吃饭,松口气,旋即又道:“你们可再别吵架啦,更别砸东西,东西是无辜的。”
“快走快走,别在这儿啰嗦。”
胤祺回到尚书房,阿哥们已经在用晚膳了。
大家只当五哥又被叫去帮忙了,虽说二哥已经回来了,但刚到总该休息休息。等过几日帮忙的事儿就轮不上五哥了。
胤祺仍是一句话也没透露,一个人安静下来,才又想努力回忆刚才在毓庆宫里在脑中闪过的记忆片段。可惜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连那种如潮水般涌上来的无力感也悄然退去。
小少年纠结了一会儿,没想出个所以然来。索性不琢磨了。
康熙三十二年春,和硕特部战败求和,胤祉和福全也带着被俘虏的策妄阿拉布坦和准噶尔诸将回到京城。
外患暂时平息,太子胤礽上奏表示自己自幼患有胃病,病情反复,卧床修养方能缓解,实在无力为储君替皇父分忧,自请辞去太子之位。
朝中一片哗然,但因为事先有铺垫,大家稍一打听,便知这段时间毓庆宫时常请太医,万岁爷也经常去探病。
而且听直亲王和同去非洲的官员说,在那边太子也病过一次。
可因为身体原因,就自己辞去太子之位的事儿还是前所未有。
反对是不可避免的,康熙也给了大臣们劝阻的时间,一个月后,康熙还是同意了胤礽的请辞,同时封他为理亲王。
第175章
对于胤礽自请辞去太子之位这件事, 反应最大的除了索额图和詹事府的官员外,便是胤禔。
胤禔百思不得其解,冲到毓庆宫去想问个明白。
胤礽还在装病, 躺在床上不怎么想搭理他。他这段时间也曾后悔过,自己不做太子,不仅辜负了汗阿玛,也辜负了所有教导过他的师父们, 陈廷敬、汤斌、唐甄……每一个师父都对他寄予厚望, 希望他成为仁德爱民的明君。
可老师们对他的期待,像是一副枷锁,束缚着他的想法和行为。随着年纪渐长,他就愈发感到喘不过气。
哪怕太子这个身份给他带来了许多尊荣和特权,也无法让他忽视这种压抑和煎熬。
所以,那日他才会在情绪崩溃之下, 说出让汗阿玛废太子的话。
不过, 汗阿玛终究还是顾念父子之情, 在想方设法把对他的伤害降到最低。
在请辞前的那段时间, 他和汗阿玛谈了许多次。终于明白老五说的,汗阿玛真的很心疼自己。
或许,汗阿玛和自己一样, 都在君臣、父子的关系之中来回拉扯。
胤礽现在已经在慢慢接受身份的转变了, 没有做一个好太子,总该做一个好儿子。
见胤禔气哼哼的样子,他有些好笑, “你这会儿不该来毓庆宫, 该去见见明相,争取成为新太子。”
“谁要和你一个病人争太子之位啊, 我就真当了太子,大家也会说我是捡漏的。”胤禔皱眉道:“后世史书上肯定都夸你深明大义,说我胜之不武。”
胤礽知道大哥肯定当不了新太子,他也不希望大哥这蠢货当新太子。但他还是想逗逗他,“那你就眼睁睁看着弟弟们后来居上,你这个当大哥的给弟弟行礼?”
胤禔:“你还好意思说?我给弟弟行礼又不是一天两天了。”
胤礽:“……”
“倒是你,你受得了这个委屈?”胤禔凑近打量他,“你老实跟我说,你和汗阿玛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是不是想来个以退为进?”
“我还能进到哪儿去?”胤礽道:“是真的身体不行了,汗阿玛心疼我。”
“不可能,以前你寅时开始读书,汗阿玛也没心疼你,这会儿知道心疼了?”
话音未落,就听门口有人轻咳一声。
胤禔回头,见是康熙,身后还跟着小胤禵。
“少在这儿挑拨朕和保成的关系。”康熙白了胤禔一眼。
胤禔有点尴尬地挠挠头。
小胤禵则已经给两个哥哥行了礼,高高兴兴地蹦跶到胤礽床前,“二哥,汗阿玛让我来陪你说话。”
“汗阿玛,老二还病着,要静养,您怎么能让小十四来烦他?”胤禔实在忍不了了,汗阿玛真是在心疼老二吗?
