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胤祺最近看话本的速度明显变慢了, 一是白天太累,晚上闭上眼睛就困,没看两页就要睡了。二也是最近没有要兑换的书。
因为胤礽已不是太子, 往后他的生辰都不安排佛祖赐书了,三月康熙的万寿节过后,一直到十月,都不用着急攒积分。除非康熙有想了解的内容, 会额外给他安排任务。
大概是因为过年那段时间, 胤祺连续看了几本探案的话本,选关键词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法律相关的关键词,万寿节时便兑换出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康熙是知道孟德斯鸠的,《欧洲史》里提到过,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于是,对这本书还是充满期待。
这本书有些内容的确精辟, 是康熙从来没思考过的角度。
但有些内容在康熙看来就是胡扯了, 比如他在“气候之于法律”一章中就说, “相比之下, 恶习更少,美德更多,且十分正直坦率的是北方气候下的人……如果你在接近南方人, 简直会产生道德远在天边的感觉……”
十年前的康熙或许会觉得这话有道理, 毕竟他们满人也是北方人。但他和大清之外的人接触越多,就越明白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不说远了,就大清北边的老毛子, 美德也没比南洋那边的人多。
书中诸如此类的推论有许多, 康熙还跟菲利普嘲笑了一番,当然, 他没说这是谁写的书,只说是听法国人说的。
不过这书里还是有许多值得参考的内容,康熙打算结合《宪法》慢慢琢磨。
以胤祺自己的兴趣,最近在看的要么是探案话本,要么是美食话本,还有一些天马行空主角变成动物的话本,反正他已经好久没正经看过一个以爱情为主的话本了。
胤祺在以前打开过但是没读下去的话本里找了本以爱情为主的。
不知为何,一年前没读下去的话本,现在看来竟然觉得还不错。
胤祺他们这次坐蒸汽船去江宁,除了一些国子监的官员外,还有几名女学的学生,带着女学新造的缝纫机、纺纱机,给南方的织工普及这些机器。
男女授受不亲,女学的学生们带着机器在另一艘船上。胤祺只听汗阿玛提过一句,这几人中有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舒穆禄·富善的女儿。
之所以特别提她,是因为富善格外偏疼这个小女儿,不放心她出远门。偏偏小姑娘脾气倔,说要服从学校安排。老父亲无奈,只好来找康熙,请求万岁爷找个理由把女儿的名字从随行名单中去掉。
富善的父亲爱星阿当年和吴三桂一同出征云南,擒获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立下过赫赫战功,康熙对他也十分爱重。富善颇有其父之风,虽出身将门,却不招摇,康熙还是很信任他的。
这老伙计难得来求自己,竟是为了这事儿。康熙觉得有些好笑,但同是当父亲的,康熙也表示理解。
康熙特地交代胤祺,保护好那几位女学生的安全,这些旗人女孩儿以后可都是要参加大选的。
胤祺每日都会派侍卫去关心下另一艘船的情况。有时候他们这边做了好吃的,还会专门让人停船,给隔壁送去。
这些旗人姑娘都是第一次坐蒸汽船,头两日还新鲜的很,第三日便有人开始想家,毕竟她们出行只允许带一名婢女,远没有在家被人围着伺候舒服。
还好有五贝勒时常派人来关心,还会送吃的过来。几名女学生便私下讨论起五贝勒。
这些女孩前两年还玩过拼图、积木,吃过双皮奶、炸薯条,算是在童年的尾巴上感受到了一点不一样的快乐。这些东西可都是五贝勒琢磨出来的,听说连女学现在的形式,也有参考了五贝勒对官学的改革意见。
只可惜五贝勒的嫡福晋今年大选就要定了,她们年纪差了一两岁,只能叹无缘。
舒穆禄·如岁是这几个女孩里年纪最长的,今年十五,但因不到选秀年龄,还得等三年。
对此,她一直都觉得很幸运,这两三年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仗着父亲宠她,她大部分要求父亲都会实现。
比如这次来江南,她就打算在江南多留些日子,如能能留在这边任教就好了。
她听其他姐妹竟因错过这次大选,没机会成为五福晋感到可惜。就问她们,“谁想成为五福晋?”
