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明末问鼎 > 第四十三章 登岛与交割
    几天后,十一月四日,广鹿岛海盐工坊。



    这天一大早,刘山君便披着一件棉披风,站在海盐工坊外面的海滩上,朝着远处的海面眺望。



    明天就是与崔明义约定交货的期限了,刘山君也将海盐工坊在广鹿岛的大致位置告知,想必崔明义应该就在今明两天赶到。



    “大人,”



    小旗官田毅和海盐工坊主事郑三益走了过来,郑三益抱拳说道:“一万斤海盐已经准备好了,另外给东江镇的五千斤海盐,以及卖给东江镇的一千斤海盐也都准备好了。”



    “嗯。”



    随后郑三益又说道:“大人,现在海盐工坊一个月的最大产量就是一万六千斤左右,万一天气不好,或者有个闪失,咱们就凑不够供给两方的海盐了,是不是再将海盐工坊的产量扩大一些?”



    刘山君想了一下,说道:“暂时先维持这个产量吧,海盐赚来的银钱我有大用,等到明年再扩大产量。如果因为天气的原因产量不足了,那就削减卖给东江镇和登州府的数量,不过供应给东江镇的五千斤一定要足数。”



    “是。”



    正说话间,海面上出现了四艘海船,刘山君顿时长处一口气,说道:“可以派伙计去搬运海盐了。”



    郑三益也看到了海船的踪迹,当即领命去叫人干活。



    而田毅则问道:“大人,用不用调集兵丁警戒一下?”



    刘山君想了一下,让崔明义见识一下自己麾下兵丁的精神气,也可以让这个商人安心,于是说道:“从前队调一个小组的兵丁过来就行了。”



    “是。”



    很快,前队小组长崔颢就带着五十名兵丁集合完毕,这五十名兵丁装备齐全,应该是田毅专门将全队的兵备都凑了过来。



    五十名兵丁之中,有十名刀盾兵,三十名长枪手和十名标枪手。当然,那些刀盾兵手中的盾牌很粗糙,都是用木板临时制作的。



    不过虽然刘山君手下的兵丁装备不好,甚至连统一的鸳鸯战袄都没有,可精气神却是足的,毕竟家家户户都分到了土地,而且还有军饷和口粮发下,日常的操练也是非常严格,可以说刘山君手下的兵丁素质绝对强过大部分明军士兵。



    很快,海上的船队停靠在海盐工坊附近的浅水区,刘山君也看清了这些海船,都是小号的福船,四艘也能够运送一万斤海盐了。



    随着一艘小舢板放下,崔明义带着几个伙计登岛,刘山君带着田毅和郑三益上前寒暄。



    “呵呵,崔掌柜一路辛苦。”



    “哎呀!这天寒地冻的,让刘总旗久等了,真是罪过!”



    随后崔明义看到了列队在一旁的五十名兵丁,顿时眼前一亮,赞叹道:“刘总旗手下都是精兵强将,这等精悍的兵卒,就算是登州府城也不多见,只是将士们手中的兵备差了一些。”



    刘山君点头说道:“是啊,所以才要委托崔掌柜帮着采办物资,没有精良的兵备,我手下这些强兵就是没了爪牙的猛虎,如何上阵杀鞑子?”



    崔明义笑着说道:“刘总旗放心,上次货单里面的物资,我已经采办了大半,这次全都送来了,还有七成的货款,也一并带来,请刘总旗派人清点。”



    “哈哈,好说。”



    随后刘山君带着崔明义前往海盐工坊的办事房,田毅和郑三益以及几个伙计跟在后面,众人从五十名兵丁队列前经过的时候,小组长崔颢突然大声吼道:“行礼!”



    五十名兵丁齐刷刷的“行礼”,刀盾兵拔刀立于胸前,长枪兵和标枪兵则是双手持枪、持矛立在身前,五十双眼睛死死盯着刘山君一行,目光随着众人移动,犹如五十尊武士雕像一般,在寒风中屹立着。



    这种场面顿时吓了崔明义一跳,随后脸色惨白的说道:“刘总旗麾下果然都是虎贲之士,不知刘总旗手下有多少这等悍卒?”



    刘山君笑着说道:“不多,千人左右。”



    “千人!”



    其实刘山君手下只有六百多人,此时“诈称”千人,也让崔明义瞪大了眼睛,想不到刘山君一个总旗官竟然有这么多的兵马,当即说道:“好了、好了!这下我彻底踏实了,只要刘总旗有了兵备,定然是能够守住广鹿岛的,咱们的生意肯定能够做的长久!”



    “哈哈。”



    刘山君大笑起来,众人来到办事房内,互相谦让坐下后,刘山君便接过崔明义递过来的清单,上面写着这次带来的货物数量和种类,以及货款的金额等。



    “海盐货款共计总价七成,银钱合计为八千四百两,其中白银一千零六十二两,铜钱折合为七千三百三十八两。”



    “货款三成用作货物采购,供采购粮食八百石、铁矿石七百斤、染色布匹七十匹......”



    随后崔明义解释道:“现在登州府的物价也是腾贵,一旦粮食就要三两左右,铁料的价格更贵,所以我直接采购了铁矿石过来......”



    刘山君点了点头,此时粮价贵是肯定的,刘山君记得:万历时期米价一石,北方平均为七钱到一两,南方平均为五钱到一两。



    而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平常年景,在没有重大天灾人祸的时候,北方粮价就已经涨到平均一、二两的水平,南方也需要八钱到一两。



    而凡是大灾年景,南北各地的粮价普遍都在三到五两左右。甚至到了崇祯十四年的时候,北京城的粮价高达五两银子一石!



    此时随着辽东战事的败坏,登州府的粮价腾贵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刘山君也心知肚明,崔明义作为商人,肯定是在这些货物上面吃了一些差价,不过既然此时需要崔明义的渠道,只要吃相不是太难看,刘山君也不会挑明,商人嘛,总是要赚钱的,情理之中。



    随后刘山君命郑三益带人核对了清单,并且与崔明义的伙计一到,出去清点海盐、货款和货物的数额。



    趁着这个时候,刘山君将下个月的货单拿了出来:“下个月,还请崔掌柜继续奔走了。”



    崔明义笑着接过货单,说道:“大人放心,每月五日之前,我一定将货款和货物送到,绝不会耽误大人的军务!”



    “好。”



    刘山君与崔明义寒暄着,一旁的田毅见状则告了声罪,说是操练的时间到了,要去带兵操练,随后便出了办事房。



    崔明义见状有些哑然,问道:“这等寒冬天气,大人的部下还要操练?”



    刘山君说道:“我广鹿岛的将士,每日操练都是排好的计划,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就算是天塌下来,每天的操练都是不能停的。而且本总旗也会不时抽查,凡是操练不合格的,不管是小旗官还是普通兵丁,都要受到严惩!”



    崔明义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忽然双眼微红,叹息道:“要是国朝将兵都向总旗大人这样,何愁东奴不灭?辽东局势又怎会败坏至此!”



    刘山君也是唏嘘,随后却话锋一转,问道:“我有些事情想问崔掌柜。”



    “大人请讲。”



    “不知如今登州府各地,民间百姓、达官贵人在沐浴的时候,都是用什么清洁身体的,又用的什么正衣冠,可是铜镜?”



    崔明义闻言愣在当场,不知道总旗大人为何突然问起这些。