康熙:“……”他还以为老二请辞后,老大会蠢蠢欲动争取太子之位,谁料这小子还在这儿心疼老二。
果然,老大对皇位其实没什么兴趣,单纯是喜欢和老二比,又容易受人挑唆,之前双方才斗得跟乌眼鸡一样。
小胤禵听了大哥的话先不乐意了,“我一点都不烦人,我很乖的。”
胤禔:“……你得了吧,比老九老十小时候还皮。”
胤礽笑着接道:“但是不如大哥。”
胤禔:“……”
康熙哈哈大笑,正这时,外面人通传,尚书房的阿哥们来了。
康熙和胤礽听着太监从五阿哥报到十三阿哥,脑袋都有点疼。
胤禔对胤礽道:“这帮小子是来看你笑话的吧?打出去!”
康熙一巴掌拍胤禔脑袋上,“朕看该出去的是你!唯恐天下不乱!有点当大哥的样子吗?”
胤禔偷偷撇嘴,眼睁睁看着一帮小少年们鱼贯而入。
众人行过礼后,便上前关心胤礽的病情。
但其实尚书房的阿哥中,胤祺是知道事情始末的,胤禩则是结合之前凌普和索额图的事情猜出个大概,他又把这事儿跟胤祥说了。因此,真正以为胤礽重病缠身的只有胤祐、胤禟、胤俄、胤禌和胤裪。
小少年你一言我一语的,这个说脾胃虚弱多吃山药,那个说要多喝小米粥。
康熙:“你们就别在这儿出主意了,你们二哥自己懂医术。”
“懂医术还把自己整成这病病歪歪的样子。”胤禔撇嘴。
胤礽:“……”
最终,康熙还是嫌这些臭小子们太烦人,通通带回乾清宫考校功课了。
胤礽请辞后,一直没勇气见索额图,索额图几次求见要么被他拒绝,要么就被康熙给拦下了。
直到胤礽生辰过后,康熙带他祭拜孝陵,索额图赶来请安,总算是见了一面。
这次祭拜孝陵,也是想给仁孝皇后说一说胤礽的事儿,没带其他皇子。
自从胤礽被废后,无论朝中还是宫里,都在暗暗猜测新太子的人选。
康熙早就料到会是这个结果,幸好胤祺给他出了个主意——秘密立储。
因此,各方势力还没凝聚起来,康熙便在早朝上宣布,新太子已经立好了,诏书就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
听胤祺说,从雍正朝开始,大清就是这样立储了。
康熙怀疑很可能是原本历史上老二早逝后,其他皇子不安分,雍正这个太子当得如履薄冰,才想出这个办法的。
这办法能一定程度上防止皇子和大臣们结党,但大臣们也会从蛛丝马迹里猜测,皇子们的关系也变得有些微妙,尤其在皇子能力都相差不多的时候。
尚书房的阿哥们私下也讨论过此事,不同人得出了不同的答案。
胤禩、胤禟、胤俄觉得是大哥,胤祐、胤禌、胤裪觉得是三哥,胤祥觉得是四哥。
几人偶然间一对答案才发现不一样。
“肯定不是大哥啦,明珠上个月才被撤职。”胤禌道。
“那也肯定不会是三哥,三哥一紧张就结巴,这没法当皇帝吧?”胤祥道。
“最不可能的就是四哥,四哥那小身板儿还不如二哥呢。”胤禟道。
“可四哥能吃苦啊,听说他经常在户部待到很晚。”胤祥觉得四哥当皇帝自然是勤政之君。
“那三哥还有军功呢。”胤裪道。
“大哥也有军功,而且要么立嫡要么立长,大哥优势很明显。”胤禩道,“而且三哥那军功跟大哥也没法比。”
连汗阿玛都说过,能轻而易举打败策妄阿拉布坦,有运气成分。之前有人上奏给三哥封爵,汗阿玛都说过两年。
“要不去问问五哥吧。”胤祐不太会和兄弟们争,只知道遇事找五哥。
“对啊,汗阿玛动不动叫五哥帮忙,他说不定知道。”胤禟道。
胤禩闻言却皱起眉,“等下,你们说,会不会是五哥?”