小姑娘们这会儿又不好意思应声了,半晌才有人红着脸道:“我们就是这么一说,皇家福晋哪儿是我们敢肖想的。”虽然这几人出身都不错,但要给皇子们做福晋也不只是看出身这么简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们虽然错过了这次大选,却和五贝勒同下江南。”如岁道:“有个词儿叫近水楼台。”
“哎呀,岁姐儿,我们都是好人家的女孩儿,哪儿能主动往上凑。”
如岁不觉得主动有什么问题,是她没遇到合心意的,她要遇到合心意的人,主动接近又何妨。
不过这想法是没法儿跟别人说的,大家只会觉得她轻浮,不自爱。
胤祺在船上闲来无事,便会闭眼找话本看,虽然言情话本莫名其妙变得好看了,但他还是没琢磨出自己选福晋的标准。
为了不让自己单纯以貌取人,胤祺还麻烦皇玛嬷附上几句候选秀女的介绍,除了出身,还有是否读书,性情如何之类的。
玛嬷还笑话他事儿多,可哪怕有了这些介绍。胤祺也想不出来。
文静有文静的好、活泼有活泼的好、他昨儿还看了本女将军的话本,感觉喜欢舞刀弄枪的女孩也很不错。
老天爷,自己以后不会发展成见一个爱一个的色、鬼吧?
想到那本说自己宠妾灭妻的话本,胤祺简直要怀疑自己了。若真如此,干脆别娶福晋了。
到了江宁,胤祺就没工夫纠结这个了。
曹寅热情地招待了他们,给女学生和其他官员们另安排了住处,胤祺则被迎进曹府,孙氏尚在,胤祺特地去见过孙氏,替汗阿玛问好。
“时间过得真快,奴才上回见您,您才这么高,在宁寿宫里跑着玩儿,一转眼就长这么大了。”因康熙和曹家母子关系亲近,孙氏对皇子们说话也不会战战兢兢的。
胤祺笑道:“您倒是没变,还和我印象里一样年轻。”孙氏在江南过得是养尊处优的日子,气色比胤祺小时候瞧见更好了,人也富态了。
孙氏听得眉开眼笑,心道怪不得万岁爷疼着孩子,嘴甜会说话,一点没有主子爷的傲气。
孙氏又给胤祺介绍曹寅前两年才得的儿子连生。
胤祺在话本里看到过,曹家有个后辈叫曹雪芹的,写了本旷世奇书,后来和《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四大名著。
那曹雪芹的父亲好像就是曹寅的长子,面前的小孩,岂不就是曹雪芹的父亲?
胤祺觉得有些好玩,把连生抱起来举高高。
曹寅本就是饱读诗书之人,长子才三岁,就已经给他开蒙了。
胤祺听着小连生奶声奶气地背唐诗,心说不愧是曹雪芹的爹。
曹家给胤祺安排的院落清净雅致,还有丫鬟伺候。胤祺把丫鬟全打发了。
胤祺最近见了年轻女子就害怕,生怕自己看上哪个,欲罢不能,那可麻烦了。
次日,胤祺便开始着手办技校的事情,又是见当地的地方官和学政,又是去看他们挑选出来的几处校址。
其中有一处在旗营附近,曹寅建议选这处建技校,挨着旗营,安全有保障。
胤祺却觉得不太对,这周围也有些民房和店铺,怎么偏偏这里空出一大片。
他便问曹寅是怎么回事,曹寅说这块地方本来是曹家一亲戚买下来要建园子的,听说朝廷要办技校,就主动捐出来。
他说完还要给胤祺引荐自己的亲戚,说是亲戚,也是来了江宁才认识的当地乡绅。
胤祺却没给他机会,“这片地方太好,用来办技校可惜了,还是选偏一些的位置吧。”
胤祺最终选了一座前朝留下的大宅子,这地方唯一不好的是房子都要拆了重修,算下来要多花一笔钱。
但胤祺还是坚持选这里,因为这里既没抢占民田民房,也不是什么乡绅富户捐的宅子。
这边知府衙门找人修建房屋,胤祺同时开始安排招生。
江宁这边对技校的形式还不太了解,胤祺直接在知府衙门大门口开宣讲会。
自然不用胤祺亲自讲,他都不必去现场。
胤祺还是去了几次,都是扮作普通百姓的样子,侍卫们则扮作他的家人同伴。
宣讲会头两天人还挺多,第三天就稀稀拉拉没什么人来了。
胤祺还以为江宁对技校感兴趣的人就这么多呢,见负责给百姓们讲解技校形式的官员兢兢业业没有偷懒,胤祺便没上前细问。