“不可能不可能,五哥都没领差事呢。”胤俄道。
众人想想也是,而且在小少年们心里,五哥向来是不太聪明的样子,汗阿玛应该不会选五哥当太子。
“五哥今儿好像不是去乾清宫帮忙。”胤禌道,五哥去尚书房一般都是用晚膳的时候去,偶尔耽误下午的骑射。但大概是汗阿玛发现五哥又胖了,最近都没怎么耽误他学骑射。
“听说朝廷要在京城办一所新学校,培养匠人和工人。五哥去看校址了。”胤俄早上跟五哥一起来尚书房时听五哥说的,他俩一个要陪老祖宗,一个要陪太后,到现在都没搬到阿哥所。
“匠人不都是由师父手把手教出来的?还上什么学?”胤裪疑惑。
“听五哥说,这个学校培养的匠人和传统匠人不一样。”胤俄道:“是读书识字的匠人。”
“读书识字的人都去考科举了,谁还学手艺啊。”胤禩摇头,感觉这学校没什么必要。
胤祺刚和汗阿玛提起此事时,康熙也觉得没什么必要。
但胤祺拿造办处几个学过《力学略书》的匠人和那些只知道按部就班做东西的匠人进行对比,康熙便明白这其中的区别了。
稍微有一点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的人思维更活跃,更容易发明出新东西。
就拿前两天女学那边有个学生发明的手摇缝纫机来说,要是没有力学基础,很难想到。
关于这件事,胤祺也是和有办学经验的大姐、二姐商量过,又认认真真写了奏折呈给康熙。
学生不拘满汉,八岁以上即可,学费比各地的一些私塾便宜多了。还包住宿,唯一要求是毕业要服从朝廷分配干满三年。
学造船的就去造船厂,学制造武器的就去武备院,学烧制玻璃、瓷器的就去官窑或者玻璃厂。
这对一些家境不那么富裕的人家是很大的诱惑,学制两到三年不等,但毕业就有差事,干得好了能继续留下做主事,干得不好,至少解决了六年的温饱。
当然,考核也是很严格的,朝廷的饭没那么容易吃。从报名到毕业再到之后当差,每年都要考核。
胤祺参考吏部的一些考评制度和后世学校的各种考核,设计得非常详细。
康熙便同意先在京城试试。
胤祺本想出了主意就完事儿,谁知汗阿玛要他和工部尚书陈廷敬一同负责此事。
等校址和招生方案都定下来之后,康熙又安排胡克、戴梓等人去这所学校任教,连乌尔衮也被安排去给学习制造蒸汽机的学生们讲授蒸汽机的原理和改良。
胤祺说这种学校培养的是技术人才,在后世叫技校,康熙还提了“北京技校”的匾额。
有技校怎么能没有大学呢,胤祺又和康熙商议大学的事儿。
康熙听胤祺讲了许多后世大学的事情,目前官学和大学的区别一是在专业划分,二是在招生范围,三是在就业方向。
旗民之别和科举内容不改,有了大学也是白浪费教育人才。
这事儿先放放再说。
胤祺最近不是去乾清宫帮忙,就是到外面找陈廷敬等人商议技校的事儿,这日好不容易得空,在尚书房用晚膳,弟弟们互相对视一眼,全都围过来。
“五哥,新太子到底是谁啊?”小胤俄是个急性子,开门见山地问。
胤禩补充:“我们没别的意思,就是怕说话做事不注意,得罪了新太子。”
“我不知道。”胤祺道。
“你肯定知道。”胤禟道:“就算汗阿玛没直说,你经常在他身边,也该能从他话里话外猜到吧。”
“是啊,汗阿玛最常夸谁?”胤禩问。
“汗阿玛最近经常夸小十四,说他聪明。”胤祺笑眯眯。
众人:“……”
胤禌晃他胳膊,“五哥,说正事儿呢,你说是大哥、三哥还是四哥?”
胤祺摇头,“猜不到猜不到,你们看我是那么聪明的人吗?”
不是他猜不到,是汗阿玛根本就没想好,乾清宫匾额后面那匣子里至今还是空的。
第176章
康熙到现在连雍正是谁都还没猜出来。
怎么看这几个领了差事的儿子都没有雍正的样子。
胤祺之前还跟他透露过雍正在位期间的一些变法改革, 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摊丁入亩、高薪养廉……
康熙听完这些,第一个反应竟然是,乡绅贵族和官员们难道不会联合起来造反吗?