他带侍卫们找了个地方吃咸水鸭,就听隔壁桌一些人在讨论朝廷即将开办的技校。
“这技校不过是换个法子找人服役罢了。同样是差役,去技校学习还得给朝廷送钱。”
“是啊,我差点就想把小儿子送去,幸好陈员外提醒我了,在陈员外家帮工钱虽然少,还能照应家里。”
这酒楼不是什么高档的地方,每张桌子隔得不远。胤祺和他身边的侍卫们听的一清二楚。
“五爷,要不把那俩人抓来问问?”有侍卫小声问胤祺。
胤祺想了想,起身自己去了隔壁桌。
胤祺自称自己是从京城来走亲戚的,家里人也有在京城上技校的,这江宁的技校怎么和京城不一样了。
他长得讨喜,说话腼腆又温和。刚讨论技校之事的二人就跟他讲起了这技校的“黑幕”。
是他们帮工的佃户陈老爷给他们讲的,说这技校读出来后,朝廷安排的差役比普通的差役还苦,还有可能被安排去一些偏远的地方。
不像留在佃户家帮工,人都是熟悉的,干好了还能减租。
陈老爷就答应他们过两年给他们减租。
“他空口许诺你们就信啊?万一过两年没加钱呢?”胤祺感觉这些佃农傻乎乎的。
“陈老爷人还不错的,他从来不拖欠我们的工钱。”有人替陈老爷说话。
“那朝廷也不会骗你们呐,宣讲的官员不都说了,毕业后安排差事也会参考本人意愿,实在不愿离家的可以不离家。而且朝廷更不会拖欠工钱了。”
两人都用看傻瓜一样的眼神看胤祺,一人转移话题,跟胤祺说起江宁驻防旗营的兵丁借高利贷的事儿。
胤祺一开始还不明白这人怎么突然转移话题,听到最红才明白过来。这人是想说,朝廷连驻防旗兵的饷银都经常拖欠克扣,更别说普通工匠差役了。
胤祺一时间竟无法反驳,克扣旗兵饷银的事儿确实有,但不是朝廷扣的,是上级的都统、护军之类的层层盘剥。
朝廷在百姓之中的信誉竟然已经这么差了。这样下去,朝廷一旦有难,还有多少人愿意和大清一起对抗外敌、共渡难关?
胤祺不禁就想起了《近代中国八十年》中一场场反清起义。
江宁正是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
但胤祺也只低落了一会儿,既然发现问题,就该想办法解决。
他跟国子监的几名官员商议,可以和来报名的学生签订一个字据。一旦毕业后朝廷或者他们所在的工厂违约,他们可以向衙门告状。
官员们觉得完全没必要这样,你爱信不信,朝廷的学校还怕招不到人?哪怕这两日来咨询报名的人越来越少,那也还是有一两百了。
知道原因的侍卫劝胤祺直接把那些抹黑朝廷背后造谣的人抓来就地正法,“这些人就是怕佃农都去做工匠了,没人给他们干活。”
江南这边土地兼并问题很严重,大部分良田都在乡绅手里。
胤祺自然明白,但哪怕杀几个乡绅,也不会让佃农们对朝廷更加信任。
要真正对付乡绅豪强,还得是四哥的那几项改革。只是汗阿玛说现在还不是推行的时候。
胤祺也知道,以朝中官官相护的现状,这字据很有可能沦为一纸空谈。
到时候只能派专人到各地进行监督了。
百姓们还是第一次听说入学要签订字据的。听完官员的解释后,来咨询报名的人又多起来。
与此同时,胤祺也让人去查了下到底有哪些乡绅在忽悠佃农们。
这一查不得了,大部分乡绅都觉得朝廷开办技校是在跟他们抢人,像陈老爷那样愿意给佃农画饼还算好的,大部分都是直接威胁佃农,声称若是敢把家中子弟送去做工匠,他们就另找别的佃农。
偏偏还有人想让自己家中子弟报名技校,毕竟在这里可以学到最新的技术,不说别的,光那个纺纱机就是他们从未见过的东西。
这些乡绅没有走正常流程报名,而是想让曹寅帮忙引荐。
胤祺见了他们,相谈甚欢。
次日便让人四处宣传☆仙☆女☆整☆理☆,说某老爷家里的公子都要报名技校学造船了,某老爷的弟弟报名技校学造织机了。
百姓们这才回过味儿来,合着这些乡绅忽悠他们别去学技术,自己却派人去。
要是真苦,这些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儿们能愿意去吗?
很快,衙门前的报名处又热闹起来。
胤祺正好趁着等康熙回信的时候见了下江宁这边几个纺织作坊的东家,并将女学新造的纺纱机和缝纫机介绍给他们。
他们答应让女学学生去给下面的工人讲解这些机器的用法。
胤祺这才真正和这几位女学生见上面,上回去郭络罗家也有表姐表妹,胤祺见到她们明明很自然。这回胤祺却有些害羞,他无意打量众人,但人家都抛头露面来江南了,这时候总不能隔着屏风帘子之类的,那样多此一举,倒显得他心虚。
她们上前请安时,胤祺还是不可避免地瞧见几人的大致样貌。为首的女子穿一身石榴红,身材高挑,光彩照人。
胤祺回神才发现自己的目光在这位姑娘身上停的有点久,赶紧收回视线,也顾不上看其他人了。
这几名女学生自然也是不敢抬眼瞧主子爷的,只听一个温和的少年声音交代了几句正事便打发她们下去。
如岁听阿玛说过,万岁爷偏疼五贝勒,她还当五贝勒是什么八面玲珑之人。可她刚才分明从五贝勒的声音里听出了几分紧张和害羞。
她实在好奇,差点忍不住抬眼偷看五贝勒。好在没忘规矩。
如岁这下还真有点好奇五贝勒长什么样了。
接下来几日,几名女学生由侍卫护送到作坊给工人演示缝纫机的用法。
江南这边的纺织作坊里也有女子,见了如岁他们,并未十分惊讶。
倒是有些文人对此嗤之以鼻,江南这边出来做工的女子大多是迫于生计,这些官宦人家的小姐出来凑什么热闹。
如岁她们这日刚上马车,就听到街边有人议论。
“如今旗民通婚了,我也不愿娶旗人姑娘,太没规矩。”
“是啊,她们的家里人也不嫌她们丢人。”
这几个女学生能说服家里出来见世面,在家都是有一定话语权的,哪儿受得了背后被人说三道四。
尤其如岁,小姑娘掀开车帘动作轻巧地跳下马车。
“谁?谁刚说姑奶奶败坏门风?”
胤祺这日正好想来瞧瞧织工们学习新机器的进度,他是骑马溜溜达达过来的,离得老远就瞧见路边围了一群人。
跟随他的侍卫上前瞧了一眼,“不好,是女学那几位姑奶奶和人吵起来了。”
胤祺心说可不能让小姑娘受委屈了,赶紧下马跑过去。
然后他就听见一个清亮的声音在那里骂人,“看你们一个个打扮得人模狗样,不过是只会在背后嚼舌根的小人罢了。姑奶奶让你们当着面说,你们怎么不敢说了?我阿玛额娘都没说什么,轮得到你们这些不相干的在这里指指点点……还说我们给家里丢人,我看你们才是给江南文人丢人!”
这个声音说的飞快,另外几个小姑娘只偶尔附和。
周围围了一圈人,有人说这姑娘说的好,有人则觉得小小年纪就这般厉害,一看就是父母没教好。
作坊的东家也没想到这几名女学生会当街和人吵起来,忙赶过来劝架,便在围观人群里瞧见了五贝勒。
胤祺示意他不必行礼,赶紧维持秩序。
胤祺见那几个小姑娘被人劝着上了马车,才转身离开。
他瞧见那个发脾气的小姑娘耳朵上戴着红宝耳坠,似乎就是那日请安时穿红衣的。
“富善大人家的小千金真不得了。”身边侍卫道。
胤祺上马的动作一顿,原来这就是舒穆禄家的姑娘,真厉害呀!