这雍正是个狠人啊!
他一度怀疑是胤祥, 最近又觉得小胤禵也有可能。
因为老二早逝,康熙觉得自己可能会选择正值壮年的皇子继位,这样在位时间长一些,朝局也能更加稳定。
可如果是胤祥或者胤禵继位, 他们上面的哥哥们会安分吗?
康熙倒也没太费心琢磨这事儿, 反正事情已经改变了。
然而,胤祺却是挺着急的,被弟弟们问了几次,他实在有点按捺不住,跟康熙用晚膳的时候,便给康熙透露了雍正的另一个特点, “雍正继位后, 便让官员们尽快还清欠国库的银子, 还查办了许多贪官, 被称为抄家皇帝。”
康熙夹菜的筷子一顿,“竟然是老四?”
胤祺笑眯眯点头。
康熙仔细想了想,老四对人心的洞察还是有的, 而且是个倔脾气, 认定的事情要做到底。康熙之前没考虑老四,是觉得他这性子不容易笼络人,立他为太子阻力太大, 而且这孩子的弓马骑射的短板太明显了, 自己还是比较看重这方面的能力,能考虑老四, 除非他之后骑射大有进益。
“怎么样,四哥没让您失望吧?”胤祺道:“四哥很勤政的,在位十三年批了很多奏折,话本里说有些奏折朱批比奏折还长。”
康熙:“……唠叨的毛病还是没改。”
胤祺:“那不是唠叨,是认真。”
康熙瞥他,“你四哥继位,老八、老十三应该都被委以重任吧?”
胤祺:“……”他犹豫一瞬还是点了点头,四哥继位后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确实重用过八弟,十三弟就不用说了。有四哥的话本,十三弟就是重要配角。
康熙想了想,“你大哥呢?”
“大哥……大哥年纪大了,没担任什么要职。”胤祺道。
“你又骗朕,估计是朕在位的时候就找理由批评过你大哥,好让你四哥继位后有理由冷落他。”
胤祺:“……”
康熙自顾自猜测了一会儿,便收回思绪继续用饭。
胤祺:“四哥真的做得很好,您就别犹豫了吧?”
康熙愣了下才明白他说的什么,瞪他一眼,“你四哥知道匣子里是空的?”
胤祺摇头,“不知道,我跟您发誓过的,这事儿没和任何一个人说。”
康熙眼中闪过笑意,语气却很凶,“急什么?朕还没老呢,不用这么着急定。”
胤祺:“……”汗阿玛这是仗着知道自己长寿,有大把时间犹豫,就一直拖着。
“您不会真想等小十三长大吧,他虽然是贤王,但是他身体还不如四哥,也是不能太过操劳的。”胤祺只能在心里跟十三弟说对不起了,他每次看小十三去世的情节都好心疼。
康熙盯了他一眼,“这事儿不该你过问,安心吃你的饭。”
储君人选确实不该自己一个小贝勒在这里出主意,只是因为系统,自己和汗阿玛聊了许多不该自己过问的话题,他在汗阿玛面前愈发放松,就有什么说什么了。
被汗阿玛这样严肃的提醒,胤祺才意识到自己这样的确不好,于是乖乖答应,没再多嘴。
胤礽被废后不到半年,朝中官员也便接受了这个现实,因为他们发现,万岁爷对理亲王的态度并没有太过冷落,去畅春园带着,去行围带着,连秋天巡幸塞外,胤礽也随行了。
如果说刚开始还有人怀疑是太子有过,惹万岁爷不满,为保全性命才自请退位。可经过这半年的观察,大家这念头也便打消了。
有人这时候才开始真正把胤礽当亲王对待。
亲王就有亲王的规制,不能再继续住毓庆宫,正好原太子妃,现理亲王福晋石氏孝期即将结束,便有人上奏修建理亲王府,大婚的时候直接搬出去。
康熙是不舍得胤礽搬出去的,一直犹豫。
为此,还被太皇太后打趣,“同意胤礽请辞的时候倒是果断,这会儿知道不舍了。”
为了胤礽的事情,老太太和康熙闹过一阵别扭,但想想康熙也是太爱保成了,宁愿他不是太子,也不希望他累死在太子的位置上。
而且太皇太后心里也知道保成作为储君确实不太合格,能平安做个闲散王爷,或许也是一种解脱。