因为招生的事情遇到一点小波折,胤祺便在江宁多留了几日,顺便了解这边的民生民情,有些内容直接通过密折的方式送给康熙。
八月,宫里送来家信和一些秋装,太后和宜妃在信中介绍了她们看中的几名秀女,有瓜尔佳氏、有富察氏。
画像也给他寄来了。
胤祺看着这些女孩的介绍,心里却想到了那日在街上跟人吵架的小姑娘。
她声音清清脆脆的,气势却很足,并未因为有人围观就胆怯,胤祺当时通过人群缝隙瞧见她伸手指着那几个人,手腕上的翡翠镯子轻轻晃动。
他于是没有看画像,回信说自己已经有心仪的女孩了,这次先别给他选福晋。
几日后,太后收到胤祺的回信,整个人都不太好。
这个老五怎么出去一趟就有心仪的女孩儿了?
老太太赶紧去找老祖宗,让老祖宗帮忙分析下,老五心仪的女孩儿是谁。
太皇太后就不免想的有点多,有李煦给康熙塞人在前,她老人家看曹家、李家都不太顺眼。会不会是曹寅给老五送的美人?
可怜老五在这些事儿上还都不怎么开窍,身边也没宫女伺候,万一被蛊惑了,事情可有点麻烦。
她赶紧把此事告诉康熙,让他写信问问到底怎么回事。
康熙刚看完胤祺前段时间送来密折,正想收拾江南这帮乡绅。
这些乡绅们不让自己的家人们服役纳粮就算了,还要跟朝廷抢人,这还能忍?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事儿不能再拖了。
康熙于是召集几名大学士定下了这道改革政令。
然后带上最支持此事的胤禛一同下江南。
皇帝亲自督办此事,把乡绅富户最多的江南搞定,其他地方的推行也会容易许多。
顺便审审老五那小子,出去没几天,就整出个心上人?这还了得?
胤禛的福晋已经定了乌拉那拉氏,明年成婚。
他最近被三哥塞了两个话本,大概知道男女之间是怎么一回事。
老五那小子不会也被话本影响,学些不好的。到外面没人管就放纵了吧?
康熙和胤禛一路上除了聊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推行,就是在担心胤祺。
普通汉女也就罢了,别带个秦淮歌姬回去,老祖宗知道可能会气晕。
康熙是知道后世的人讲求自由恋爱,换个词儿就是私定终身。胤祺整天看那些话本,真的有可能学坏。前两年他年纪小没开窍,如今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再被这些话本影响……
父子俩越想越糟糕,如果老五真这么不靠谱,还是尽早把乾清宫匾额后面的遗诏拿下来换一份算了。
胤祺听说汗阿玛和四哥要来亲自督办江南的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很是高兴。那火耗归公估计也不远了。
他还提前让人把江宁这边乡绅富户的情况做了个整理,都是让身边人去调查的,没找曹寅帮忙。这人也没清廉到哪儿去,跟当地的乡绅交情匪浅。
朝廷新的政令先御驾一步送到江宁,这边的乡绅和官员们一下子懵了。士绅们帮助族中子弟逃避当差服役以及纳粮是很常见的事情,那些不帮助亲族的士人才被认为是异类。这也是许多人明知科举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要读书,哪怕只是监生、举人,不做官也能给家人甚至家奴带来特权。
这就导致那些没有乡绅可以依靠的普通百姓被摊派的杂役更重。
这问题前明就有,毕竟朝廷需要士人支持,士人乡绅一旦对朝廷不满,事情很难控制。
康熙前些年还在努力拉拢这些乡绅,总想着等朝局稳定了,再解决这个矛盾。
但这些年一桩桩事情让康熙觉得再这样下去,大清不毁在洋人手里,也会走前明的老路。这矛盾逃避没用,不如就借着这个机会,先拿江宁开刀。
康熙和胤禛到江宁后,胤祺立刻把他查到的乡绅虚报田亩、虚报族人等证据送到了康熙手里。
康熙看完这些证据,瞥一眼面前明显黑了瘦了的小少年,“还算是干了点儿正事。”
胤祺心说自己在这边除了经常吃咸水鸭外,干的都是正事啊!
康熙没着急问胤祺福晋的事儿,而是召见了胤祺身边的吕宝德以及这次随行的侍卫们。
众人都表示并没有官员给五贝勒送人,五贝勒更没去过烟花之地,连曹家的丫鬟他都不用。
这都没接触女子,怎么就有心仪的姑娘了?不会也跟菲利普一样整什么一见钟情吧?
康熙自个儿琢磨了一阵,实在没一点头绪,还是把胤祺叫来问话。
胤祺支支吾吾,脸都憋红了,不知从何说起。
康熙:“……再不吭声朕就帮你定了,富察家的那姑娘不错,是富广的妹妹,知根知底……”
“哎,别定。”胤祺道:“就是,就是您还记得,您跟我提过一句的,舒穆禄家的姑娘。”
康熙:“……听说她当街和人吵架。”江宁这边的动静,曹寅都汇报给康熙了,包括几名女学生的事儿。这几位姑奶奶家里父兄都是五品以上的官,万一在这边过得不痛快,他可背不起这责任。
胤祺笑起来,“对呀,她是不是很勇敢?”
康熙:“勇敢?”是老五用错词儿了还是自己耳朵不好?
胤祺就跟康熙解释当时的事情,“……一般女孩子见那么多人指指点点,肯定羞愤,她一点都没慌,气都不乱,把那些人说得哑口无言。”
康熙见胤祺说着说着眼睛都亮起来,简直没眼看,“朕不同意,一点都不端庄。”
胤祺没想到汗阿玛会不同意,毕竟汗阿玛和富善关系不错。“她也有端庄的时候,不对,大部分时候应该都是端庄的……叭?”
康熙瞥他,“你们见过几面?”
“两面,第一次她们来给我请安,第二次就是我在街上碰见她们。”胤祺当时考虑到女孩子都希望在别人面前留下个好印象,让她们知道自己围观她们吵架,估计会不安惶恐。
康熙:“你可真是菲利普的好伙伴啊,跟他不相上下。”
胤祺:“……”
胤祺试图劝说康熙,康熙最后只是答应今年不给他定嫡福晋人选,却也没说同意舒穆禄氏。
能这样胤祺已经很高兴了,证明有机会。
操心完胤祺,父子三人才开始商议官绅一体当差的事儿。
康熙盯着官员们,胤禛、胤祺带着旗兵到乡绅家中查族谱。
官绅的父母妻儿不当差可以,那些出了五服的远亲也跟着占便宜就说不过去了,还有把家中下人也认做养子养女的就更要重罚。
应该没人会把家中奴婢的名字写在族谱上,查族谱是最方便的。
这政令触及太多人的利益,光胤祺带人去各家查族谱,都遇到很多阻力。有些人家出来卖惨,有人插科打诨,胤祺一开始还能应付,直到有监生寻死觅活,说朝廷是在逼着他们做不孝不悌之人。
有人撞墙、有人割手腕,还有人在胤祺带人敲门的时候往脖子上套白绫。
胤祺每次都被吓到,虽然明知这些人可恶,但也不至于闹出人命。
康熙瞧着俩儿子和江宁的官神斗智斗勇,老四不用说了,手段强硬,真一头撞死在他面前,他该执行的也要执行,眼睛都不眨一下。老五没那么狠,但这小子也挺会折腾人,有名监生说他宁死也不做不孝不悌之子,胤祺就把他上报的家人名单中的人都找来,让他喊爹娘。
听跟随胤祺办差的侍卫说,那监生当时的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还在那嚷嚷士可杀不可辱。
胤祺来了句:“真的吗?那我成全你。”
监生立刻大哭大喊地求饶。
康熙听得直乐,这小子跟话本都学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不过这法子还真有用。
胤祺的确有很多损招是从话本里学的,平时不会用,但面对这些戏很多的人,他就想用来气气他们。
与此同时,胤祺还建议康熙派人在普通百姓中讲一讲这一政令的好处。他发现许多百姓真的被乡绅剥削习惯了,压根没意识到乡绅帮助族人逃避差役会给百姓们带来多大的负担。
待康熙带着胤禛、胤祺离开江宁时,两位小贝勒的事迹已经从江宁传到了扬州,乡绅瑟瑟发抖,百姓拍手称快。