“毓庆宫就那点地方,保成成亲后还住那儿确实有点挤。”太皇太后道:“搬出去也好,老三也该搬出去了,让他们兄弟挨着住吧,保成身体不好,能互相有个照应。”
“老三那孩子可不太会照顾人。”康熙皱眉,“老大也不行。”
太皇太后也觉得这俩孩子不太靠谱,一个比一个不会说话,别再把老二气出个好歹来。老四倒是个稳重的,又和老二关系不好。
“要不先给老五赐个贝勒府?”太皇太后提议,只有老五照顾老二才让人放心。
康熙:“……老五还没成亲,哪儿能让他一个人出去住。”
太皇太后瞥他,“怎么?老五你也舍不得?”太皇太后也知道新太子人选没定,老人家也好奇康熙中意谁。
康熙笑起来,“朕不是舍不得他,是怕他到了外面没人约束,更要偷懒了。”说起胤祺,他就忍不住跟玛嬷抱怨,“这孩子一点儿不知道上进,前段时间跟朕说忙不过来,想把期刊的事情转给老七。”
太皇太后闻言不由失笑,“这真是孩子心性。”老三、老五负责期刊这么多年,手下那些官员按说都是他的人了,哪儿能说让就让。
康熙道:“看看人家老四,户部的差事做得无可挑剔,每个月还不忘查图书馆的账,还能挤出时间读书习字。”在利用时间这方面,老四确实随了自己。
“老五也不比老四轻松啊,听太后说,他最近时常熬夜读书。”太后还为此烦恼呢,生怕自家宝贝孙儿累出病来。
康熙:“……朕是给他推荐了一些书,但也不至于熬夜吧。”
他事后还专门问了胤祺,“下学后的时间呢?”
“下学后有时候去看二哥,有时候陪玛嬷说话,一不留神就晚了。”胤祺趁机讨价还价,“所以,汗阿玛,能不能少给我推荐些书。”
“朕给你推荐,你又不是一定要读,你小时候不是经常糊弄朕吗?”康熙笑看他。
胤祺:“……但您给我推荐的书都挺有意思的,如果是四书五经之类的,我就不读了。”
话音未落,脑袋就被康熙敲了两下,“还好意思说。十五岁了,连四书五经都没学完。朕以后要定个规矩,十五岁还没学完四书五经的皇子,罚一年月例银子。”
胤祺:“……您明年再定这个规矩哈,我明年肯定学完。”
康熙:“……”
康熙经常听胤祺说后世的各种考试,在学校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升学有中考、高考、考研,工作还需要有各种资格证的考试,有些工作升职还需要考更高等级。
他这两年也经常给官员们增加各种考试,其实也是在给改革科举做铺垫。
除了给官员们考试,给儿子们考试就更加简单了。尚书房的阿哥们除了每年要去官学和那里的学生们一起参加考试,平日还经常有小考。
次年,胤祺、胤祐、胤禩三人学完四书五经后,康熙也给他们出了考卷。
三人文章写得都不错,胤祐、胤禩一看就是认真听师父讲的,回答的十分工整。
胤祺的文章则是另一种风格,不喜欢说理,而是讲一些比较具体的事情来论证题目。
大概他知道是自己判卷,有些观点是不太符合儒家传统治国理念的。举的例子也都是这两年他帮忙分奏折看来的。这答卷要是给大臣们看,明儿弹劾胤祺的折子就能送到乾清宫来。
不过读了近代史的康熙,对这些观点的接受程度还是挺高的。
今年三人都可以领差事了,康熙让胤祐进了刑部,让胤禩去巡视通往盛京的铁路工程。胤祺则被打发去江南办技校。
京城的技校已经办起来了,报名的学生很多,虽然大部分都是汉人,偶尔有几个家中实在贫困,甚至欠债的旗人。
一开始有些人家心里还打鼓,担心进了技校学不到真东西。毕竟以往跟师父学手艺,都是要把师父当爹一样伺候着,端茶倒水、跑腿打杂,才能学到真本事。学校里又不是一对一教,也不好跟师父献殷勤啊。再说这技校的师父一个比一个出名,国外来的科学家就算了,还有荣宪公主的额驸……普通小老百姓一辈子可能都见不到这些人,谁敢凑上去巴结啊?