朝廷看到了普通百姓们的苦,并且愿意得罪乡绅,替他们谋求一点公平。这对长期被朝廷、官员、乡绅三股力量剥削的底层百姓来说,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从官绅一体当差到官绅一体纳粮、再到把矛头指向旗人,一步步取消他们的优待,每一步都走得困难重重。胤禛、胤祺、胤祐、胤禩被派到各地督办推行改革。闹得最厉害的时候,浙江有民变,河南有罢考,连胤禔都被派出去平乱。
小皇子们都不明白汗阿玛和哥哥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搞得整天宫里都提心吊胆,人心惶惶。
康熙三十五年太后圣寿,除了出使欧洲的胤禟外,皇子们都回京给太后祝寿。
如今在尚书房读书的是胤俄、胤禌、胤裪、胤祥、胤禵。几个小萝卜头跑胤祺屋里来问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跟乡绅们过不去?”胤祥如今已经成了兄弟之中学问最突出的,便代表兄弟们问问题。
胤祺:“如果乡绅不欺压佃农,朝廷自然不会跟他们过不去。”胤祺这两年去过的地方多了,自然也见过明理的士人,明知朝廷的改革波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还是愿意配合,因为他们心里除了利弊之外,另有一杆秤。他每次遇到这些人,就觉得大清充满希望。
“那不该得罪旗人呀,如果连旗人都反对朝廷,朝廷很危险的。”小胤禵道。
“其他民族都没什么优待,凭什么旗人有优待?这不公平呀,就像我只给小十一带礼物,不给你们带,你们会不会不高兴呀?”
小阿哥们想了想,都小鸡啄米似的点头。
胤祺哈哈笑起来,“所以,作为公平的哥哥,要给每个弟弟带礼物,作为公平的朝廷,要为所有子民谋福祉嘛。”
小阿哥们正打算继续点头,小胤褆举手告状,“可是四哥多给十三弟带了一套竹雕,我没有。”
胤祺:“……”
小胤祥立刻反驳,“八哥还多给你带了一把弹弓呢?你怎么不说?”
“我要竹雕!”
“我要弹弓!”
“五哥,你给我买!”胤禵过来抱住胤祺胳膊,“你现在是亲王了,亲王年俸可多呢。”
“给你买给你买,一套竹雕至于吗?”阿哥们办差有功,胤祉、胤禛、胤祺受封亲王、胤祐、胤禩受封郡王。
对于自己十七岁就达成人生目标成为恒亲王这件事,胤祺挺得意,也答应给胤祥买小弹弓。
小胤禌唯恐天下不乱,“弹弓比竹雕便宜很多诶,小十三你吃亏了。”
胤裪笑眯眯看热闹。
门外偷听的胤禛、胤禩对视一眼。
“老八,你为何不给十三弟带弹弓?”胤禛不满,“咱俩可是看着十三弟长大的。”
“你还好意思说,十四弟和你同一个额娘,你就对他那样?”
“你偏心!”
“你偏心!”
门外的俩少年也吵了起来。
这俩人一个比一个能说,老八在外历练两年,愈发会绵里藏针。
胤祐劝架无果,回头想找人求助,正好瞧见大哥、二哥、三哥一块过来。他赶紧上前把兄弟们莫名其妙的斗嘴理由讲了。
就听胤禔哈哈大笑,“还是我这个当大哥的公平。”
胤礽凉凉瞥他,“给谁都没带礼物,真公平啊!”
胤祉:“哎,为啥只给弟弟带礼物,当哥哥的难,难道不配拥有礼物吗?”虽然他和二哥这两年算是兄弟之中过得比较舒服的,但也每日挂念在外办差的臭弟弟们啊!
胤禔:“……”
胤礽:“……”
对哦,这些没良心的臭弟弟们……
康熙给太后请过安,想到胤祺屋里跟他聊几句,还没进院子就听见里面吱哇乱叫,房顶快被掀了。
唯一没有被卷入战局的胤祐赶紧上来请安,并跟汗阿玛解释,兄弟们只是在闹着玩。
康熙:“……”
正在屋内打闹的阿哥们突然听见外面一声怒吼。
“臭小子们都给朕滚出来!就惦记兄弟们,朕的礼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