开学不到半年,学生们便没有这样的担忧了。这个学校的师父真的一视同仁,只要是肯下功夫的学生都愿意倾囊相授。
一时间,京城许多人家后悔没把孩子送进技校。
加上胤祺让人在《济民月刊》上做了做宣传,其他州县也都知道京城这所新学校了。
江南汉人最多,纺织手工业尤其发达,康熙觉得可以在江南开办几所技校,等学生们毕业后,可以慢慢把一些民间的手工作坊变成朝廷的,方便控制。
技校也要因地制宜,江南的技校没有制造火器和火·药的专业,主要以造船、铁路、纺织等为主。
康熙还提前在奏折里和在江南任织造的曹寅、李煦商议过办学的事情。最后曹寅争取到了先机,康熙便决定让胤祺先去江宁开办技校。
胤祺这次出门,起码小半年才能回来。
兄弟们都有些舍不得他。他也舍不得兄弟们。
已经领了差事的胤祉、胤禛都抽出时间来想和胤祺说说话。
三个少年又聚在胤禛院子里。
“汗阿玛也真放心,就让你一个人去。”在胤祉心里,老五还是傻乎乎的小孩儿呢。
胤禛倒是和胤祺一起出外办过差,知道胤祺并没那么好骗,但他同样不放心,“江南危险,你可要保护好自己,没事儿别在街上瞎溜达,要出门也多叫几个侍卫跟着。”
胤祺点头,出门要注意的事情他已经分别听老祖宗、皇玛嬷、额娘和汗阿玛交代过一遍了。
“还有那个曹寅,之前跟二哥关系不错,你当心着点儿。”胤禛至今对胤礽还是有一点防备在的,二哥耳根子软,容易受人挑唆,万一后悔了又想夺回太子之位,他手里可捏着老五的“大把柄”呢,只要他将老五脑中系统之事公之于众,老五便会万劫不复。
“二哥也和我这么说的,他说曹寅估计会试探我。”胤祺笑起来。
胤祉、胤禛闻言都有些惊讶。
胤祉:“男人成家后真的会变,你们看大哥也是,成亲前那么烦人,成亲后终于知道干正事儿了,如今二哥也是。”
胤礽年初在新建的理亲王府成婚,嫡福晋石氏,侧福晋李佳氏。婚礼当日,康熙亲至,十分热闹。
大家一开始还担心石氏和李佳氏心里会有落差,毕竟原本是嫁入东宫的,如今却成了亲王福晋。不过不知二哥是如何安抚她们的,婚后倒也和睦。
胤礽除了每日进宫给太皇太后、太后和康熙请安外,仍管着“生命科学部”。
那边的医生会给《济民月刊》投稿,胤祉偶尔去生命科学部时会见到胤礽。
迟钝如胤祉,都感觉到胤礽变了,变得放松了,有时候也会笑眯眯地和人开几句玩笑。
胤禛、胤祺自然也都感觉到了二哥的变化,胤祺笑道:“三哥你怎么没变?”
胤祉:“我本来就很优秀了,想变得更好有点点点难。”
胤禛:“……”
胤禛忽地想起来一事,“对了,下个月大选,要轮到咱俩选福晋了,老五你不在,这可怎么办?”
“汗阿玛说,会把画像送到江南给我看。”胤祺道。
“那就好,你最好提前跟皇玛嬷说说你的标准。”胤禛道:“这样容易选出你喜欢的。”
胤祺挠头,“之前皇玛嬷和额娘问过我来着,我没想出来。”
胤祉看向胤禛,“你说说你的标准,给老五参考一下。”
胤禛:“我……我也不知道。”他对这些真的不懂,只要乌拉那拉氏看着不是特别没眼缘,就选她了。
“老五,你读了那么多才子佳人的话本,难道就没没没没想过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胤祉看向胤祺。
胤祺摇头,“你们知道的,我看话本最不喜欢看男女主腻腻歪歪,每次都跳过的。不过三哥你倒是提醒我了,我可以在话本里找找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